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电视:入场权的又一次降低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真实电视:入场权的又一次降低0

通过披露重大灾难的内幕以及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真实电视》是欧美近年上升速度最快的纪实节目

真实电视:入场权的又一次降低1

旅游卫视“真实电视”宣传海报 

一场全球性全民电视运动

“真实电视”不是“真人秀”,它没有预先设置的规则,也不是竞赛游戏。它通过在医院、救护车、警车上长期安装固定的摄像机24小时滚动播出警捕、惊险救援、自然灾害、人为灾难、医疗事件,而且机位有时候只有1个。传播学者苗棣由此认为这概念在国内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第7日》里的偷拍、《法治进行时》对案件的追踪已经具备了“真实电视”的雏形。但对Chris来说是,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他认为“真实电视”靠的是全球供片网络和播出平台的建构,换句话说,就是在全球发起的全民电视运动。

表面上,“真实电视”是一项不用怎么花钱的“巧招”。车上的小摄像机并不太花钱,但问题是怎么才能在数以万计的警车、救护车上全放上你的而不是别人的摄像机?Chris的解决方式是:大量购进素材。ZONE VISION集团在全球拥有125个频道,每天播出600小时真实电视节目,7个版本,18种语言,素材涉及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只有250个左右的专业制作人员。因此,分布在全球的10个专业供片公司就成为大量素材的集散地。而这些供片公司提供的素材中,一部分是公司专业人员的专门摄制,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当地居民自己拿DV摄制的,有很多素材甚至来自商场、公园、写字楼里的监视器。在很多地方,拍即时事件卖给“真实电视”已经成为DV爱好者的一种动力。

引进中国两个月以来,“真实电视”在旅游卫视的收视情况不是太好,18:00~19:00,24:00~1:00两个时段的收视率忽高忽低。旅游卫视执行总裁郭滢认为不是中国人不喜欢这种节目形态,而是这个节目的本土化程度不够,因为“那些外国人的事对中国观众来说有隔膜”。郭滢很想做到彻底的本土化:在中国征集素材,讲中国的事情。这个想法其实挺好实现的,《第7日》就播出过一个由十几岁小姑娘拍下来的事件现场;护国寺起火的时候,还有一位老大爷不辞劳苦地在房顶上拿DV记录下了两小时的火灾全程。Chris说他正在考虑在中国大规模搜集素材,同时希望,5年以后整个“真实电视”频道会在中国落地。

这么看起来,5年后,对普通百姓来说,不但上电视成为可能,拍电视更成为可能,入场权确实降低了。但问题是,降低的,只有电视的入场权么?

谁的入场权在降低

无论是在120个国家和地区里的哪个地区,ZONE VISION要的,只是事件的原始素材,解说和剪辑、包装依然要遵循统一要求,或者说,是统一引导观众的方式。节目的娱乐性首先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比如说撞车,普普通通地撞到一起是不会被选择播出的,必须像大片一样有追逐有转折,最好要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在一个关于警察下罚单的节目单元里,摄影机出人意料地录下了这样一幕:肇事者面对威严的警察不但不害怕,反而充满挑逗意味地询问可不可以与警察约会。当然解说词也是体现娱乐精神的重要一项,无论是火车出轨还是大象发疯,调侃意味极浓的解说都会让你完全忽视这些场景在现实中的危险意味而只享受极度刺激带来的快感。

像“真人秀”一样,“真实电视”现在已经遭遇到了许多道德批判。在“大象踩踏驯象员”的短片中,编导用慢镜方式不厌其烦地引导观众甚至欣赏大象踩向人的一瞬。这个短片在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有记者当场提问:这种拿别人的灾难来娱乐观众的方式是否道德。

Chris不会去在意这种小事。尽管旅游卫视目前是一个弱势频道,但它毕竟是一个覆盖8000万中国城市家庭的卫星频道;默多克虽然让SKY TV的频道进入了中国,进入的也仅仅是珠江三角区和三星级以上宾馆而已。Chris希望5年后进入付费电视频道的行列里,谁都能想到,这8000万城市家庭在中国付费电视这5年发展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意义。无论是“从普通人手里收购的素材”还是“真实状态”都只是一种吸引人的手段,当一个中国人为他拍摄的素材为“真实电视”采用了而高兴时,他的10个朋友可能正在为看到他拍摄的素材而付给ZONE VISION更多的收视费。所以,比起“终于落地”的兴奋,整个谈判过程的复杂和缓慢,中国记者对节目的道德批判真的不算什么。

给予权力不过是电视的假象,幕后的指使是“花钱做广告的商户,是提供津贴的政府,是电视台业主,是大大小小的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