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一种哀伤在歌唱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因演唱法多而闻名世界的歌手阿玛莉娅·罗德里格斯
提起西班牙,人们会马上想到弗拉门戈,想到西班牙人的热情奔放。那么葡萄牙呢?其实,葡萄牙也有自己的代表音乐,那就是法多(Fado)。法多对葡萄牙人来说,就是巴西的桑巴、阿根廷的伦巴、美国黑人的布鲁斯、爱尔兰的克尔特、牙买加的雷吉、古巴的颂以及中国的京剧。
法多在葡萄牙语里有“命运”的意思,这种歌曲曲调悠长,充满伤感。葡萄牙人管法多叫悲歌,几乎每一首法多歌曲都是哀伤的,女歌手更适合演唱法多,歌曲基本上以高音为主,伴奏乐器是葡萄牙吉他,它和西班牙吉他略有不同,有点像中国的琵琶,音域也比较高,这样在配合高音演唱上显得更有力度一些,以尽可能把哀伤的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些。不管近百年来法多如何变化,它的伤感的风格没有变化,它的主题——命运、爱的背叛、死亡与绝望则恒久出现在法多歌曲中。比如在一首歌中:“你为何离我而去/你到底去了哪里/我走在街头/寻找着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只是少了一个你。”这是最典型的法多歌词的表达方式。在法多歌手当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没有把观众唱哭,你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法多歌手。所以,葡萄牙队在欧洲杯揭幕战失利后,便会有法多响起,这种音乐好像更能表达出球迷的心境。
法多出现的时间不长,和京剧形成的时间差不多,可是关于法多的传说却很多。因为这种流行于酒吧、餐馆的音乐很难寻根溯源,直到有一天,它成为葡萄牙的“国歌”时,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历史。
关于法多的形成,有很多说法,大约在1829年,那时候的葡萄牙文化中开始渗入非洲和巴西文化,在里斯本的阿尔法马地区,穷人以穷人的方式歌唱,在他们的音乐中,吸收了舞蹈、诗歌、四行韵律诗和色情文学的成分。有种说法是法多源于西非的摩尔人音乐,还有种说法是源于葡萄牙人贩卖巴西黑奴的地区的一种舞蹈音乐,比如阿玛莉娅·罗德里格斯在一首《黑船》(the Black Boat)中描述过当时奴隶的遇境。再有一种说法就是法多形成于中世纪葡萄牙游吟诗人的音乐……
法多并没有像很多音乐一样流行到世界各地,从19世纪中期出现以来,它只是在社会底层流行,法多的传播很有意思,由于当时没有录音载体,人们只能传播一些法多歌手的图片、肖像。可见,法多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这也是民间音乐在流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直到1910年,才有第一张法多音乐的唱片问世,这样,法多开始正式通过一种载体流行。不过一百多年来,法多并没有成为葡萄牙的主流音乐,它更多是种文化的象征,也就是说,提到里斯本,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多,正如提到北京你会想到京剧或昆曲一样。也正因如此,葡萄牙政府申报法多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艾希莉亚·科斯塔是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法多歌手,她曾经到巴黎、纽约等地演唱法多。而真正在全世界带来影响的是阿玛莉娅·罗德里格斯,这个被人尊称为阿玛莉娅的歌手,因为演唱法多而闻名世界,她一生中录制过几十张唱片,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在葡萄牙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国宝。同时,她也是一名出色的演员,正是阿玛莉娅的影响,才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在葡萄牙还有一种比黑人布鲁斯还哀怨的怨曲:法多。她曾经这样来形容法多:“我没有唱法多,是它唱入我心。”1999年10月6日,阿玛莉娅去世,葡萄牙政府决定全国哀悼三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歌后。
也许是这种曲调过于忧伤,与拉丁人生性中的热情奔放、无拘无束的性格不太合拍,所以,法多仅仅是在里斯本地区非常流行,它没有像西班牙的弗拉门戈那样在更广大的地区流行,也正因如此,法多在葡萄牙文化中才显得如此特殊,也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