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定是这样那样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终于有个中国运动员取胜之后,对着心爱的人当众喊爱死你了,我喜欢这样的有人情味的又直白的冠军。
住在国外,最烦人说“你是中国人所以你一定这样,或者那样……”这不也是抹杀个性的表现吗。我总是说中国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你才见过几个呢就非得认为我一定怎样怎样。其实我这也是意气之见,因为文化差异总是有,类型也总是有,只不过作为个人不愿被这些庸常的东西束缚罢了。回到中国,一样整天听说美国人就如何如何。
是不是有差异,总是有的,可是其实从人的本性上讲差别并不大,但是文化上定的规矩不一样罢了。比如美国人有脾气大的,中国人也有脾气大的,只不过,这脾气怎么发,在什么场合发,规矩不同罢了。NBA教练面对球员的脾气,可以一笑置之,甚至靠讲笑话疏导,姚明输球之后怒了一下,却是举座震惊,让我想起,从来在中国都是皇帝可以发脾气的,其他人不太应该发脾气。岳飞面对亡国怒发冲冠过,结局又怎样呢。这不能就表明中国人是没有脾气的,可是因为一般人在重要场合不能发脾气,老外就以为中国人没脾气了。偶尔冲着老外发一通脾气,他还大惊小怪。这时候我就特烦,心想,嘿,我也是人啊,喜怒哀乐都有啊。可是回来一看,是啊,姚明发了点脾气,不是也让自己人嘀咕吗。
人种之间也的确有些血汁上的差别,在美国,一般人印象中也会认为黑人更容易冲动,所以NBA的白人教练,对于黑人球员怒气上来粗口连篇根本是当耳旁风。对抗性的球类比赛,本来是粗人的游戏,你让他温文尔雅,何必让他脱得露胳膊露腿横冲直撞呢。
在美国,从事体育之外的职业,倒是不太能随便发火,越是白领越不能随便发火。而且如果是政客,在公开场合就更不能表现出一点点的失控。今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迪恩刚参选时呼声蛮高,可是在衣阿华州竞选失利时就表现失控,忘了麦克风和电视镜头,大喊大叫声音沙哑,一夜之间断送竞选前程。而老奸巨滑任何时候都从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的副总统切尼,在国会山休息场合被一个政治对手说的话激怒,骂了一句“四字经”(美国脏话是“四字经”f word而不是“三字经”),也引起媒体一阵议论纷纷,倒像咱们这里对姚明发火的反应一样。
所以,人都有脾气,只不过大家的规则有些不一样罢了。人也都有个性,只不过怎么表现也有不同而已。说人一到美国,就变得个性强不顾集体,其实是我们对各自文化简单化的一种反应。中国人真的是那么集体主义守纪律吗?那满大街怎么净是不守交通法规的人呢。各种秩序怎么那么不好维持?美国人真是那么个人主义不懂团结吗?那么美国竞技体育中的团体项目怎么从来不比个人项目差?美国公司的管理为什么世界上效率最高?
我体验中国的集体主义,是自上而下强制性的。比如我们从上小学,就被要求上课手背后,列队排整齐。上中学大学都是被分配了班级体,所有的同学都是早就被安排好的。而美国的集体主义是一种自下而上自我组织的,上课怎么个姿势没人管,可是要是打扰别人也是不被允许的。上中学上大学都是自由选课,学校不管你分班,你得自己去寻找自己所属的圈子和集体。在这种自发形成圈子和集体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些潜规则,学会怎么与人协调,谁听谁谁服谁是按能力和功能的需要,而非年龄资历。
如果按照这种规则,姚明在中国男篮称老大就是理所当然,而王义夫要在美国可能就不止参加一项本届奥运会比赛。这些跟他们年龄大或年龄小没什么关系,而是因他们的能力水准所定。如果按照咱们某些人的习惯性思维,姚明称老大实在太年少,王义夫现在还参赛又太老。要按这种想法,那美国的阿姆斯特朗早就别去法国骑自行车了,俄国美女霍尔金娜也早该退了,可是克林顿当选总统的时候又太年轻了(难怪出事)。
事实证明,姚明的确是中国男篮目前的亮点,王义夫可能还有能力继续击中目标,而体操女队的小女孩却太嫩了。所有这一切都没什么定律可言,何必非得按习惯性思维。都说中国人说话拐弯抹角,话外有音,可是体育竞技这么相对来说直来直去的东西,还不能来几句直来直去的话,那所谓的冲击力和爆发力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