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拉丁舞和一种特权生活方式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维克多与汉娜
“一场舞蹈之后,你会发现地板上有一种被爱灼伤过的痕迹。”这是拉丁美洲人民对拉丁舞的描述。12月3日,世界拉丁舞冠军首次访华演出在世纪剧院举行,这一次,留在地板上的痕迹不但有爱,还有“贵”:最低票价680元,最高票价5800元。但在总监制唱燕女士看来,这场演出绝对“价有所值”:演出的演员被芬兰大使馆称为“拉丁舞冠军皇冠上的明珠”:维克多与汉娜囊括了近几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斯拉维克与卡琳娜是美国公开赛冠军,尤卡与萨帕则是连续4年的世界专业拉丁舞的冠军。从法国调来香熏精油令观众在走入剧院的第一刻就能闻到“可爱温馨”的味道,舞台后端布置了很多小台子,购买了5800元票价的观众可以坐在这里,享受侍者端上的香槟酒。更“贵”的可能是到场的观众——这其中包括各国大使、知名国际企业的CEO以及其他各界的“精英”。演出前后,“生活方式”成为参与者和主办者们频频提起的词汇,唱燕认为:“走出剧场的时候,你可能会为你的女伴拉门,或者是轻轻吻她的手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样的话也出现在另一位主办者、即将于2005年5月正式开张的北京峰会俱乐部(summit club)总经理Gary的谈话中。在12月3日演出的前一天晚上,12月2日,冠军们将在他的俱乐部中给他的“top class”会员们举办一场更小规模,更“贵”,距离更近的特别演出。而在此之前,11月28日,他们已经在首届亚洲企业领袖东莞年会闭幕晚会上进行了演出。在Gary看来,这种提前、小范围地欣赏艺术是他们正在中国的“top class”中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
谁是中国的“top class”
来自英国的Gary看上去是一个很在意“class”的人,比如,接受采访时,他会问记者,你们的受众是谁?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回答让他认为你所效力的媒体面向“Low class”,他基本上就不会给你什么机会。考虑到他的职业背景,这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他所经营的峰会俱乐部与北京长安俱乐部同属CCA国际集团管理,是CCA在北京打造的第二家世界级VIP会员制俱乐部,因此,在介绍他的俱乐部的时候,他使用最频繁的词汇是“top class”:我们的会员属于“top class”、能参加我们这个小规模演出的都是“top class”等等。
那么,谁属于Gary眼中的top class 呢?Gary解释得很清楚:“领导者。”领导者不同于富人,他们不但有钱,更是政界、商界、艺术界的领袖人物。“富人”在中国已经不稀罕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美林集团开发的《200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现在的富裕人士(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较前一年增长了12%,达到23.6万人,这些人士的总财富为9690亿美元。
北京的精英俱乐部有四家,最早的是长安街上的“长安俱乐部”,老板是香港富华集团的陈丽华。长安俱乐部有900多名会员,“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入会费为18000美元。东二环路边上的美洲俱乐部虽然只有一年半的历史,但会员已达350~400人之间,微软、惠普这样的大公司是美洲会的会员,张朝阳也在这里入会。“美洲”的定位是商界人士,目标是发展到1000个会员,入会费为每人16000美元。京城俱乐部,位于京城大厦,会员专用的电梯直达俱乐部,特色是拥有分布全球各大都市的250家同性质的私人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可供会员运用,参加一家就等于参加250家,走商务和国际路线。而位于北京市四川饭店旧址的中国会所,建筑本身是前清亲王的府邸,属大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邓小平生前最喜欢到中国会所的宋厅,宋厅内有一对黑猫和白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的名言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与一般富人不同,“top class”们已经不会将购买奢侈品、购买地产作为财富的证明。在中国奢侈品市场约为2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3%的今天,一个LV皮包对显示身份起到的只是相反作用。精英们早已领先一般富人转向了更“隐蔽的消费”:他们可能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但他们会更加重视自己所属的“阶层”,不吝惜为此付出昂贵的年费。正如Gary所说,他们希望能够遇到与自己相同想法相同智慧的人。因此,无论是已成立的四大俱乐部还是即将开张的第五大俱乐部—一峰会俱乐部,俱乐部基本不对外做广告,新加盟者均来自会员彼此介绍,而俱乐部也对会员进行简单的背景调查。
维克多与汉娜
一种“特权”生活方式
Gary把峰会俱乐部称为中国第一家“贵族生活方式”俱乐部,这家俱乐部要帮助会员获得“最好的生活品质”。所谓“最好的生活品质”其实就是印在俱乐部宣传手册上的“特权”二字,它们描绘出了这样一种“特权生活方式”:享受到别人享用不到的红酒、美食,享用为私人设立的高尔夫球场、游艇,更重要的是享受艺术。“享受艺术”是峰会俱乐部给自己找到的特色定位。峰会俱乐部的艺术顾问、第六感文化科技交流公司的总监制约瑟夫·冯认为,四大俱乐部给予会员的,是一种奢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房子很大,设施很豪华,饭菜很贵。但是很多人在这里一进去就谈生意,谈利润,非常实用,很煞风景。而在欧洲,最高档的俱乐部就是给你提供一种你平时享受不到的生活,娱乐、休闲、谈谈艺术,谈生意会被人认为很没有品位。
世界拉丁舞冠军、访华演出活动的艺术总监约瑟夫·冯(左)和总监制唱燕(右)
Gary则具体阐释了这种“特权”演出与公演的不同:以12月2日的演出为例,观看演出的客人都必须穿晚礼服出场,演出结束后可以和演员交流感想,探讨拉丁舞技巧,甚至有简单的讨教。这种交流机会是在公共剧院得不到的,即使是买5800元的头等票,坐在舞台上喝香槟也不能。Gary很满意12月2日演出的效果,下个月,他将组织第二场演出:“皇者钢琴”收藏演出。峰会俱乐部用666万元从世界最知名的钢琴品牌——“蓓森朵芙”175周年名琴世界巡回展中购买到了其中的代表作:琴身每一个金属部分都由黄金铸造的“皇者”钢琴,专供峰会会员欣赏。而这样的演出,“今后还会不断举行”。
峰会俱乐部副总经理项欧贤并不介意对“特权”一词的宣扬,他认为质疑“特权”是知识阶层的传统,尤其在中国。但事实上,“我们不是公共俱乐部,不能满足每个人,我们俱乐部要服务的是精英,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群,应该享受到最好的服务。这将是中国未来的趋势”。
约瑟夫·冯则从另一角度对“特权”作阐释。冯说,“上流社会”对艺术的“特权”欣赏往往会提升一种艺术的发展,比如拉丁舞。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但最好的拉丁舞者都在欧洲,这是为什么?因为欧洲皇室非常喜欢拉丁舞。在拉丁美洲街头的拉丁舞非常生活化,性挑逗的成分也更多一些。但是在欧洲,为了适合上流社会的口味,拉丁舞中性挑逗的成分削弱了,营造浪漫气氛的成分更多一些,技巧也更繁复。比如这次演出的斯拉维克与卡琳娜的舞蹈中,就融合了很多芭蕾的成分。经常为英国皇室和日本皇室表演的尤卡与萨帕则从个人感受方面证实了冯的观点,他们认为,很多上流社会的成员无疑更“懂得”拉丁舞,比如日本公主本人就是拉丁舞学习者,而演出的氛围也通常让他们感到“受尊重”。
Gary认为能够接受“特权生活方式”概念的人会越来越多。今年在中国频频举行的奢侈品推广活动似乎在证明这一点:很多奢侈品公司、艺术策展人已经开始将自己的受众“分层”。比如,在法国印象派画展期间,LV和Dior各自举办了一次邀请贵宾单独观看的活动,LV请了100人,Dior则只请了40人。把门关起来自己慢慢看,这样才能让top class们找到感觉。
斯拉维克与卡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