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经济元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美容经济元年0

2004年中国美容时尚周的模特造型展示  

10月下旬结束的2004中国美容时尚周是第四届,和往届不同的是,这次的会议场所选在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这样的地点,时尚周策划人张晓梅承认,提高行业地位正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开幕式上,有些举着各省牌子的美容院代表还流下了眼泪,她们说:“没想到我们这一行还有优秀的一面。”

这种激动在外行人看来似乎很奇怪,但在张晓梅看来十分正常,她在今年接受《央视论坛》采访时题目就是《美容业,红灯还要亮多久》。从1999年开始,广东等地的美容美发业的牌照就已停发,这个对个别行业的长期停牌管理被四川、北京、上海等地沿用至今。张晓梅说,虽然正式的牌照拿不到,但是各种美容店还是在变相开办,比如说开不了服务店,可以开“前店后院”的美容公司;开不了独立店,可以借用某店名开分店;还有高价转让牌照,甚至无牌照经营。这对市场的管理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而这次美容时尚周的表面主题是第一次发布了《中国美容经济报告》,背后隐藏的目的是把美容业推向主流社会和媒体,摊开在阳光下。

从2000年开始的美容时尚周最早在成都举办,为了扩大辐射力,在举办了两届之后,它移到了北京。今年的美容时尚周请来了靳羽西、郑明明、李东田、吉米这样的行业大腕,更重要的是,这份《美容经济报告》是由四位经济学家何帆、巴曙松、钟伟、赵晓联合出具的。何帆告诉记者:“大多数经济学家是中老年男性,对美容业没有了解。但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美容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作用被大大低估。”如果以行业增长率来看,美容业的每年15%递长率远远超过了GDP的7%,而且以就业来看,美容业是超劳动密集行业,它给予了大量从农村到城市的女性机会。张晓梅说:“一个农村女孩子很难成为酒店大堂经理,但她经过三个月训练后,就可以成为美容的专业技工,不久后就可以自己开店。”

美容业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暴利和有可能产生的暧昧服务。何帆解释说,从经济学上讲,暴利必须和垄断联系在一起,而美容业全部是民营小企业,不需要特许权,反而是充分竞争行业。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蕴含暴利,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所至。如果像酒店业那样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消费者就不会觉得被宰。至于美容业和色情业的关系,张晓梅认为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她说;“美容业工作环境的私密性,服务中的零距离接触使得它被有些人利用,但这种问题应该是由政府来监管,这就是为什么中小城市出现这种店的比例大的缘故。”她表示,她们也非常憎恨这些败坏行业名声的做法。

事实上,在国外,引领美容业的人通常生活在人们的想象中。今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非常走红的《穿PRADA的恶魔》的作者就曾是《VOGUE》杂志主编助理,在作者的描述中,这个世界最知名时尚杂志的主编可以在深夜找到喷气式飞机为她送一本《哈利·波特》,只因为她的小女儿要比别的小孩早一天看到;她也可以命令星巴克无论排多长的队,也要先为她准备早餐;为她服务的所有人,包括世界最顶级酒店的主管都深以认识她为荣;她的通讯录上只有几个人比她地位高,比如克林顿夫妇和好莱坞几位最大牌的明星,其他人都在她之下。

这种在业内呼风唤雨的人近年来在中国也渐渐出现,张晓梅说,像参加这次时尚周的毛戈平、吉米都是美容师的偶像,很多人是以他们为目标入行的。“中国美容业仅仅发展了20多年,缺乏龙头企业,普遍弱小,所以需要这种坐标式的人物。”类似的人比如自然美的蔡燕萍、靳羽西都是极力以自己的形象作为品牌推广,这也是欧美时尚品牌早期的办法,如夏奈尔、阿玛尼让人记忆深刻的都是它们的掌门人。

何帆说,近五年来,美容业有一个突发性发展,但之所以把今年称作美容经济元年,是因为从今年开始,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人造美女和以此为生的整形美容医院,虽然褒贬不一,不过对于行业是好事——它展示了高科技所达到的效果,同时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而另一方面,美容行业被划归到新成立的商务部旗下,他们也在制订第一份美容行业标准,从而使美容业从混乱走向规范。

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

这份由四位经济学家编纂的第一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这个格局被他们称作“四龙一凤”,消费主体72%为女性的美容经济即是这“一凤”。

何帆表示,其实美容业早已是社会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它的从业人员比旅游业少,但已经超过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人员,但它的地位却一直被忽视。他认为,应该减少房地产这样的强势行业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因为房地产大鳄已经到了有时可以影响政策的地步;而美容业是弱势行业,应该得到扶持。过去国家在旅游业上投入很大,甚至发明“黄金周”来推动旅游业;而实际上,美容业对GDP的影响是大于旅游业的。他开玩笑说:“如果大家在黄金周期间都去美容,对经济的作用比旅游还大。”另一位经济学家赵晓说,美容业的产值比体育业高,但在报纸上所占的版面远比不上体育版。

在2004年美容经济论坛上,成都市副市长也提出把成都打造成“美容之都”,这个城市近年来也一直不遗余力地营造美丽的LOGO。

报告把现有美容业划分为七个类别:发廊型、沙龙型、治疗型、休闲型、享受型、专门型和会员型,美容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张晓梅在1989年就曾经开过美容院,那时她的顾客已经是成都市最有钱的一批人,即使这样,拿出50元来做美容依然觉得心疼。但现在,一个成熟美容院的会员卡至少要上万元。北京人在美容上的消费也是全国最高的,他们每次平均消费额在120元左右。广州和上海的男士有美容习惯的最多,占21%。

美容业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2001年,全国美容服务业就业人数约为413万人,占整个服务业人数的42%。1982年我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只有2亿元,而去年这一数值是520亿元,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在2000亿元左右,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

同时,它也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很好渠道,现有美容院中,87.13%的是民营企业。

美容经济元年1

2004年中国美容时尚周,参赛的模特正在进行美甲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