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中国足球

作者:李菁

(文 / 李菁)

厌倦中国足球0

2004年的第一场雪还没有下,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2004年的冬天已经来了。

暂停了漫长的两个半月之后,中超联赛选择了“9·11”这个特殊的日子重新开打。然而,从早先的中远俱乐部扬言退出到多个俱乐部爆发财政危机,早已有人闻到中超江湖里弥漫的那股令人窒息的崩溃气息。

终于,在辽宁队肇俊哲怒摔队长袖标这样的“微震”之后,中超联赛最强烈的一震在10月2日发生了:因对裁判判罚不满,国安罢赛,并声称“拒绝再玩”。许多足球圈里人说,“出事”是意料之中,有悬念的不过主角“人选”和“方式”而已。

10月10日,电话打到国安俱乐部的办公室,居然就是杨祖武接的电话。已经连续数天处于媒体“狂轰滥炸”下的杨祖武,语气平静得有些让人意外。杨祖武说,昨天(10月9日)上午,足协来电“通知我们开会,内容是从技术层面来评论这场比赛的裁判问题”。

从10月2日发生罢赛事件至今,北京国安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的关系演变颇为微妙。国安以攻为守,动作连连,甚至向中国足协下达了最后通牒;而作为中国足球的最高管理者,却给外界留下色厉内荏、软硬难施的尴尬形象。

“这不是强硬不强硬的问题。”杨祖武避开了外界的评论,与几天前在记者发布会上,将罢赛问题与中国足球大局联系在一起的战略相反,杨祖武现在宁愿把问题拉回到裁判是否误判的具体层面上:“他(周伟新)必须承认他是误判。”

“罢赛不是一时的冲动,就像足球环境不是一天就演变成今天这样。”杨祖武不愿多谈俱乐部后面的心理过程。“不管裁判是不是导火索,我们要谈的问题都是中国足球急于解决的问题,不但是裁判问题,是为了足球环境的改变和清洁。足协应解决什么问题,俱乐部应解决什么问题,都应该好好想想。”

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老总王珀在接受采访时,连称杨祖武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这一炮轰得很好,我们都是憋得太久了!”王珀快人快语,虽然他一再表示,从尊重球迷的角度而言,罢赛总是不对的。“我们也在盯着这个事情的走向,估计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国力也老受欺负,但从来没处理过裁判。”

著名记者毕熙东将足协召集各方开“评议会”的举动视为“妥协”:“中国足协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妥协。从抗争不合理的权威的意义上,我认为是一种进步。”毕熙东形容国安“北京孩子”:“不太遵守圈里的‘游戏规则’”,因此“老受挤兑”。在毕熙东看来,在现行职业足球快爆发危机的时候,国安的举动,“机会对,时候好”。

足球圈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其他俱乐部球员赌球、假球的泛滥,“国安队相对较少,俱乐部也比较规矩”。也许在北京国安看来,他们自己一向是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好人,然而当好人的结果是,他们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不断遭受打压和侵害,他们从中看不到任何改良的希望,于是“革命”成了惟一的选择。

搜狐体育记者方肇在接受采访时,刚刚在网站上主持了杨祖武与网友的交流。在网上交流时,杨祖武首次提及这个细节:在与沈阳队比赛当天,现代队突然被告知须换队服,理由对方的蓝色队服与现代的绿色“靠色”,杨祖武当时便有“不祥之感”。

这个细节也许并不说明什么,但“现在的裁判都是‘疑似黑哨’,不管他们真的误判还是其他,大家都十分敏感”。“过去说裁判的信用和银行的信用是一样的,他们的生存都是靠信用程度维系的。如果银行有一次不兑现,大家对其失去信任,可能马上发生挤兑现象;现在的中国俱乐部谁都不信,你让他换队服,他就觉得你要搞他。”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国安俱乐部被方肇形容为“惊弓之鸟”。

厌倦中国足球1

2003年7月,甲A 第9轮比赛在西安举行。大雨没有浇灭球迷的热情  

也许不止是国安,每一支球队都像个惊弓之鸟,“近期多少场次,比赛结果跟澳门开盘的结果一模一样”,毕熙东说,9月25日,现代队对四川冠城队比赛之前,传说澳门那边开出的比分是2∶3,“北京刚开始2∶0领先,大家都松了口气,想这下可不是真的,但没几分钟各种问题就出来了,结果还真跟他们一样。你说能不让人怀疑吗?”

无论是裁判还是中国足协,都已成为失去公信力的一个群体。当杨祖武在媒体见面会上,说出“崩盘”二字时,没有人感觉这是危言耸听。

“出这样的事情我毫不惊诧。现在是整个系统出现问题,是带着病毒在运行。”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张斌说。张斌并不认为“罢赛”事件最终会对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产生什么质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没有谁受委屈,都可能是某一时刻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某一时刻的受害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多大的丑闻,只要忍住一段时间,一切都会云开雾散的。”

“大家都呼吁司法介入,我呼吁行政介入。不可能有单独的司法介入,龚建平一案也是因为两会代表提出的,公安部介入的,我仍然视之为行政手段。足协没有能力解决,它也没有任何权力解决这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我更看好行政介入。”张斌说。

中超第一年,“救亡”却成了主题。足协面临的不仅是国安“拒绝再玩”的姿态,而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对足球说:不。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