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圆桌(27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黄莹 大仙 孙小红 布丁 困困 南希)

生活圆桌(273)0

八分饱

黄莹 图  谢峰

25岁一过,对生命始终怀有危机感和高要求的完美主义者也就该适时开展养生的活动了。正如女人是在发现了脸部第一条来历不明的皱纹之后才开始正式地一门心思钻研美容保养之道,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在通宵参加派对,头晕目眩和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久久不散的情况下,才在骤然降临的危机感驱使下开始了养生历程。

养生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活动,不光流派众多,心法秘诀更是浩如烟海,要找到一个可以一猛子扎进去的切入点绝非易事。老派的养生讲究调气调心,不光理论玄妙,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现代人强调简约和速成,养生也就无非是在饮食起居上多用了心思。我朋友由于职业习惯使然,对数据有很深的迷信,她的养生活动最初就从收集养生理论,对比研究数据,选择支持论据和数字看起来较雄厚的养生窍门而开始。不久她就发现这些言之凿凿,调查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的养生理论常常因互相矛盾而具有戏剧性。吃苹果要不要削皮这样的养生传统难题几乎已经成了悬案,至今还能找到一大堆截然相反的观点,所谓研究报告打的科研机构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亮,给人的直接感觉就是研究资源已经丰富到足以对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指手画脚、量化分析的地步,严肃的研究活动也由此蒙上了一层八卦色彩。而在这些矛盾丛生、数据横行的养生诀窍里坚定自己的原则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的朋友只能选择一些看起来可以兼容的理论。有的理论说早上应该喝盐开水,晚上临睡前喝蜜糖水,有的理论则相反,还有理论说晚上9点以后不应该喝水,她就在清早和晚上9点以前喝一杯加了盐的蜜糖水。过分向理论妥协的结果往往是忽视了自身条件与理论之间的适用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她常常在上班途中和将眠未眠之际被一泡尿憋得无所适从。

数据一派的养身理论就是这样充满了来历可疑的猜想和定律,加上自身条件的变数,常常使养生活动变得狼狈不堪,我的朋友于是扬弃了对数据的依赖,转而追求养生理论上的公理。她首先遭遇的第一个难以达到的公理就是“八分饱”理论。吃饭要吃八分饱,咀嚼要超过20下,这属于入门级的养生公理,支持的论据数不胜数。我的朋友则是在一个火爆的大型养生座谈会上听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的现身说法才开始笃信不移的。实践这一理论最大的困扰就是难以把握八分饱的模糊尺度而很快会饿,偏偏她又是个伶仃细瘦的人,没有减肥的需要,饿了又忍不住,能立马拿到手救急的又都是低营养、高热量、充满防腐剂的垃圾食品,这样就陷入了一个完全与养生背道而驰的恶性循环。她最终受不了时断时续的饥饿感的攻击,果断终止了对可望而不可即的八分饱的执着,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她后来发现那场养生讲座原来主要是针对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二,她85岁的老祖母每天至少要吃两碗干饭,有时还暴饮暴食直到举不动筷子,老人家身体健硕,一直以为“八分饱”是一种美味包子的名字。

已过零时的夜晚

大仙

是冰冻的时分,已过零时的夜晚,往事,就像流星,刹那划过心房。这是新加坡女人许美静的经典内心在深夜荡漾,也是2003与2004交界的时刻,是TEQUILA、杰姆森威士忌、格兰威士忌三重奏的酒样年华。在后海,在烟袋斜街,在“情饰酒吧”,彷徨着彷徨,迷惘着迷惘,选择被2004年嘹亮的钟声遗忘。

一个喝高的女孩刺向夜幕,为2004年留下第一声呐喊:“所有TEQUILA泵的酒单都是我的,所有生活都不算白活!”挥别2003,我们活得艰难,显得茫然,浪费了很多情感,先于蜡炬成灰泪始干把酒先干。醉时正倚着2003的栏杆,醒来已是2004的杨柳岸,啊,当孤单已经变成一种习惯,说什么男人的时间容不下女人的永远。长风万里送秋雁,送的不是秋雁,而是读你千遍已反感;明月千里共婵娟,共的不是婵娟,而是一场婚外恋。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飘流在世界的另一边,任寂寞侵犯一遍一遍,秦时明月汉时关,英雄难过美人关,尊前一曲唱阳关,歌厅桑拿去公关。

今夜你不会来,2004迎面而来。似曾相识燕归来,天门中断楚门开,日子一天一天醒来,我一天一天徘徊。雕栏玉砌应犹在,趁你朱颜未改而我渐渐明白,你仍然是我不变的关怀。江山易改,感情又掰,雾失楼台也绝不出台,月照秦淮照不透情怀,似是故人来,结果千金散尽账单来,留得青山在,可是未来都不在,我犹豫着在还是不在?

在2004年的第一宿,有人迅速喝高,有人沉沉睡去,有人打车就撤,有人绽放着心碎的哭泣,有人端着酒杯踟躇已久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喝高?烟袋斜街一弯斜月,少年如歌中年如血,怨妇如织文青如画,美女如云宫鬓堆鸦。

在银锭桥最后一根鸭脖子的碎骨中,朝阳钱柜的歌声砸进2004铿锵的肺腑:你是树,你是青苔,你是清风吹拂的紫罗兰;你是日历,是罗盘,是暗中滑行的光线;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惟一的神话;你是风,你是沙,你是收我的下家。

耶——!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孙小红

这不是什么时髦的病症,比如专门由名媛淑女们得的厌食症,虽然它有个看起来这么小资的名字。

假如你被蒙面猛汉绑架,然后警察来救你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竟然不想走就想跟那满脸横肉的人呆在一起,那你就是得了这种病。当然,这个世界上被绑架过的人没多少,所以用人民群众比较喜闻乐见的说法,其实就是又爱又恨,或者说犯贱。

我有一个平时不怎么来往的大学女同乡,奇怪的是,每当她以稀奇古怪的方式失恋后总是来找我哭诉。这一点让我对她有些腹诽,难道我的耳朵生来就是垃圾桶么?而且更令人气愤的是,这显然说明我没她那么多艳遇。我只是一个毫无原则的烂好人。

话说回来,她谈恋爱的频率大概是一年一换,这样看来好像也不算什么,但糟糕的是每次当她掏心掏肺恨不得卖肾卖血的时候,才会发现那是一个烂到了一定程度的人。

她,用好莱坞片儿里的说法就是——人渣磁石。

每次她向我控诉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一样令人发指,罄竹难书。我以为我回到了1800年,那个妇女遭受几座大山压迫的年代。虽然她穿着时髦,身上还散发出外国香水的复杂香味。

她曾经迷恋上一个有妇之夫,那中年男人立马焕发青春,吃穿用都上了好几个档次。他的上半辈子就是在一个小天地里,稳住老婆孩子,得空就偷点腥,对周围有限的女性分别下手,偷着算赚了,偷不着也不觉可耻。那就是他的境界。

这些刻薄的话都是她后来自己跟我说的,但那时候她简直发了疯,甚至准备将自己多年积蓄拿出来。幸亏那男人紧要关头开溜。

还有一个男朋友,就是眼神特不羁,几缕长发垂到眼睛的那种,跟他在一起,我们都觉得自己特别俗。可就是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却把女朋友当取款机。一开始她还执迷不悟,直到一次圣诞节,她被拽到购物中心的CK专柜,对方含情脉脉地说“圣诞节送我什么礼物啊?”她在期待的眼神里买下一只手表,回报是:“乖,今天我请你吃麦当劳!”自此之后,她清醒多了。

我教育她说,这就是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你还年轻,不能这么虐待自己,要悬崖勒马,要把火热的感情投入到寻找下半辈子饭票的伟大工作上去。后来她的确也结了婚,果不其然的,找了一个才情中等相貌中等各方面都中规中矩的人。好像是阿城说过的,人的情感元素是恒量,在恋人身上用得太多,在丈夫身上就用得少。何况她不是用得多用得少的问题,简直就是按揭贷款。

不过可以相信,她的后半生会过上不再歇斯底里需要找我控诉的生活。

生活圆桌(273)1

读亦舒以励志

布丁  图  谢峰

美国一教授,研究格林童话,发现了问题,格林兄弟喜欢将善良与美丽联系,将邪恶与丑陋联系,100多个童话,平均每篇要谈到14次美貌,宣扬只有美貌的人才能获得幸福,教授认为小孩子看这样的童话,接受这样的错误概念,将来一定出问题。

美貌与幸福的关系,这说不清楚。不过,这研究倒是让我想起另一个题目,言情小说中是不是更要经常提及美貌呢?是不是只有美丽男女的爱情才值得关注,而像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那样的就不值得歌颂?回想当年读的小说,琼瑶似乎对女主角的容貌有一些描写,而亦舒的小说中则较少提到女主角的容貌。回家翻亦舒作品集的第一本《假使苏西堕落》,发觉作者说苏西是个毛重的女子,还说她搭配首饰的技巧,原来亦舒的小说不像琼瑶那样古典,没必要搞人物素描,倒是会捎带着美容美发、珠宝首饰这些消费性的东西增加可读性。比如她书中一句俗话“衣皱人不皱”,讲的是只有身材挺拔之人才有资格穿那种一穿就皱的衣服,这简直就是时尚杂志上的一篇小文章,高明。

家里有近100本亦舒的小说,要全研究一遍比看格林童话费功夫,何况她全部作品有近200本,这让我看到哪天才算完呀。但我相信一个女白领的判断,她说读亦舒小说是励志的。这位女白领在公司里是个管理者,曾经有个下属沉迷于三角恋爱、工作态度不积极,她找人谈心,然后送出两本亦舒小说外加两本业务学习用书。两本小说一本是《珍珠》,讲一个姑娘从心理困惑中将自己解救出来,另一本是《我的前半生》,讲一女人怎样从衣食无忧的太太,离婚后天塌了下来,但她最终变成个有独立事业的职业经理人。

据说外国文学里第一个鼓励女人该自己挣钱买房子的是伍尔芙,不过,她的书不如亦舒好看。亦舒是怎样鼓励人求上进的呢?她说,一个姑娘二十来岁的时候可以穿牛仔裤挤地铁,等到30多岁的时候,如果没有车来接就不太美妙了,30多岁怎么也该有些首饰来装点了,不必多,可一只白金手表就要30多万元。这段话自然是励志,但说的实在过分,香港那些在中环上班的女白领,做到一定职位会买一块卡地亚犒劳自己,可戴着30多万元的手表,那决不是随便打一份工就能赚来的,得坐到相当高的职位了。

生活圆桌(273)2

中英乞丐比较

困困  图  谢峰

我住的这个英国小城,从繁华程度上来讲充其量也就顶咱一个县级市,可市中心的乞丐一点也不比西直门地铁外的少。咱本土的乞丐十有七八是装蒜:有的趴天桥上,脑袋前放一小碗,仔细听听,竟有鼾声飘然而至。还有假装搭讪顺便借钱的,眼神游离。英国的乞丐若有所思,你若跟他对眼儿,他立刻面露凶相张口就要钱,又直接又生猛。

在英国,街边摆个碗后面站着唱歌可是要收税的,真正的乞丐不愿交税,自然也省得费那体力。咱们的乞丐可不管那套,有的编不出什么悲惨遭遇,便毅然决定卖艺献身,一点都不考虑自己的艺术天分。我在公主坟遇到过一位,搬个小凳拿个胡琴,看架势像是个落魄的民间艺术家,听声儿倒觉得进了棉花房,路人为耳根清净纷纷绕道而行。要是把乞丐中的表演艺术家都弄到文艺圈去,街上、舞台上都干净。

还是说这边的乞丐。他们也有要点花样的,但手段单一缺乏创意,无非老喜欢拿烟做幌子。我喜爱走着走着路边一坐,点根烟歇会,就因为这,给我邂逅乞丐们创造了许多机会。一次一人过来,目露凶光地对我说:“我买你一根烟!”我敢卖给他吗,给他一根赶紧打发走算了。他可不这样想,拿了你烟还让你给点上之后接着说:“给我点零钱!”还有一次,一人摸着兜踱过来,突然掏出两包面目可疑的烟盒,问我:“买烟吗,便宜!”我斗胆说不买,他立刻说:“那你给我点零钱!”

遇到乞丐多次,还都是有惊无险,但有一次想起来直后怕。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从PUB赶场而归,疾步如飞地拐进了一条小巷。突然从路边灌木丛里窜出个黑影,又准又狠地拽住了我的衣襟。接着我听到一个沙哑凶恶的嗓音说:“Give me the fucking change!”这要在国内,大黑天的,突然一人拽着你说:“快他妈的把钱交出来!”我还不当时吓趴下,要什么给什么。可这是在国外,人家说的是英文。要知道我从小受的英文语境教育是礼貌地接受委婉的拒绝。我当时被那人吓了一跳,条件反射地说了一句:“I'm sorry!”我感觉拽在我衣襟上的手迟疑了一下,突然松开,影子一闪,跳进灌木丛不见了。后来我又后怕又奇怪,一句I'm sorry怎么能那么大威力啊?想来想去究其原因,还是咱英语不成,不会活学活用。人家英国人在这种语境下还讲什么礼义廉耻啊,要给就给不给就跑,跟他废什么话。这乞丐大概没遇到过如此处乱不惊的回答,所以给吓跑啦。

如果你是真的

南希

为何始终不清楚,其实你心里有没有我,这首歌,他们唱了十年,我却是最近才听到。他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那是改变我生命的一年,那一年我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我并不知道,在那一年,有两个歌手,都是乐坛上的新人,第一次合作了一首畅销金曲,让大家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在试探地问对方其实你心里有没有我,刚刚出道,又是同门,他们知道还没有资格考虑感情的事,但是爱情,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

后来,他们终于成了明星,但他们之间的事只能用扑朔迷离来形容。在提到其中一个人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忘记说另一个人,问他们,你们在恋爱吗/分手吗/复合吗?不管问什么,他们总是会给大家一个含混的回答。除了有一次,她开演唱会,台上却突然停电了,她害怕地哭起来,大声叫他的名字,他冲上去,在大家面前,在黑暗中抱着她,陪着她一起唱歌。平时,不管如何掩饰自己的心,在黑暗里,人总是多少有点真吧。

他,那个被她说成大鼻孔的男人,始终没有大红大紫,他不帅,太不会表现自己,但是有一班同声同气的朋友,大家始终在一起,名利,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吧。

她,原来有点婴儿肥,看起来总有些土气,但一定是聪敏的,因为有一天大家忽然发现她其实可以变得那样出挑,总是会给人新的感觉,大家称她是天后了。只是,乐坛上有王菲的存在,她就只能位居次席,但其实有什么呢,她还有他,两个人不离不弃在一起已经快十年了。

后来,他跟她同时获了最佳歌手奖,在台上他哭了,说,多谢你,我做到了。在台下,她也流泪了。他们成功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为什么他们不结婚呢?歌迷都会经常向他们喊,结婚,替他们说我爱你。他们并不是金童玉女,但是大家都希望他们有一天能真正走到一起,因为他们是那样的相配。他说,跟她的声音是最合拍的。她说,是跟他一起唱的那首歌,才让大家知道了我。在那首歌里他们两个人的声音,都那样诚恳,沉静,简单,听着他们,觉得他们真的如同我们身边某对平凡的、惺惺相惜的恋人,为什么他们不结婚呢?

她跟著名的花花公子传出绯闻,不同以前那些真真假假的传闻,传说她这次认真了。是因为他太踏实,太安全了吗?任何的感情,都受不了这样的风声鹤唳吧,跟任何一个异性一起吃饭,都会被说成幽会,说成背叛,会被别人掷到脸上来问感受,这样太久会觉得累了吧。

那天看了篇著名的八卦文章,里面有人言之凿凿地证明他们真的已经分手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很难过,尤其在听着他们相恋之初唱的这首歌。也许我只是在滥情的自怜,也许我只是觉得可惜,如果这是真的,我还是要忍不住说,为什么相爱的人要分手,如果,你是真的。 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