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鲁吉亚混乱的开始还是结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鑫)
谢瓦尔德纳泽宣布辞职带来的混乱最初来自高官们雪崩似的辞职。11月24日,内务部长纳尔切马什维利、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运输警察局局长和4个州长辞职;26日,财政部长戈吉什维利辞职;28日,格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杰夫达里阿尼和秘书长米卡纳泽宣布辞职,从1995年开始担任格鲁吉亚外长的梅纳加里什维利当天也宣布辞职……
由代总统布尔贾纳泽担任议长的格鲁吉亚议会在谢瓦尔德纳泽辞职后的第二天就宣布将在明年1月4日举行总统大选,然而,这个议会近日却苦于达不到人数标准无法通过选举的技术程序,比如竞选报名的时间限制等。反对派联盟目前推举了惟一的候选人—35岁的激进的民族运动党领导人萨阿卡什维利。格鲁吉亚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会长雅克巴什维利告诉本刊记者,凭着目前反对派的实力,萨阿卡什维利赢得总统大选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他“不仅善于做秀,也懂得实干”。
(法新/AFP)
萨阿卡什维利曾在美国接受法学教育。他在接受CNN采访时声称:“这个国家现在需要一位精力充沛的领导人。我就是可以出任这个位置的整整一代人的代表。”萨阿卡什维利最引以为傲的地方是清白的从政经历和亲民性,他甚至帮助过第比利斯的贫民修理过屋顶和电梯。萨阿卡什维利把媒体关于他的报道剪下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至于为何要发动这场使整个国家陷入政治危机的示威运动,他说:“我是为我8岁的儿子而、斗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我要让他生活在-_个正常的国家里。”
分析家们对于萨阿卡什维利能否领导好这个国家的担心不仅仅来自他的年轻、冲动和经验不足,更在于他是个有着西方支持背景的民族主义者。这将不仅妨碍他和俄罗斯搞好关系,也会妨碍他处理三个共和国—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阿扎尔的独立倾向。阿扎尔共和国的领导人阿巴希泽同谢瓦尔德纳泽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甚至曾为谢氏出谋划策以渡过这次危机—“傍住”俄罗斯,谢氏下台后,阿扎尔共和国立即关闭了和格鲁吉亚的边界。而阿扎尔共和国拥有格鲁吉亚的黑海门户巴统,战略位置不言而喻。
民族运动党领导人萨阿卡什维利
俄罗斯《消息报》11月27日称,萨阿卡什维利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后,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就同阿巴希泽进行了关于“简化签证”的单独会谈。而第二天,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格鲁吉亚中央政府早就失去控制的共和国的领导人同阿扎尔的领导人一起在莫斯科举行了三方会晤讨论格鲁吉亚的局势。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过去曾一直要求并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独立报》为此担心,谢瓦尔德纳泽身后的格鲁吉亚可能会面临“巴尔干化”的危险,因为民族主义者萨阿卡什维利将无法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迹象是国防部长捷夫扎泽从来没有参加过代总统主持的新政府例行会议。萨阿卡什维利自己在11月26日深夜甚至宣称,格鲁吉亚军方正准备一场新的政变,但组织者不会是国防部长,而可能是武装力量参谋部的一些军官。
11月29日上午,位于第比利斯市中心的格“工党”总部附近一个爆炸装置被引爆。该领导人称,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是在向“工党”进行“恐吓”,因为“工党”支持率很高,是现执政的反对派联盟的竞争对手。这起爆炸为格鲁吉亚的政局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一些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旦这些年轻的反对派治理不了这个国家时候,谢瓦尔德纳泽可能还会回来。
谢瓦尔德纳泽和格鲁吉亚的30年
第一个时代
在回答本刊记者如何评价谢瓦尔德纳泽这个问题的时候,格鲁吉亚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副会长雅克巴什维利最先提到的是谢氏的执政时间,“谢瓦尔德纳泽时代开始于1972年,当时44岁的谢氏成了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1985年去了苏共中央,1991年回到格鲁吉亚,1995年和2000年两度当选总理,影响了整整三代人,人们对他产生厌倦感是很正常的。”
1972年,已经担任格鲁吉亚内务部长长达7年之久的谢瓦尔德纳泽在反腐工作中得罪了当时的格鲁吉亚第一书记姆察瓦泽。谢瓦尔德纳泽勇敢地带上这位第一书记参与黑市交易的罪证到莫斯科向中央领导汇报情况。结果在24小时内,苏共中央便决定让他接替姆察瓦泽的职务成为格鲁吉亚的最高领导人。
谢瓦尔德纳泽召开的第一次格鲁吉亚干部大会时,曾让与会者举左手表决一分钟。他在会场走了一圈,看见许多人腕上都是昂贵的进口表。随后,这位戴着前苏联自产“斯拉夫”表的第一书记便下令让那些官员将进口表捐赠给国家。他在随后的反腐中曾两次险遭暗害。
谢瓦尔德纳泽领导下的格鲁吉亚还率先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仿效匈牙利的经验进行了经济改革,比如进行农村家庭式作业、给工人物质奖励等。格鲁吉亚工农业产值大幅提高,谢氏也因此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85年7月,谢氏进入当时苏联的权力核心—苏共中央政治局,同时被任命为苏联外交部长,接替任苏联外长达20余年的葛罗米柯。
为了结束冷战
叶利钦在自传《总统笔记》中写道:“任命谢瓦尔德纳泽担任苏联外交部部长职务曾使许多人大吃一惊。尽管他是加盟共和国(但不是最大的共和国)的领导人,却没有外交经验。”
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谢瓦尔德纳泽重新调整了当时苏联的外交政策,由对抗西方的传统路线改为寻求合作与和解,同时,鼓励东欧国家经济政治改革,为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有统计材料显示,从1989年12月到1990年10月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谢氏与西德外长的会晤多达15次。
“在国际舞台上,他成了比戈尔巴乔夫并不逊色多少的一个人物。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苏联新的政策原则成为现实。”叶利钦这样评价谢瓦尔德纳泽为冷战结束做的贡献。
据悉,谢瓦尔德纳泽那时每天早上乘车赶往外交部的15分钟路程中,便通过电话了解到当天的国际大事。美联社报道说,当年这位满头银丝、笑容可掬的外长在谈判桌上非常灵活,愿意在次要问题上做出让步,但在原则性问题上丝毫不让。在阿富汗,他迫使时任阿总统纳吉布拉接受苏军全部撤离的决定。在美苏核裁军谈判中,他迅速同意了现场核查原则,颇令美国对手感到意外。
1995年,谢瓦尔德纳泽就任总统时的宣誓仪式(21Pic)
1990年,谢瓦尔德纳泽因对当时苏共政策不满,辞去外长职务。次年被停止苏共党员资格。在苏联解体前,他又担任了一个月的苏联外长职务。那段时间,他的故乡格鲁吉亚也发生重大变故。在苏联解体的浪潮中,格鲁吉亚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次年4月9日正式独立。然而,格鲁吉亚独立后首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执政不到一年,就被赶下台。新成立的格鲁吉亚国务委员会邀请谢瓦尔德纳泽回来执政。
第二个时代
然而,从莫斯科回到第比利斯的谢瓦尔德纳泽接管的是一个烂摊子。他自己曾经说过:“我是在格鲁吉亚极为困难的时候回来的,当时这个国家实际上已经处在崩溃边缘。”
叶利钦在《总统笔记》中称,领导格鲁吉亚是谢瓦尔德纳泽最有意义的行动。叶利钦认为,是他的经验帮助他使这个国家恢复了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苏东问题专家邢广程也认为,从地方官员到外交精英的经历决定了谢瓦尔德纳泽比较擅于控制局面、协调政治势力和外部资源。不过,政治稳定付出的代价是失去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实际控制,西南部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也基本上处于完全自治的状态。
最糟糕的是经济。在独联体12国中,格鲁吉亚是;济增长最缓慢的一个国家,平均年经济增长不到3%。《格鲁吉亚概况》一书的作者曹保琦曾经在格鲁吉亚生活了3年,他说,格国纬度和北京差不多,物产虽不丰富,但靠近黑海一侧,农业较发达。长期以来,格鲁吉亚在苏联的分工体系下不具备完整的工业,独立后,飞机制造和汽车制造厂都停了,工人们失业,厂子变得破旧不堪,有的甚至被拆了卖废铁。这可能也是格鲁吉亚的出口产品前三名中居然有废钢铁的原因,而格鲁吉亚本身并没有铁矿,其他两种产品是葡萄酒和水果。在格鲁吉亚市场上,日用品大多需要从土耳其等国进口,纺织工业品几乎被中国产品所占领,电器则是西方国家的天下。
格鲁吉亚国际战略与研究基金会副会长雅克巴什维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谢瓦尔德纳泽执政时期也在推行经济改革,1998年的GDP增长一度达到了11%。但是之后,谢瓦尔德纳泽改变了一些政策。“他开始更加任人唯亲,被腐败分子包围,慢慢地他变成了这些既得利益者和腐败圈子的‘人质’和牺牲品。”
腐败是格鲁吉亚为各方诟病的焦点。美利坚大学跨国犯罪和腐败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室主任克捷万说:“格鲁吉亚社会中没有一个领域不存在腐败现象。”要想获得驾照、护照、大学录取通知书或开办公司、逃避税款和电费,格鲁吉亚人必须向工作人员行贿。
被美国抛弃
“在我看来,谢瓦尔德纳泽对这个国家更像个统治者而不是管理者。”雅克巴什维利对本刊记者分析说,“当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管理好一个民主国家时,他就开始放松民主改革,更加依赖于国内各派力量之间的平衡。这或许是个外交家所擅长的。然而,这同美国将格鲁吉亚建成一个民主典范国家的目标相冲突。”不过,雅克巴什维利强调,美国在幕后导演了谢氏辞职的说法并不可信,他认为,美国仅仅是不对他进行政治支持而已。
1991年,谢瓦尔德纳泽回到格鲁吉亚,并在执政期间推行经济改革,但1998年,后他改变了一些政策
11月26日,谢瓦尔德纳泽在家中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美国驻格鲁吉亚大使理查德·迈尔斯在一系列事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正是他在向格鲁吉亚反对派提供了支持。此外,他还向当地的积极分子提供了资金上的援助。而且这位大使以前是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曾在米洛合维奇的下台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
过去10年里,为了回报谢瓦尔德纳泽担任苏联外长时为结束冷战做出的贡献,美国一直给予第比利斯特别待遇。历届美国政府向格鲁吉亚提供的经济援助累计超过10亿美元,格鲁吉亚成为世界上人均受美国援助额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央情报局对谢瓦尔德纳泽的私人保镖进行了培训。谢氏的国家安全顾问泰多·贾帕里泽回忆说:“我们曾是华盛顿的宠儿。”贾帕里泽手下有6名助手从美国国务院领取工资。
评价
“此人相貌英俊,一头白发,他的表情和柔声细气的讲话很像一位圣公会牧师。”
—鲍威尔在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描述他第一次见到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
“众所周知的是,谢瓦尔德纳泽从来就不是独裁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格鲁吉亚政权更迭发表电视讲话
前苏东国家的民主困境
国外的社会学家经常将从1974年葡萄牙革命后产生的民主政权统称作“新民主国家”,其中包括70年代末80年代初走上民主的拉美国家,最后加入“新民主国家”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产生的那些民主政权,十几年过去了,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这些前苏东国家民主政权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2001年5月26日,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举行的反政府游行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孤立的事件之间有没有某种共性?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尽管这些事件本身的性质和起因各不相同,但还是存在某种共同性。也就是说,前苏东国家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不同的事件表现了出来。
苏东国家巨变之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一些国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成了独立国家。当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些国家属于被动独立,像格鲁吉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倒是属于坚决要求独立的国家。独立后这些国家都以为引进西方政治体制能很快解决问题,但十几年过去了,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政治制度上,这些国家都照搬了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但因没有基础或者不适应,造成许多问题,比如总统、议会和司法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行政和立法之间,整个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府和杜马之间相当对立,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也十分明显。
前苏东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结构中普遍存在着司法权相对较弱的特征,这意味着监督机构相对较弱,从体制上讲,这就带来了三权分立构成的三角平衡框架的不稳定,另一个不平衡体现在议会和总统的关系中总统相对强势。这都导致三权分立很难起到应有的稳定和平衡作用,相反只能成为动荡的诱因。
三联生活周刊:这和许多苏东国家剧变后的领导人在个性上带有前体制遗留的集权作风有没有关系?
邢广程:关系是有的,就像演员的表演影响剧情一样,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谢瓦尔德纳泽不是一个很集权的人。体制上的问题还是最根本的,三权分立中的这两种不平衡导致了政治体制上的不稳定,在政治上势必导致制度性腐败,尤其是官僚和寡头的紧密结合。人民对政府的不满由此产生,这势必就反映在人民表达愿望的唯一时候—选举。所以,不论是总统大选、议会大选都会成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从民主进程的角度看,哪些前苏东国家属于比较成功的?
邢广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比较民主的国家,主要是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捷克这样的国家,他们已经建立起比较正常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类是大致民主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制运转大致正常,带有自己国家的明显特征;第三类国家的三权分立基本上是一种表面形式,主要是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的总统居然是终身总统,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授意儿子当总统也被认为是不合民主过程的。
三联生活周刊:每次前苏东国家发生政局动荡时,都会出现美国或者俄罗斯的影子,这是为什么?
邢广程: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前苏东国家面临的另一个的共同问题。许多前苏东国家大多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比如说塞尔维亚和黑山在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比如中亚五国在资源和打击恐怖主义上的重要战略地位,格鲁吉亚作为连接阿塞拜疆的里海石油资源和黑海出海口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也使它成了俄罗斯和美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外部势力一旦对选举施加影响,毫无疑问会导致更大的动荡。
影响政局还有一个因素是民众的心理。塞尔维亚是个典型。2000年,米洛合维奇下台前后民众情绪高涨,愿意参与政治。然而3年过去后,民众对于政治是失望带来的激情过后的冷漠。因为他们觉得谁上台都是一样,都不会让生活真正好起来。
立陶宛:民众要总统下台
卷入丑闻的罗兰达斯·帕克萨斯
数千名立陶宛人11月22日在首都维尔纽斯举行集会,要求被指责卷入丑闻的总统罗兰达斯·帕克萨斯辞职。集会由新成立的“为立陶宛而工作的总统”社会运动发起。帕克萨斯此前曾接受了总检察院长达3个半小时的询问。10月30日,立陶宛国家安全局在向国家最高领导人提供的一份秘密文件称,帕克萨斯总统班子中有人与国际犯罪团伙有牵连。帕克萨斯对此予以否认并拒绝辞职。事发后,在野的立陶宛保守党等一些党派要求帕克萨斯自动辞职。立陶宛2000年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只有53%的选民参加了议会选举。
塞尔维亚:选个总统真麻烦
塞尔维亚议会发言人宣布下次大选将在12月28日举行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塞尔维亚共和国11月16日进行的总统选举再次宣告无效。这是近一年来塞尔维亚总统选举第三次无果而终。在登记注册的650.6万选民中,投票者只占38.5%。根据“选举法”,在第一轮选举中,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须超过登记注册选民人数的50%以上,选举结果才有效。2000年前任总统米洛舍维奇下台后,塞尔维亚共和国陷入经济困境,选民普遍对政治冷漠。这被称为“塞尔维亚的悲剧”。一位女选民抱怨说:“我们希望在米洛舍维奇下台后,国家能有所改变。但看不出各位候选人和他们的党干了什么。我为什么还要去投他们的票?”
克罗地亚:图季曼的党获胜
萨纳德
克罗地亚最大反对党民主共同体在11月23日举行的克独立后第四次议会选举中战胜社会民主党领导的执政联盟,从而重掌政权。该党主席萨纳德说:“我们将负担起所有的国际义务,包括与联合国战犯法庭合作。”他同时表示,克希望在2006年加入北约和2007年加入欧盟的目标虽然有挑战性,但也是切实可行的。萨纳德是2000年4月接替克罗地亚独立后首任总统图季曼担任的该党主席职务。
阿塞拜疆:子承父位惹争议
这个我看错了 是把标计划规模和图说放一起了
阿塞拜疆宪法法院10月28日确认,前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之子伊尔哈姆·阿利耶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小阿利耶夫以76.8%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但反对派不承认这一结果,并指责有人操纵选举。反对派的支持者在首都巴库举行示威游行,并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至少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也表示,此次选举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美国国务院也对此表示忧虑。今年8月,病重的阿利耶夫先解职自己的总理,然后指定儿子小阿利耶夫为总理,这被认为是让儿子继承总统的过渡手段,按法律,总理有权在总统无法工作时接任。
克罗地亚:萨纳德 图季曼的党获胜
乌兰克:库奇马曾被逼宫
2000年底,民众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库奇马下台
2001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曾面临着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波。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从2000年底开始,要求涉嫌卷入“记者贡加泽谋杀案”的库奇马下台。反对派还组成了要求他下台的。救国论坛”,组织民众游行,最严重的一次上万名示威者冲击总统府。示威者与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不过,库奇马牢牢地抓住国防部和内政部,通过撤换了国家安全局局长、总统警卫局局长和内务部长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