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31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闫燕 Litsing 廖仲毛 单士兵 张军 兴安 张望 沸腾)

中日关系:经援的开始或结束?

“无论目前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中有多少争执,我都相信,两国是可以交好的。因为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记得中日恢复邦交时,两国政治家都把相互了解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两国青年的友好互访十分活跃,中国曾邀数千日本青年访华,友好之船不断驶进天津港,两国青年的欢笑融进一幅画卷,这是消除隔阂的开始,未来也在青年一代身上。”

天津 闫燕

权威鉴定说了等于没说

补钙产品被曝光说含有双氧水。巨能公司迅速作出反应,扬言追查消息发布者,但对于鉴定结果是否准确这个问题却顾左右而言他,强调鉴定机构在此事上的鉴定资格。国家监管机关也迅速作出反应,对巨能钙进行调查,大家都盼着能给个权威结论。

可是结果一出来,却令人大失所望。卫生部新闻稿说:“按照巨能钙的推荐食用量,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上个月,农业部检测中心已经做出检测并公布结果,明白人拿着结果套标准就能得出结论。玄机也就在此,卫生部既没公布残留量,也没有说依据的是国际、国内哪个标准,对农业部先前的结论也不置可否。担负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责任的部门做出如此结论实在令人惊奇。卫生部1996年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双氧水只限使用在生牛乳保鲜和袋装豆腐干上,并且产品“不得被检出有残留量”。现在,测出了残留量,却又说在安全范围内。

北京 Litsing

另一种人才流失

近日,某专业机构对3000名白领做了2004年度薪酬调查,结果77%的白领不满意,半数以上的人觉得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尽管如此,67%的被调查者却留在了原岗位,没有跳槽。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很多用人单位出现了忠诚度下降的问题,那些暂时没有跳槽的不满者,很可能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刚刚公布的另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国正进入“工作倦怠”高峰期,工作倦怠已成为社会的流行病。工作倦怠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它对用人单位的管理效率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去我们看一个单位人才流失是否严重,只考虑跳槽者占总人数的比例,人才流动少的单位便认为其员工忠诚度高。实际上,人才流失是否严重,还应当看有多少不出力或出力不够的人。如果一个单位很多人有才不肯用,或受到某些制约不能才尽其用,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存在另一种人才流失。必须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形成机制,使人才能够持续发挥作用,获得应有的回报。

江苏昆山 廖仲毛

岂能将体型与升学相挂钩

这些年,我们听到看到过太多的与升学挂钩的“新标准”,这一回是上海把学生体型与升学捆在一起。“这样做都是为了提醒学生们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我以为,这种听起来很美的理由,却无法掩蔽其荒谬性,无法淡化这可怕的“创举”所包含的歧视因子。

谁不想拥有美好的体型?但身体因素,既受先天遗传影响,也与具体生活境遇相关,而后天的体育锻炼又无法取得绝对功效。何况《教育法》中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卫生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要求普通高校招生放宽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各类高校不得拒绝录取不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的残疾学生。我们谈到教育,言必称“素质教育”,即讲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实在不知道体型与素质教育有多大联系,而可以肯定的是,当体型成为升学的一种新的依据,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也就由此产生了。

南京 单士兵

哪里是一支黄花

在国内外许多地区造成大面积散布的加拿大一支黄花(黄莺花),已经对环境产生影响。它原先是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中国的,当时并没有考虑此物种对当地物种的强大破坏力。自上海往西一路到南京等地,都可以发现其踪迹。有很多地方是见其大面积出现才引起注意,而更多的地方是看了别处的报道后才重视这个问题。有的地方一支黄花与正规花圃“交相辉映”——一边是姹紫嫣红的花园,一边是一大片黄黄的入侵花草,而眼见着,后者的地盘迅速变大。

片面强调美化环境而不重视环境研究,以致发现问题为时已晚的情况并不少见。大面积的一支黄花很难用常规方法来消灭,据研究,一棵一支黄花第二年可繁衍1万棵以上,这些对当地原有生态平衡酿成巨祸的入侵物种,我们在引进前都做了哪些科学论证和试点观察呢?若干年前我们引进水葫芦水花生这样的毁坏性外来物种的记忆还在,现在又要来对付一支黄花了,这样无休止地吃亏上当何日才能完结?

江苏 张军

“名古屋”何必变成“民古屋”

这几天,杭州盛世民古屋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许剑极其兴奋,作为杭州城惟一一家专业从事古建筑租赁的公司,他们即将租下杭州第一个文物保护点——蒋经国故居,并将故居开发为商业住宅对外招租。

历尽沧桑的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中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城市的文脉,是城市的历史教科书。正因如此,我国对名人故居,一直坚持着“重点保护、普遍改善”的方针。11月底,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毛泽东旧居、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胡雪岩故居等30多家单位,在浙江搞了一个《中国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绍兴宣言》,指出名人故居以自身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失去老房子的城市只能是一座苍白的躯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不可再生的名人故居,当民宅出租能确保其安全吗?此前,杭州茅以升故居被改成咖啡馆,老屋几乎被拆成空壳。蒋经国故居是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租为民用后的命运实在令人担忧。

济南 兴安

抄袭不就是盗版吗?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当地一所比较有名的中学。这几年学校的考风每况愈下。可以说考试作弊已“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同事们谈论起来,以为是社会大风气下的必然产物,不是教师能左右的。问问学生,则说是习惯性偷看。就是说,在作弊前根本没想这是不是作弊,该不该偷看。考试一有困难,就习惯向旁人看看。他们说平时做作业这样习惯了,现在考试多,这个习惯就很自然迁移过来了。要是想到考试成绩,考试偷看就更无法忍住了。作为教师,我更感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考试偷看,即便被老师抓住被学校记过,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堪。对他们来说,作弊的惟一坏处只剩下可能被抓住记过。

笔者记得自己读书时,老师教诲,偷看是偷别人的知识。当时想到偷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内心是不忍为的。现在的学生们认为考试偷看是利己不损人,就像有学生对我说:偷看就是盗版。这个信息时代的新思维,让我张口结舌。

浙江 张望

别人的尊严也是我们的尊严

近日,北京顺义区牛山三中的几名学生犯错,班主任命令他们互相打耳光,而这样的事几乎经常见诸报端。也许这些老师觉得打耳光是小事一桩,不过是一种小小的惩罚。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这里,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事关人的尊严,事关学生人格健全。

如果人群中缺乏尊严和人性的人比重大了,那么受害的将可能是整个群体。一个充满了动物性的人,丧失了是非、道德和法律观念,就可能对任何人都造成伤害。前不久,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学生带着帮凶在大街上殴打他原来的班主任,中国人信奉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情为何在那个充满兽性的学生身上荡然无存?如果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那么,人的尊严就是一条最可靠的道德防线。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去干犯法的事。一个有尊严的人,不会去干不光彩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别人的尊严就是尊重自己的尊严,保护别人的尊严就是保护自己的尊严。

四川南充 沸腾

上一篇: 天下(317)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