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像金融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刑海洋)

银行股的大面积溃败真是历史上罕见。10月21日,星期四,几大指标性银行均暴跌,招商银行下跌4.62%,华夏银行跌5.73%,民生银行跌5.79%,浦发银行7.01%,深发展跌7.30%。更有甚者,深发展一度跌停。而当天整个市场只下跌了1.5%,尤其显得突出。加上其他大盘股如钢铁石化股也在下跌中,于是有人怀疑指数失真。

银行股,市场中最聚人气,最能体现宏观经济变动的指标股,一旦沦落到如此境地,自然令人不知所措。不知所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人对指数产生错觉,产生怀疑——大盘股一直是市场机构调控指数的手段,现在没有了这样的能力,可投资人仍坚信它们反向操控的能力。表现之二,不再相信市场中有可以遵循的规律——既然银行股这样最不用操心的板块都脱离了市场主体,还有什么是能让人信服的呢?尤其对银行股的积怨已非一日,自9月中旬高点后,银行股脱离了大盘,处于连续下跌之中,其走势完全像断了资金链的庄股。其中,深发展已经从最高的9.24元跌到6.60元,浦发银行从9.30元跌到7.2元,下跌幅度超过20%,远超过大盘。

直接引发10月21日金融股下跌的,据说是交通银行发行模式和发行价格的传言,交行“A+H”的发行方式使发行价格倾向于香港金融机构的发行定价,发行价格在2.5元左右,银行股随即放量暴跌予以回应。据传言,经过财务重组后,交行股票发行摊薄后的每股收益为0.13元,发行市盈率为19倍左右。但这些,似乎难以为A股市场的下跌提供理由,因为按照2004年中期业绩计算,经过星期四的下跌,华夏银行的市盈率为17倍,招商银行的市盈率为16倍,浦发银行的市盈率为16倍,深发展的市盈率为23倍。仅从市盈率的比较来看,似乎只有深发展还有下跌空间。星期五的市场也证实了这样的看法,除了深发展以外,其他股票已经止住了跌势。

但单独靠市盈率水平,还很难解释金融股如此整齐的下跌。在香港,渣打、汇丰这样的银行市盈率都在21倍左右,交行的发行价还不是二级市场的定价,为保证顺利发行出去,还会给投资人一定获利空间,最终表现在市场上的市盈率还会高些。而现在,华夏和招商银行的市盈率已经低于交行的发行价水平了。由于银行经营稳定,充分竞争后盈利能力也大致相当,国际上普遍流行的衡量银行股价值的标准是市净率,即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国际上一些主要银行的市净率在两倍左右,以2004年中期的净资产计算,除华夏银行外,国内上市的另外4家都相对高,招商银行是2.9倍,深发展是3.22倍。也就意味着,净资产对股价还有一定的吸引力。

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不一致,却恰恰反映了我们银行的盈利能力,我们的上市银行能用较少的资产获得高回报,却在证券市场遇到麻烦,也颇令人诧异。所以有人认为金融股的下跌是阴谋,原因之一,我国的存货款利差是国外的三到五倍。理由之二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国家有政策性的保护。理由之三是,除深发展,上市的金融股都处在高速扩张期,有成长潜力。但且慢,在深沪股市抛弃金融股的,是经过严格金融训练的基金经理,他们可能看到了事情更深的层面,2005年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的垄断优势将很快失去。最近有人行发布的《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中给出的综合竞争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列被调查的37家银行的倒数后四位。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有招商银行相对靠前,排在13位。这些,恐怕是银行股下跌的根本原因,投资人借交行的由头,表达对银行竞争力的忧虑。

证监会决心改革新股发行方式,交行的上市不过赶到了一个节骨眼上,而同在银行业的5只股票,也不过是因为和交行同处一个行业,而被投资界拿出来,严格审查了一下,结果是价格不合理,只得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下一波,银行上市之后,会否有其他行业也被一个个拿出来审查呢?答案是肯定的,恐怕这也就是这个市场今后时时要面临的阵痛所在。因为,如果处处以H股做参照,A股市场平均比H股价高50%的事实足够深沪市场消化相当长的时间。无疑,这又是投资者和管理层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于是,又有了新的传言,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和新股恢复发行的时间又要推迟。

全球ED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近年来,人们对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对ED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ED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取自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人们对ED的流行病学及各地区、各民族差异知之甚少。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一项针对全球男性对生活事件和性态度的研究,简称MALES(Men’s Attitudes on Life Events and Sexuality)研究,并首先在欧洲、南美和北美三大洲的8个国家进行,共有27,839名20-75岁的普通男性参与了调查。目前,MALES的研究的样本已经涉及三大洲的8个国家,是一个跨种族、规模大的ED问题国际性试验,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

ED与年龄成正比——越老越危险:MALES研究证实,ED与年龄成正比,年纪越大,就容易患ED。数据分析显示为:20-29岁组自我报告的ED患病率为8%。70-75岁患病率最高,为37%。其次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各年龄组自我报告ED 患病率分别为11%、15%、22%、30%和37%。

“瀑布现象”——半数男人讳谈“ED”:MALES研究调查还发现,在自我报告ED的患者中,只有58%的患者曾去医院就医;34%的患者至少服用过1次药物;29%的患者接受过处方;只有16%的患者在调查时仍在服药。MALES研究把这种模式称为ED 患者寻求治疗行为的“瀑布现象”。“瀑布现象”说明即使在欧美生活比较开放的地区,ED也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中国男性列入全球研究计划:10月28日是我国的男性健康日,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在此前夕宣布将在中国开展针对男性的MALES研究,预计此项研究将于11月份正式在中国启动。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活动是拜耳继其ED 治疗药物艾力达在华获得药品注册证后,又一项针对男性健康的重大举措。

上一篇: 非礼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