油电混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受之)

油电混合0( 日本大发公司油电混合车 )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很注意我在国内的朋友选车。有些人已经买了第二辆车,有些人刚刚拥有生平第一辆,还有许多人则正在讨论买什么型号。在我的这个小圈子内,买第二辆车的人不少是买大功率的多功能车,也就是英语中的SUV。前天和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吃饭谈事,看见他开辆新的大众的SUV,而万科深圳公司的老总则开辆丰田的SUV,都是四轮驱动的大力士车。那些已经有车的朋友,则是以中档家庭房车为主,好像上海别克、广州本田、上海大众帕萨特、长春奥迪这类,经济收入比较低一点的则是买更小的车。所有的朋友,在买车的时候考虑的总是:1.经济上的可承受性;2.车对自己的具体实用需求满足;3.时尚。

在美国,我也前后买过上十辆车,从最小的掀背车(英语中叫hatchback),到中档的家庭车,再到商务车和SUV等等。想想自己买车,与国内朋友买车的情况非常相似,基本也是考虑那三条,不过也会重视再售价值(resell value)。因为在美国,二手车市场很大,用了5年上下的车,好多人就会卖掉,再买新车。美国车基本跑完了就没有什么价值,而欧洲和日本的一些型号的车,再售价值就比美国车高得多,因此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在形式上,我个人比较保守,原因倒不是我在设计品位上的保守,主要是在一个汽车王国中开车(美国2.7亿人口,车辆接近两亿),在一个私人汽车的首都开车(洛杉矶1200万人口,却有800万辆汽车),特别是在汽车设计方面在世界也名列前茅的大学中教书(美国一半的汽车设计师是从我教书的大学毕业的),在选择时尚方面,则往往比较注意选择那些偏中性一点的车,色彩中性一点的车,不希望成为汽车系学生的笑柄。

美国人买车,情况与我们有所差别,我们买车,要看时尚,其实就是要随别人的眼光来选车,美国人开车的历史太悠久了,因此我行我素的情况居多。我认识的一个老建筑家约翰·菲舍尔,都70岁了,开辆通用的电车,环保时尚;另外一个建筑家斯提芬·艾里奇,年纪大约与我相似,却不服老地从德国运了台新款的奥迪TT,敞篷飞驰,与小伙子无异。学院广告系的元老、为披头士设计第一张唱片封套的广告界传奇人物罗兰·杨则干脆开辆鲜红色的1965年的“野马”(Mustang),拉风得不得了。美国人的个性鲜明,是他们的时尚,这种时尚反映在汽车购买上,就是时尚多元化,讲差异,这是一个很大的方面。

儿子在美国最大的电脑游戏公司当部门主管,主持这个上千人的世界级大电脑游戏公司的产品开发,二十多岁的人,也是美国白领的高层之一。他的一班同事,都是这类电脑和游戏设计的怪才,收入高,并且经常在家里的网上上班,是最受人羡慕的一群IT族。我问他:如果再买一车,选择什么样的?出人意料的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几乎都说要买非常环保的油电混合车,英语中叫hybrid。我听到之后有点诧异,是否这代表一个潮流呢?前几个月到温哥华、到硅谷,去梦工厂和Pixar动画公司谈事情,也见到许多这种高级职业新生代,问他们如果再买一车,会选什么牌,结果大部分都说要买hybrid。青年高薪白领在环保问题上的一致,的确有点使我吃惊。他们虽然年轻,但是由于教育水准高、收入高,对于汽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环保方面的考虑,则很突出的前卫。

油电混合1

油电混合车也就是这几年出现的。加利福尼亚是美国第一富的州,汽车也最多,早在1990年前后就通过了汽车污染法,根据那个法规,2000年在加州销售的汽车中,一个汽车公司的车如果达不到5%的车是零污染的非汽油发动机,加州政府就会吊销这个汽车公司在加州的销售权。这个法规出台之后,日本汽车厂非常认真,其中丰田、本田下大力气研究,在1996年前后已经推出纯电车,之后又推出了油电混合的新型车。

所谓油电混合车,其实就是一个小汽油发动机加上电动机,汽车启动之后,发动机一方面推动汽车走,另一方面则在发电,一旦电力足够,自动转到电动机,如此交替使用,据说节能水平比一般内燃机汽车要省上2/3以上,实在很惊人。纯电车因为充电时间长、一次充电持续行走的时间短,在市场上的确有困难,而hybrid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污染低,声音小,外形则与一般汽车区别不大,因此很受收入较高、教育水平也较高的美国人,特别是青年职业阶层的喜爱。2005年本田的油电混合“雅阁”(Honda Accord hybri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外表上看,与广州本田的雅阁完全一样,但是开起来,不但安静得很,并且4升油可以跑一百三四十公里,令人心仪。■

(作者为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汽车设计系教授) 混合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