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熊分界线上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也就是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因为是重大政策,也就成为了一段时间内左右市场的关键。
早在年前,市场已经达到了1600点的敏感部位,这正是“非典”前市场出现的高点区域。这种区域,通常应该是市场最活跃,赢利者了结的区域。正因为此,我们看到了当上证指数达到了1630点后开始了震荡,甚至,节前的震荡节后都没有终止,1月31日,市场低走40余点,带来了2个月来少有的恐慌气氛。即使政策出台当天,市场的最初反应也是高开走低。2月2日,市场高开40点,瞬间又上涨了20点,但随后的抛盘将所有的上涨全部吞噬。
短期的下探说明了投资者一年的弱市心态还不能在“若干意见”前马上结束,毕竟,此时技术指标尤其是核心资产指标过高,机构有强烈的逢高减磅的意愿,补涨股也存在逢高减磅的机会。此外,为惩罚中金系股票,券商集体凿空。毕竟这样的指导意见已经发布多次了,但是令券商和机构感到实在的措施很少很少。尤其是有“6·24”的教训,很多机构包括散户还没有转过弯来。另外,历次的大发展和大扩容都是相伴而行的,令人心存疑忌。
这就是3年熊市培养出来的所谓市场理性,不因政府说一句打气的话而激动,关键还是要看政策措施如何跟上。但这次,保守的自以为理性的投资人错了,并且,他们要为自己的理性付出代价,当日下午,上证指数又回到了1630点。这是周一的情况,到了周二,市场就开始突破一年的牛熊分界点1640点,开始连续上冲了,到了周末,市场已经最高摸到了1700点。
继续上涨的动因,是投资者嗅到了政策的味道。《意见》第三条,“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这显然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银行资金有望在这一政策下进入市场。市场内的普遍认识是,未来的几个月里,银行资金松绑入市,从政策层面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没有悬念。而在此前,银行资金入市,被管理层更多地视为违规行为。《证券法》与《商业银行法》中都有银行资金不得进入资本市场的规定,早在1998年,央行就下发了禁止银行违规资金入市以及三类资金禁止入市的规定,2001年,央行更是推出五大措施,严打银行资金违规入市。今年4月人大会将修改《证券法》,市场人士已经看到了银行资金入市的合理渠道所在。
政策方面,2月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随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国资委将加快审批国有产权转让的速度,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的办法也肯定会适时出台,但能真正流通转让的国有股数额不会太大。关于国有股的全流通,李荣融强调,国有股肯定不会全流通,对于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国资委要对国有企业实行控股,有些还要绝对控股,控股比例不低于51%。因此能真正流通转让的国有股数额不会太大。国资委甚至认为,随着股市走势的不断好转,具有相当的增值潜力,因此国资委没有理由急于出手,“慢慢卖还能卖个好价钱”。
从为银行资金入市提供政策依据到给投资者的全流通疑惧吃定心丸,管理层的用意此时已经非常明显,牛市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他们希望这个形势持续下去,再慢慢解决问题。李荣融甚至这样解释全流通曾带给市场的恐慌气氛,他说,以前股市因此出现的大幅波动也与有人为了牟利而蓄意炒作有关。随着股民投资理念的成熟和入场资金的增加,国有股流通不应该、也不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
这样轻描淡写,也就是在一个牛市的气氛中最容易得到认同。实际上,牛市的气氛已经形成,不管什么样的消息都能被当作利好。但现在,虽然一个顶部,也就是1640的阻力被克服了,另一个更大的,也就是1750点又到来了,在这个牛熊分界线上,争斗绝不会一帆风顺,而不在这个位置上完成大规模的交接,真正的牛市也不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