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劫持事件中,生命至上

作者:吴琪

(文 / 吴琪)

人质劫持事件中,生命至上0

直到最后,警方仍没有放弃抢救人质生命的努力  

三联生活周刊:在长春7月7日歹徒劫持人质事件中,劫匪为什么会选择上班时间在闹市区作案,这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个愚蠢的犯罪手法。

高锋:从目前媒体对这起劫持事件的报道来分析,这种选择在劫匪整个犯罪方式的计划之中。他单纯想劫财,盯上了开宝来车的女车主,但他知道车主随身并不会有巨额现金,所以需要通过公然劫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然后与警方交涉达到劫财目的。劫匪上车后,故意通过突然性的猛烈动作让人质大声喊叫,比如抓她的头发,用刀架在脖子上,这样周围的群众就纷纷用手机、公用电话报警,劫匪就可以跟警方提条件了。从劫持者的身份看,他是一个23岁的无业农民,在潦倒下选择了这种极端的做法,显然不是一个理性或高智商的犯罪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接警后三辆110警车迅速赶到现场将宝来车围起来,大批警察也随即到场。警方对人质的解救方式是否有专业要求,不同的情形是否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锋:警方首先要调动足够的警力,这点长春警方非常及时,但是所有警力应该以潜在的方式出现,不要穿警服,不要开警车直接冲过去,这样避免给劫持者太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警方应该立即划出宽泛的警戒线,比如长春事件中,应以被劫持的红色宝来车为中心,把半径50至80米的范围空出来,拉上两道警戒线。劫匪所能看到的范围内人越少越好,一方面是让他心里放松,另一方面给他造成容易逃走的错觉。但是当时现场的群众越聚越多,最后达到上万人,很容易让歹徒心理烦躁,群众在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时也没有什么经验。

警方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明白劫持者的意图和底线,这次劫匪就是要钱,不要人命。恐怖犯罪中,恐怖分子将人质作盾牌逼迫警方或政府达到政治目的。普通的刑事劫持一般也不杀人质,只是把劫持作为手段达到其他目的。这时警方应该在心理上给劫持者造成两种感觉,第一,可以拿到钱;第二,能够逃掉。

在具体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对局势的把控相当重要。首先,谈判人员不应该趴到宝来车的车窗上和劫匪谈话。从心理学上讲,人与人面对面接触时都有个安全的“近体度”。以警察和劫匪的身份来说,刚开始的近距离接触至少要保持10至15米的距离,达到能够不用任何扬声器、不用喊叫对话就可以了。这时双方能看清楚相互的表情,若是经过训练的谈判专家,比较容易用有感染力的谈话打动对方。而且这时谈判人员也可以趁机观察清楚劫匪的武器配置、情绪变化等。

这次共有四个谈判人员一起和歹徒谈判,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专业的谈判小组应该有策略员、情报收集员等各种分工,直接与劫匪谈判的只应该有一人。谈判中有一个“不到万不得已不换人”的原则,由一个谈判人和劫匪互相沟通,取得信任,这样更容易让对方放松和软化。这点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的策略一样,除非是刑事被告人自己提出,否则不会更换警员。

三联生活周刊:在僵持过程中,警方按照劫匪的要求用塑料袋装着成沓的人民币扔到车里,为什么劫匪没有就此罢手?

高锋:事情发展到最后,显然超出了劫匪的设想和控制力。他并非一个有经验的罪犯,所以很容易被现场的各种变化刺激。当他得到十万元现金的时候心里是得意的,因为这验证了他作出劫持决策的正确性,但是这种感受是瞬间的,很快他看到周边围着的警察、群众就意识到跑不掉。这种拿到钱的喜悦和跑不掉的沮丧对比强烈,很容易激化他的情绪,所以很快他就不断提出要杀死人质、一命赔一命。

三联生活周刊:什么样的情形下警方应该果断采取进攻措施?劫匪提出要驾车离开,警方应该怎样对付?

高锋:当劫匪叫喊要杀死人质的时候,就意味着“最后通牒”的到来,警方要做好进攻的准备。此类谈判的原则是,对劫匪的任何要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他的每一次威胁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时刻果断出击。这里也涉及到对谈判人员的专业要求,谈判手应该向攻击手的角色转变,因为他们往往是最接近劫匪的人,一旦情况有变,他们最好具有进攻能力。长春事件中劫匪所处的宝来车在空地中,四面都是开放的,除去人质所在的方位,至少有其他三个方位是可以进攻的。劫匪的脑袋和人质的脑袋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狙击手来说是比较容易开枪的。

对劫匪驾车离开的要求,警方可以运用谈判专业技巧中的“异地处置”原则,也就是让劫匪从案发当地转移到第二现场,用时间来换取生存的空间。谈判原则是“宜缓不宜急、宜松不宜紧”,警方可以在其离开后便衣尾随,时间一长歹徒容易放松警惕,个人精力也拖不起,警方更容易找到机会进攻。

三联生活周刊:在警方决定采取行动的最后时刻,手枪出现卡壳,四枪才使歹徒毙命,警方是否应该考虑到解救时意外情况的发生?

高锋:这些意外情况都应该在解救的整体预案中充分考虑到。世界上只有狗牌枪、马牌枪、左轮枪三种枪不会卡壳,其他手枪都有卡壳的可能性。所以射击时要么做到双位武器(一个人带两种不同武器),要么至少有两个狙击手同时准备,一人失误,另一人马上补射,当然这种配合需要预案中的充分准备。

三联生活周刊:您曾谈到近距离谈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谈判方式。

高锋:国外基本上是使用通讯工具远距离谈判,因为他们认为谈判专家的生命和人质一样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中国的谈判人员有较强的奉献精神,而且东方人更喜欢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他们不管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都希望得到近距离沟通。对谈判人员来说,也更容易获取绑匪的现场情况。

三联生活周刊:反劫制暴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是什么?

高锋:保障人质的人身安全是第一原则,也是衡量反劫持谈判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这类案件有三种结果,最理想的是人质解救、劫匪被劝;第二种是人质解救,劫匪被毙;最不希望的结果是人质和劫匪都死了。在任何情况下,保障人质的生命安全都是谈判时刻遵循的原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绑匪是“十恶不赦”的,用极端的方法处置并不为过,但是我们应该逐渐意识到,劫持者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人质的生命一样应得到尊重,如果人质成功解救,歹徒被击毙了,这种解决方式也是不完满的。而且这样容易给其他潜在罪犯造成“只要劫持了就没活路”的错觉,不利于以后成功解救人质。这次长春警方非常努力,让人民看到了他们保障社会治安的决心,但是由于我国警方普遍缺乏处理人质危机的专业训练,在谈判中尚缺乏技巧。

警方的成功制暴对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心理大有帮助,一个成功的案例既可打击潜在的劫持者,也可以安抚当地民众。这次的人质与劫匪素不相识,这种无辜性的受害者对民众心理影响特别不好,因为每个当地人都会把受害者的角色跟自己相联。长春7月7日的劫持人质事件将会成为中国应对人质危机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失败解救让人惋惜,但是事件从另一方面广泛地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的谈判专家在哪里,中国的人质危机处理系统是否完善,这将正面推动我国相应制度的建立”。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警力中谈判专家的配置情况怎样?他们似乎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群体。

高锋:中国警方这几年越来越意识到谈判专家对于化解案件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还没有非常正规化、专业化的队伍。今年6月份开始,北京市公安局抽调了全市17名经验丰富的警察组成了“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专业研修班”,我们编写了专门教材进行培训,他们将成为国内早期的谈判专家。北京市公安局正在进行培养谈判专家的初步尝试。

从警察内部培养谈判专家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他们的身份能够帮助完成劫匪提出的条件,比如连接现场指挥与后方协调,提供劫匪要求的钱、逃离工具等,另一方面他们能临危不惧与之周旋。中国的谈判专家制度很可能由地方推动为全国统一的制度,长春事件发人深思,将会对完善制度的建立起到推进作用。

人与事件,谁是主角?

影响香港危机处理史的事件发生在1974年。范锡明在电话采访中向记者缓缓讲述那年轰动一时的宝生银行劫案。“27年前的1974年5月24日,两名劫匪抢劫宝生银行旺角分行,银行职员一边与他们周旋一边报警,其中一名劫匪发现情形不对迅速逃脱,而另一名姓李的劫匪则因银行职员将大门反锁被困在银行内。其间,李姓匪徒挟持11名银行职员与警方对峙达20个小时。警方曾6次用电话与匪徒联络,试图劝他自首,最后李姓劫匪要求警方提供汽车让他逃走,否则将枪杀4名人质。就在警方不知所措时,有两名银行职员已自行松绑,并与其他职员合力将匪徒制服。双方搏斗期间,劫匪一度开了3枪,幸亏没有打中人质。”范锡明说,这是香港历史上首宗银行劫匪挟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案件,尽管人质平安,但事件之后香港警界有了一次大反思,“警员急于结束对峙,并想了很多办法制服匪徒。从一个思路思考问题,这的确很危险,后来香港警方高层官员都意识到了”。范锡明介绍说,香港警方攻心战专家组又称谈判小组今年又额外招募13名谈判人员,使谈判小组总人数达到57人,“维持这样一支危机处理团队成本是很大的,这是专业人员,而不应该是相关官员”。

“一次危机的主角肯定是人,只有有这个意识,警员才能有最大范围的风险考虑和防范。”范锡明把危机谈判者需要具有的素质称为“应用性常识”,“而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人质和劫匪的角度”。这包括对对方彬彬有礼、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认同对方的观点,不管什么观点。他说,谈判实际上是由一系列人与人之间看似微不足道的协议组成的,一个成熟的警员和团队会善于从一开始就达成这类协议,从而使对方逐渐信任他并接受他的观点。

“警方人员面对许多危机状况,其实都是个人心理挫折所衍生的不幸事件。处理这种危机事件,不能仅靠武力,更要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处理危机的能力与谈判的专业,才能在付出最少的代价下,解决危机。”范锡明说,“人质事件不是武力攻关,是要考虑代价的,因为没有人能支付得起一个人生命的代价。”

全国2004年人质劫持事件档案

人质劫持事件中,生命至上1

北京马连道人质事件。图为便衣警察抱着受伤的人质进行抢救  

人质劫持事件中,生命至上2

安徽六安劫持人质事件。图为歹徒和人质 

北京

7月9日中午12点左右,一名32岁的苏姓男子在中央电视塔持刀劫持一女实习检票员。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该男子挥刀自残扎伤大腿。对峙10分钟后,中央电视塔值勤武警和海淀警方成功解救人质。

当时这名中年男子右胳膊勒着女检票员的脖子,右手还拿着一份报纸,左手持刀,倒退着将女检票员拖至距检票口10米处的一个电子触摸屏旁边。12点5分左右,7名民警乘坐两辆警车,3分钟后赶到现场。双方相距四五米,一时形成对峙局面。后一武警战士突然从后面一扑,将中年男子压在地上制服。整个营救过程持续了约10分钟。

珠海

5月18日21时30分左右,珠海市香洲凤凰路扬名广场,手持尖刀的歹徒慌乱之中跑进停车场上一辆白色私家车内,劫持了一名7岁男童。解救4小时,警察换人质,歹徒被说服。

安徽

一男劫持12岁女孩,解救5小时,歹徒被击毙,人质获救。

6月21日7时15分,安徽省六安市区七里站附近“海联理发室”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34岁的嫌疑人吴浩明买了3升汽油,自带一把匕首,在路上随意将刘某劫持到海联理发室,将店内人员赶走,用沙发、桌椅、彩电堵住大门,将被子、衣物等扔到地上,将汽油浇在衣物和自身以及小女孩身上,并从店内找出两把菜刀、一把锤子、一把斧头及打火机等。后用匕首对准小女孩颈部,扬言谁也不准靠近,否则捅死小孩再自焚。

六安市多警种百名干警赶往现场。在解救人质过程中,现场指挥组先后安排了4轮记者与吴谈话,六安市公安局副局长杨长俊扮小女孩父亲与吴对话,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并安排了4名武警穿防刺衣服,持手枪在美容店大门两侧隐蔽,伺机出击。11时50分许,犯罪嫌疑人情绪突然激动反常,说话语无伦次,用匕首顶住人质颈部意欲行凶,在紧急情况下,警方将其当场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北京

一男砍伤3人劫持1人,解救1小时52分,劫匪喉部中枪,人质获救。

5月中旬,一男子在北京宣武区马连道东街持刀先后将一女学生和一中年男子扎伤。警方接报警后,迅速缉拿凶手。该男子在逃跑途中又将一名女职工扎伤。17时40分许,行凶男子逃至一居民楼下自行车棚内,将看车女职工劫为人质。19时12分,民警在解救受伤人质的过程中,将歹徒击倒,其喉部中枪后死亡。人质经抢救无生命危险。

广东

一男杀2人并劫持13岁女孩,解救6小时50分,歹徒一枪毙命,人质无恙。

3月23日20时许,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凤洲河堤二标段工程打工的30岁男子任光强持刀窜入乐格村在广州打工的徐济全家中,将徐济全38岁的妻子彭世娇、9岁的儿子砍死,将徐济全8岁的女儿砍伤,然后又劫持了徐济全13岁的女儿。

次日零时40分,佛冈县公安局要求当地武警部队协助处置这一事件。武警清远市支队参谋长綦尤强带领官兵火速赶到现场,在对任光强攻心无效的情况下,2时50分,綦尤强利用任光强抽烟分神的机会,一枪击中歹徒头部,人质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