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操纵舞弊的权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高考:操纵舞弊的权力0

考场外扎推通过手机传送答案  

都是追求升学率惹的祸?

高考舞弊给人一般想象会归于这个接近“真理”的事实——做过18年的大学招生工作,跑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调研的北大教授孙东东统计的数据是,高招入学率是考生平均53%。显然谁也不乐意成为被淘汰的47%之列。

记者初进河南濮阳县,这个贫困地区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基本动机,给人的感受是如此强烈:即使与学校或者教育毫不相关的人士也会像常识般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一所学校,去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就有22个,占全河南的1/6!在这样的强势话语主导下,更自然的逻辑推导便是,贫困的现实更强化了当地人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渴求。舞弊的空间因此形成。

果真如此?记者联络几位主持着在其省升学率能够进入前三位的校长, 在听完记者的推导后,不约而同,他们都断然否定了这种逻辑想象。“比舞弊更可怕的是这种想当然。”

或许不可以用他们是学校的当事人这一事实来否认他们的判断。记者相对深入地接近微观层面,濮阳县高考舞弊的主谋、县三中政教处副主任田春山解释自己的动机,“只是为了照顾关系户”。县三中在濮阳市算不上最好的学校,但在这个县城里,它的位置举足轻重。“这倒是全国差不多一样的情况。特别在县城里,那所重点学校,权力非常大,因为它决定了无数家庭及其子女的未来。”一位校长分析说。重点学校在市俗社会所拥有的这种权力,对于田春山们,在获得了一定位置之后,“照顾关系户”——在行使权力交换的同时,开始了将权力变成金钱的冒险。

在这一事实里,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而舞弊,坦率地说,“连借口都说不上”。

更微观地观察田春山这桩“生意”的购买者,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分析:这所学校学生的结构与整个县城一样,只有10%左右是县城里的学生,其他为乡镇生源。“县城学生成绩往往比不过乡下学生,但是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好啊”——他们成为田春山的核心“客户”。“这跟所有的腐败一样,都是赤裸裸的交换”,一位校长提请记者注意,“在他们制造的这种氛围里,学生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预期?特别是目前网络如此发达。”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记者在濮阳县采访,多数人惊讶的不是舞弊而是舞弊被曝光。 濮阳与镇平,相距遥远的河南两个县城,今年同时都发现了高考舞弊。这两起舞弊除了时间相同,没有其他联系与相似性。但是,更深入地观察与比较,这两地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似的心理背景。

显得粗糙与简单的镇平高考舞弊,是由一个高二学生策划与操纵的,他组织一批成绩不错的高二学生来完成高考试题,将答案通过手机传给他的“客户”。一位帮助寻找高二答题者的考生,害怕被记者偷拍照片,只同意接受电话采访。意外的是,她寻找的那个朋友被警方发现带走了,后来由她父亲掏钱从公安局领人回来。更意外的是,这位做试题的高二学生,竟打电话安慰她,“让我不要太内疚”。对最基本的那个问题:公平,这里的学生提供的答案是,“不公平的事情多了”。

没有证据证明镇平县有老师参与舞弊,但麻烦的是,这里的学生已经突破了基本底线。 “破坏规则的不是升学率、贫困与改变命运这种事实,而是权力以及犯罪冲动。但是,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升学率等等‘真理性’事实上时,可能已经间接地帮助这些人完成降低道德阀值的工作。因为你给予了心理上的声援。这才可怕。”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