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克隆”中

作者:鲁伊

(文 / 鲁伊)

迷失在“克隆”中0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黄佑石(左)  

世界上每天都有新闻出现,但在2004年2月12日这一天,“克隆”无疑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新闻关键词之一。在西雅图举行的2004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的黄佑石(Woo Suk Hwang,音译)宣布,他和他的同事使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简称为SCNT),已经成功从一个克隆人类囊胚中分化出了多能胚胎干细胞系(SCNThES-1)。《科学》杂志的总编唐纳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随后指出,这篇论文将被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和科学快讯网站上。

自从2001年11月美国先进细胞公司(ACT)传出克隆人类胚胎成功的新闻开始,“克隆人”的新闻过不了多久就会冒出来一次,安蒂诺里、萨伏斯、克隆援助这些名字也快把人的耳朵听出茧子来。然而,迄今为止,只有黄佑石及其同事遵循了学术界的惯例并得到了专业学术杂志的承认,其他人则更像是在制造新闻。

虽然同是“细胞核转移”技术,黄佑石率领的研究小组这次实验过程却与以往有很多不同之处。此前,研究人员通常的做法是采集其他人的体细胞,取出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然后注入已经敲去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采取某些方式使二者“熔合”。但这一次,黄佑石及其同事却是将同一位卵细胞捐献者体细胞(卵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注入她自己的卵细胞中。这样,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与卵子融为一体并开始分化。

研究人员从16名女性志愿者体内采集了242个卵子,取出其中176个卵子的细胞核。几乎同时,捐献者卵丘细胞中的遗传信息被注入卵子中。此后,30个合子经过7天发育成了囊胚。研究人员从中分离出了20个内层细胞团并最终获得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这些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所有3种胚胎发育早期阶段会出现的主要组织类型。

在论文犹如“菜谱”的附表中,黄佑石列出了在进行核转移之前和过程中所需的有关化学试剂和步骤。这一点格外引人瞩目。“从理论上讲,根据这些‘菜谱’,任何一个掌握核转移技术的生物实验室都有可能得到同样的成果。”黄佑石说。

目前,细胞核转移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对整个过程的控制来提高成功率。此前,中国干细胞研究专家裴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生动地将其比喻为“兽医”与科学家之间的最大区别。现在,黄佑石及其同事发现,极为新鲜的卵细胞、严格的时间控制(从核转移到刺激细胞熔合之间相隔2个小时)、采取从卵子中轻轻的挤出(而非以往的吸出)DNA纺锤体复合体等因素都有助于大幅度的提高成功率。黄佑石在论文中指出,采取这种方法,20%进行过核转移的卵子都能发育成为囊胚。

关于这一新闻的发布,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西雅图时间2月11日下午,AAAS的EurekAlert网站上登出了黄佑石的论文。由于正式的新闻发布会时间被定在次日上午,参加AAAS年会的新闻记者被要求不得在此之前透露该条消息。然而,第二天一早,《纽约时报》的显著位置上就刊出了大篇报道,其轰动自不待言。随后,许多媒体纷纷打出了“治疗性克隆取得重大突破”的标题。

但是,在接受采访时,无论是黄佑石还是肯尼迪都对此表现得十分谨慎。黄佑石几乎是斩钉截铁地表示,他们的研究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整个干细胞系会向其他研究人员无偿公开。另外,他们将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而肯尼迪则指出,虽然从理论上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为未来的治疗性克隆提供了许多可能性,但在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到使用其诱导出人体器官和组织之间,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条路通向哪里?虽然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是目前被讨论最多的两种可能性,但最后是否会真的如此?也许,在我们开始对铺天盖地的克隆新闻产生“克隆疲倦”之前,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每一次突破,远比动辄上升到道德讨论的高度重复老话题富有建设性得多。 克隆迷失

上一篇: 人物(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