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冷示人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龙宽
“龙宽九段”组合
第一次认识龙宽,大约在10年前,那时候她还是个高中生,不太爱说话,但是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她曾把她写的歌词给我看,告诉我她想唱歌。在我眼里,这种做着当歌星梦的人随处可见,龙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听她唱歌,细声细气,跟蚊子飞时的声音差不多,这样的孩子唱歌,谁会去听呢?
后来,龙宽辗转去了英国,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她在英国的境遇,我问:“她还想唱歌么?”朋友说,她还在唱歌。之后,国内有媒体报道,龙宽在英国和几个非英国人组成了一支乐队,并在乐队里弹贝司,还和Virgin唱片公司签约出版了一张单曲。虽然当时媒体认为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我倒感觉没什么,在外国出版唱片没什么稀奇的,我只是担心,龙宽在英国能不能混出个眉目来。
再后来,龙宽回国了,之后开始和北京摇滚圈里的人有些合作,但几次的合作让我觉得她的特点总是被淹没在别人的音乐想法中。当时,我周围的人在谈论把龙宽做成什么样子,以我对这些人的理解,无外乎包装成那种欧美独立音乐圈里的小女生。不过这样的小女生在国内甚至整个华语地区还没有,她倒是可以填补这项空白。
再见到龙宽,是她和田鹏组成的“龙宽九段”组合,田鹏曾组建过“超级市场”乐队,是当时国内第一支电子乐风格的乐队,田鹏喜欢下围棋,所以给自己起一个“九段”的绰号,当“龙宽九段”这个组合确定之后,更加印证我当初对龙宽要变成独立范儿的小女生的猜测。
事实上田鹏的电子曲风把龙宽从小女生的模式中扭转了一下,而这种扭转正是我感兴趣的,即他们以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形象示人?当我听到他们的专辑《我听这种音乐的时候最爱你》之后,发现龙宽早已不再是那个在纸上写着歪歪扭扭歌词的中学生了,她的音乐开始成熟起来;田鹏的电子乐也不再那么单薄、单调,开始变得流行,两个人配合得恰到好处。
“龙宽九段”展示给人们的还是流行歌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改变了以往流行歌曲的模式,首先,龙宽的歌词所营造的氛围把现在的流行歌曲给简约了。论文笔,她可能不如那些歌词匠人的功底深厚,她不会摆弄炫耀辞藻,她只是记录、描述一种情绪,她在编织一个小小的幻想。在这个幻想里,没有冲突和情感的起伏,不像以往流行歌那样写的比较腻歪人,甚至连一些讨巧的手法也没有。
其次,龙宽在当今这个歌坛上,绝对算不上美女,这使她很容易从乌泱乌泱的美女群中被辨认出来,所以特点就清晰了。他们的歌曲可听性不比现在的流行歌曲弱,甚至《我听这种音乐的时候最爱你》这样的歌曲会成为流行一时的口水歌。
龙宽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冷,这种冷算不上冷艳,也不会拒人千里。这是一种能让人接近的冷,田鹏的编曲也达到了这种效果,不像电子音乐那样枯燥抽象,但又不失电子风骨,所以这样的冷是常人都能接受的温度。
这种冷使龙宽变得有些个性,现在人们不太能接受过于叛逆和极端的做派,只要略微能搏出位,就能被人接受,龙宽这种以冷示人的姿态肯定能博得女孩们的喜爱。就像当初她留给我的印象一样,一个比较安静、不爱张扬的人,她的音乐也如其人。
现在的歌坛是这样的:一些老歌手尚能勉强支撑着半壁江山;还有一些照着“羽泉”或“动力火车”路子走的人;还有想跟随周杰伦的脚步,把自己R&B了;还有一些幼齿型的组合……“龙宽九段”完全不同于上面的路数,这种组合方式在欧美太常见,但在国内没有。
因为国内一直以来没有出现太多的女性创作歌手,以前有卫华、“挂在盒子上”、姜昕,但是她们的音乐总是无法从男人的音乐概念中独立出来,即缺少一种女性对音乐的理解。表面上看,她们的歌词很有自己的见解,以女性的视角去观察、感受这个世界,但她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音乐。相比之下,“龙宽九段”在这方面比以前解决得好一点。
如果“龙宽九段”成为一种流行,并不会让人感到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