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讲述:柯受良的阴阳界

作者:吴琪

(文 / 吴琪 孟静)

意外死因调查

“小黑哥从十几岁爱上玩车,就一直‘飞’得停不下来,这次终于可以休息了,却没料到是如此意外的终局。”12月11日在上海龙华寺三圣殿柯受良灵堂外,聚集的上百名记者中,与柯熟识的香港某报记者朱其瑞感慨道。从上午到夜间,不断有白色花圈送来,在上百平方米的空地上形成了不同类别:谭咏麟、刘德华等几十位艺人、演艺公司、港台媒体、赛车协会等。从各地赶来为好友料理丧事的曾志伟、吴宗宪等圈中艺人均一袭黑衣,神色凝重。朱其瑞记得自己12月4日曾电话联系柯参加报社即将举行的慈善会,柯正在香港去北京的路上,说“可能回不来了”,却不小心成了一句谶言。按照他的计划,在北京做完汽车广告宣传后,到上海表演一次飞车,然后去宁波为自家的螺丝厂剪彩。

兄弟讲述:柯受良的阴阳界0

51岁的柯受良12月9日意外身亡在朋友们印象中毫无征兆。经常跟随左右的弟兄阿辉12月6日与其一起到上海,“并没有发现他的身体特别不好”。但柯一直有哮喘病。阿辉后来从柯的家人处了解到,从12月8日晚一直到9日凌晨4时多,喜好交际的柯受良与朋友饮酒三场,回到好友谢某的住处后因疲劳加上天气原因突发哮喘病。“但是哮喘的发作有很多种,‘小黑哥’当时嗓子透不过气,人微微往后仰。”刚从北京换来的新司机并不了解病情,以为“老板要睡觉”,便让姓谢的朋友回房睡觉,自己把柯安顿在沙发上后,下楼到车上休息。直到早上10点多发觉柯不省人事后报警,120救护车将其送至两公里多以外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时,证实其已经死亡。

关于媒体猜测颇多的仇杀、感情纠纷等因素,吴宗宪在12月10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以代表家属发言的方式,从侧面予以了否认。其好友徐铭杰对于谢某即名模谢东娜的说法哭笑不得,“谢某是‘小黑哥’的一位男性朋友,在上海做生意的台商”。至于所谓的仇杀,“黑社会势力渗入娱乐圈的情况港台两地都有,但‘小黑哥’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也都不沾,人家敬佩他做事磊落,黑帮也会叫他一声大哥,并不存在恩怨”。

记者12月12日来到位于上海虹桥路与中山西路路口的出事地点中山广场雅逸阁C座,建于2000年的该小区有35%属于高档涉外住宅区,当时约7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在同等地段价位相当高。附近居民反映“很多外商住在这里,也曾看到莫少聪等港台明星偶尔出入”。徐铭杰说,由于在大陆的广告和投资不断增多,“小黑哥”现在一个月过来几次,在上海有一帮朋友,来了之后大家少不了吃吃喝喝,“他总不把身体当回事,除了工作就是应酬,停不下来,谁知道这次竟会送命”。

兄弟讲述:柯受良的阴阳界1

兄弟讲述:柯受良的阴阳界2

柯受良1997年驾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获得成功

在资深娱记朱其瑞看来,“停不下来”的“小黑哥”在电影业今不如昔的香港是让人羡慕的,“整个香港500多名导演,每天能开工的用手指数不超过十个”。即使是明星,片约不断的极少。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吴思远提到,“香港电影业正面对危急的状态”,电影界一万名从业员约有七成失业,其中以剪接及武师最严峻。以动作特技演员公会为例,该会320名武师,估计目前仍以担任武师为生,以及在电视台工作的只有约70人。武师出身的柯受良做到了特技人的顶端,但“一般只要有人请,酬劳不高都会接下来”。朱其瑞提到,1995年由袁咏仪、成龙主演的((霹雳火》让大批武师有了挣钱机会,可是几年一部的赛车片并不能喂饱所有从业者,于是大多数武师平时做小贩或去海洋公园表演,有需要时串场。明年即将有一部改编自日本漫画的赛车片《头文字D》开拍,原选定柯受良为主角,“他要是挨到明年的工作,一年的花销全有了”。

“柯大胆”的特技绝活

在因“飞黄”被大陆观众认识前,柯受良已经先后在台湾、香港电影圈摸爬滚打二十余年,“是圈内首推的飞车高手”。中学辍学回家打鱼的“小黑”从台东老家跑到高雄时,发现“生活并不好混”,随后在台北从武行干起入了门。徐铭杰回忆说,“那时分为小武行、中武行和大武行,一天收入分别为1000到3000台币,工作非常辛苦。”小武行从跑龙套做起,直到升为大武行才能直接在电影里做打斗动作。柯受良虽然读书不多,但特别喜欢琢磨东西,他清楚自己“没有漂亮面孔”,所以在有兴趣的特技方面下苦力。

特技人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还属新鲜事儿,“投资方知道影片加特技会好看,但考虑到成本和制作水平有限,往往遇到特技就删”。早期的撞车动作只是让演员假摔一下,用分镜头制造效果,做武师的柯受良不断找导演、找制片,真的撞车给他们看,问“片子里加入这些会不会更好?”爱上玩车后,柯受良带领二十来个十几、二十来岁的兄弟组成了“铁甲机车队”,自己当队长,徐铭杰与阿辉就在那时认识了这位“小黑哥”。“小黑哥”为人爽快,但“见不得人家闲下来”,总是指着休息的兄弟骂“有空睡觉怎么不看看摄影师怎么工作?”他自己虽然飞车最强,跳楼、跳水、吊钢丝、爆破这些技能都会。铁甲机车队很快打响了名气,“大家都说找‘黑家帮’做特技没错,个个都很强”。特技人大多家境普通,“有一辆自己的车就开心得不得了,挣来的钱又投到这部车里”。队长“小黑哥”看国外特技录像琢磨动作,然后和大家一起研究细节和安全性,“他的点子特别多,个性很要强,一旦有人比他好,他一定会超过,比我们这批人都大胆”。1975年的台湾摩托车障碍赛中,“小黑”如愿得了冠军。“这段欢乐时光过得特别快,整天凑在一起做有兴趣的事。”那时经济窘迫的小黑“吃饭会溜单,吃着吃着人就跑掉了”。所以“飞黄”成名后,台湾一些朋友还笑他,“这不是当年那个小混混嘛!”

真正在圈内赚得“柯大胆”的名声是在1982年演出香港电影《最佳拍档》时,柯受良穿着简单的保护衣从近10米高的百货公司大楼飞车跳到空地上,在香港特技圈一举成名。此时早期发达的台湾电影转向本土戏剧,艺术性强而娱乐性减弱,大批特技人开始向商业化程度高的香港市场转移。柯受良便是带着一帮兄弟的期望向这片市场投石问路。“结果反应特别好,那时成龙、洪金宝以功夫特技取胜,‘小黑哥’带过去了很多新鲜技术。”在担任成龙电影《龙兄鼠弟》特技指导时,柯在南斯拉夫驾车飞跃了75米长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很多外国特技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小黑’特别敢想,看到天上的小鸟飞他都想模仿。”于是“一些导演说他有神经病,那么危险的动作也要往戏里加,根本没必要。”但是“他能马上把设想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动作,最后成了做特技时他当导演,动作设计、分镜处理、安全措施全包办了,最后教了导演不少东西。”

“小黑”成名香港后,香港又有老板让他拍戏,第一部是周星驰、张学友主演的《咖喱辣鸡》,创下当时此类影片的最高票房。“小黑哥”还非常喜欢唱歌,老是去KTV抱着话筒不放。有老板说,“你那么喜欢唱歌,就给你出唱片好了”。他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出了一张闽南语唱片。

从1983年到1986年,柯受良先后飞越了有“死亡谷”之称的台湾桃园海湖大峡谷、100米宽的香港码头和70米宽的双向高速公路。直到1992年到大陆旅游看到万里长城激动不已,年底成功飞越了金山岭长城烽火台。

“飞黄”的游戏人生

想兑现飞越长城后的一句“戏言”可不容易。1995年北京某广告公司去黄河壶口为现代汽车拍广告,见到“小黑哥”后说起当地景观特别壮丽,勾起了他几年前跨越黄河的想法。当年10月,柯受良带着徐铭杰第一次去壶口瀑布考察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回到香港,几个人一研究,“拍板决定干”。柯受良1996年专门注册了“飞越黄河制作公司”,自己仅有的“柯受良电影制作公司”为其提供资金。但公司的两三百万资金很快投进去了,根本找不到赞助商。

最后为“飞黄”提供赞助的凤凰卫视国际运营副总裁刘庆东向记者回忆起柯受良的尴尬处境。柯当时感叹道:“平时有很多吃吃喝喝的朋友,但那段时间,他们都不敢见我,怕提赞助的事。”他提出在自己的车上、帽子、衣物上都可以冠上赞助商的名字,可是直到最后,连他驾驶的三菱汽车也是自己掏的腰包。徐铭杰说,商家们并不看好,怕万一失败投资有去无回。公司的300万元用完后,1996年9月柯受良召集大伙开会,讨论是否放弃计划。拼命三郎们讨论的结果是不再领工资,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计划不能耽误。“当时就是合不得,再艰苦也要做下去。”一直到几个月后凤凰卫视投入了1500万元。

徐铭杰说,媒体加入后,整个活动的意义顿时丰富起来,“先是在附近建希望小学,又将日子选在香港回归前”。随后中央台直播力量的加入,“影响一下子扩大到全球”。将在众目睽睽下挑战极限的“小黑哥”那段时间有些沉默,“人家期望值越高,压力就越大”。几次测试又都失败了,“我们又炸了一点山,加长了跑道”。见证了“飞黄”过程的刘庆东说,虽然柯受良是个粗人,外号“柯大胆”,但他做的其实都是很有把握的事。“飞黄”时根本没有为他准备任何救援措施,如果失败就会掉进浑浊的激流,没有任何活命的可能。柯受良在准备前,细心到了神经质,他有自己的忌讳。吴小莉是当时的主持人之一,她好奇地跑上跑道看了看,刘庆东吓得赶紧把她叫了下来,并且让人绝对不能告诉柯受良,因为他认为女人上跑道不吉利,会造成心理障碍。在成功“飞黄”后接受采访时,这位硬汉流出了眼泪,“1995年我把房子卖掉了,把电影公司停了,为了飞越黄河,能付出的我都付出了”。

“‘小黑哥’到底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成功后的感觉还是让他很满足的。”徐铭杰谈到,武师出身的人一般穿着随便,但那时“小黑哥”和一帮兄弟每人做了几套西服,“各种活动持续了三个月,吃山珍海味吃到腿软”。许多学校也请柯受良做励志演讲,他也笑自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如何变成了民族英雄”。

“飞黄”的成功更直接带来了经济效应,“百万以上的广告拍了不下20个”,拍戏片酬涨到几百万。1998年唱片公司针对其“大哥”形象录了第二张唱片,做嘉宾演出的机会也多起来。“现在他不会单纯因为经济压力去飞车,可他就是闲不住。”开始大把挣钱的“小黑哥”却是个管不住钱的人,“他的点子太多了,什么都想干,刚布置了一个任务又改变了主意,浪费了不少钱”。同样由武师起家的成龙、洪金宝都有经纪人打理公司的运作,可是“小黑哥”主意比经纪人还多,“最后人家不愿干了”,公司也只是艰苦经营。谈到“小黑哥”最大的心愿,朋友都会说他想建一个特技学校,计划了三四年一直没有合适的条件操作。现在柯受良在北京的酒吧、星电星文化传播公司等可能会面临调整,“他的家人不想太分散精力,我们‘黑家帮’会筹钱完成他建更多希望小学的心愿。”弟兄们说,“‘小黑哥’走得这样匆忙,就像他平时的性格,风风火火,倒也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