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7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晓杨 夜行者 周义兴 欣岩 凉亭 王卫华 毋曾珍)

读者来信(277)0

《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一次娱乐事件

“尽管众说纷纭,但名人收入日渐公开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利多弊少。一方面可以彰显名人的成功,鼓励奋斗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催生了另一种监督,因为名人照章纳税始终具有社会所要求的榜样作用。如果一个社会,普通公民按章纳税,各界名人的财富取之有道,公务员收入来源清晰,那将是怎样一种理想国?它值得期待。”

北京  晓杨

青海湖的生态之忧

据卫星图片显示,青海湖这个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东部已经出现了几处小湖泊,是从青海湖母体中分裂出来的。青海湖面积因此减少,将会危及它今后的存在。

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青海湖变咸了。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科学家认为主要是由于长期干旱引起,而我觉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湖区面积缩小也分不开。新出现的几个小湖泊甚至都有了名称,我感觉到的是无奈多于感叹,从母体上分离,就形成了新的湖泊,这也是很多古代湖泊消亡的重要阶段。古代楚国的云梦泽,山东的八百里梁山泊,教训留给后人,而环境恶化的后果也由后人承担。看看沙漠地区的胡杨林吧,近30年间,内蒙古的胡杨林死了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环境整治远非三北防护林就能彻底解决的,虽然我们在沙漠治理中付出了很多,但仍有相当多的绿洲或适合耕种的土地沙化。联系起青海湖的分崩离析,我的心很沉重。我们究竟能为后人留下多少良好环境呢?

江苏  夜行者

学生逼出假教授谁尴尬

一名叫马修的牛津大学本科在校生,摇身一变竟成了“牛津大学教授”,在北京某中外合办大学教起了博士生课程,好在这些博士生的提问实在尖锐,假教授不得不“失踪”溜回英国。

牛津大学的确是一个世界闻名的一流大学,可中方相关办学人员也该知道,在牛津大学的并非都是清一色的教授,其中也该有教书的教师与求学的学生,也就是说,即使是对来自牛津大学的人员也该有一些相关的甄别程序,看看其是否真有相关的学识水平,这不仅有关自身的办学声誉,同时也是对求学的学生负责,更牵涉到办学道德。还有,除了程序缺陷外,有关中方人员是否在心理上还有点过度的“崇名”意识?以为只要是来自牛津大学总不会错。其实,同样事情也发生在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学位欺诈”成功率总是很高,一个怪现象是,好像一个人一旦由海外归来,诚信指数立即就得到提升。

上海  周义兴

补办身份证能否提速?

不久前,笔者身份证遭窃,个人异地行走的自由受到很大限制,于是赶紧到辖区派出所补办。户籍警告知:有普通、加急和特急三种可供选择。普通的20元,2个月后拿证件;加急的52元,7天内办好;特急的80元,自己去公安厅3小时办妥。

3小时、168小时和1440小时,好比一个人出门坐着火箭一个坐着火车一个坐着毛驴车,“车速”迥然不同的原因在于收费高低。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试点换发第二代智能身份证,到那时,身份证的功能就是一张电子智能卡。一个人一天没有身份证,想出门、消费、纳税都不方便。那时,如果补办仍然需要等候两个月,还不把人急死呀。看来,除了走加急、特急这条捷径外,没有别的选择。笔者所在的省份,此类收据的编码已达到6万多,全国累计起来该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南宁  欣岩

医疗检查的尴尬

前几天,小外甥咳嗽感冒,我带他去了一家大医院,医生开出几张检查单,其中X光片要75元,说是数字的,清晰度高(普通片是30元),再加上B超化验心电图,光检查费就花了150元左右。

据说,现在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收入的含金量,控制药费在整个业务收入中的百分比,就和医生约定用多开检查的办法降低药费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而由于设备的升级,提高收费标准也显得顺理成章。这样做似乎也有理由,现在开展病人病历的计算机管理,很多项目要输进电脑里,数字式的X光片,就成为其首选。但是对病患者来说,本来十来元钱买点药片就能看好的病,现在光检查费就让人难以承受,而强制拆除的不少是还能用的设备。

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非常多的普通X光机,它已经够用的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卫生保障体系,其基本内容是使群众能得到普遍的卫生服务,在目前,我觉得还是要以相对低廉的检查费用来使人得惠。

常州  凉亭

谁给了行政机构司法权?

春节到乡间亲戚家拜年,在其门楣上看到一张盖着大红印章的《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其中有:对违反野外用火管理规定者,严格按照“一处冒烟,罚款一千,拘留15天”的规定处罚,处罚可由村委会执行,也可由乡政府执行;对引发森林火灾者从重从快给予严厉打击,失火按放火处理,山火案一律不判缓刑。署名单位是该地乡政府。

防山火之坚决令我起敬,同时也产生另一种思考。且撇开“一处冒烟,罚款一千,拘留15天”这类“文革”霸语不说,单这“失火按放火处理,山火案一律不判缓刑”就站不住脚,我国哪部法律有此规定?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的基层政府竟如此炮制违法通告,张贴在公民家中。更可笑的是,处罚居然还可以“由村委会执行,也可由乡政府执行”,难道行政机构还有司法权?

福州  王卫华

为什么不能复查?

今年1月,作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我参加了广州市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2月参加了面试,最后排名第二,如果体检合格我就会被录用。我回到重庆后,广州市工商联通知我,由于在被查出患有肝内胆管结石,体检结论为不合格。这个病治疗起来相当困难,严重的还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第二天我便去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没想到B超检查后医生说我并无结石,只是肝上有一钙化点,可能会被误诊为结石。

我父母马上打电话到广州市组织部及工商联,要求参加复查。打了两天的电话,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不承认西南医院的结论;不同意我前往广州复查。毫无办法我只有放弃。为避免出现舞弊,只承认指定医院的体检结果,我完全理解。但是为什么不允我去指定医院复查?组织部说,允许复查的话会有很多学生提出这种要求。《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细则》规定,考生若有正当理由要求复查,需经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而何为“正当”理由?又由谁来判断呢?

重庆  毋曾珍

是安置还是牵制?

赣西北某县部分边远地区的自然村,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政府决定就近移民,原址退耕还林。移民政策规定,被安置户能得到移民专项经费每人次3000元补贴,按当地消费水平,移民生活不至于有很大的困难。

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基层政府却是这样执行的:首先,乡政府规定,移民经费中的1000元由接收地村委会所得,剩下的2000元则要求移民户必须预先垫钱在安置地建好住房方可申领。其次,移民户必须在指定区域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否则不得申领移民经费。再次,移民必须在春节前完成住房建设,违期则扣罚经费。

笔者以为,接收地村委会无权分享移民经费,地方政府也无权要求移民户按统一标准建房。移民户是因为生存困难才迁移的,哪来的建房钱?没钱垫付的居民怎么办?限期建设也很荒谬,凭什么一定要在春节前完工?很显然,如此移民安置规定的炮制者,没有把移民户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眼里只有“政绩”。

福州  王卫华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