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H股看齐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长假长长的休市使人产生联想,如果假期一直休下去,周边市场一直涨下去,国内股市的投资者会不会就此把精力转向周边,待开市后来一个痛痛快快的补涨。事实证明,这个猜想具有局限性,因为长假,也就是休市过后,市场行为中掺杂的是多重因素,行情也是分成几个概念运行的。
第一天炒作的是东北板块,在国家确定振兴东北的国策后,东北股票一直蠢蠢欲动,但一直未能形成广泛认同。节后的延续炒作几乎是在全无跟风的情况下进行着,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也极度萎靡。市场显然不欢迎这样的概念,要激活久已萎缩的人气,投资者需要激情澎湃的炒作。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周边。
10月8日,在香港市场,青岛啤酒H股股价一个漂亮的上涨,使它首次超越了A股股价,这在近年来的H股市场上还是少见的。当晚,几乎所有的财经频道都在讨论H股价位超过A股的意义。按理说,向来以低市盈率著称的香港股市,40余倍的“低”投资价值不应该吸引如此大的炒作热情,但青啤却做到了。说明什么?一派观点认为理性的市场,资金的炒作也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一派认为,青岛啤酒H股和A股股价的倒挂现象只属个案,短期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青岛啤酒H股的走强,是和外围资金持续流入H股市场分不开的。短期资金面相当宽裕,在外资尚不能直接大举进入A股市场的背景下,寻找好的股票是这些外资资金的共同目标。青岛啤酒在海外有相当的品牌认知度,自然成为外资追捧对象。另外SARS过后,一度在市场上遭抛售的消费类股票出现强劲反弹,青岛啤酒在这方面更是直接受益者。但H股股价超过A股,象征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相对周边,A股也有了投资抄底的价值,剩下的就应该是上涨了。
A股的投资价值当然还不如B股强。作为与海外投资者的桥梁,这时的B股也就派上了用场。节后三个交易日,两市B股指数连拉三阳。其中周五出现了少见的“井喷”行情:上证B指单日涨幅达5.50%,股指收报105.93点;而深成B指涨幅更高达8.11%,多数B股涨停,股指收报1802.71点,并已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指数新高。B股的凌厉升势很快波及到同时拥有H股的A股,仪征化纤、交大科技、广船国际等个股强势报收涨停,一批带H股的A股涨幅居前。人气就这样一波一波地传递开来,推动指数连续升高,最终,上证指数1400点以下连续运行了14个交易日后,又回到了1400点。
此次行情的企稳回升,与周边市场的比价因素当是动力之一。几个月来香港市场国企股和红筹股行情持续大幅攀升,当前H股,即国企指数已经突破了3600点并创下多年来的新高,与4月下旬2000点相比涨幅接近80%,与去年年底的低点相比已经上升了一倍。H股市场中的一些绩优股如华能电力、青岛啤酒、海螺水泥等已基本与其A股股价接轨,H股市场总体市盈率水平也已跟深圳B股市场相差无几,这其中绩优H股的市盈率水平现已高出深市绩优B股的市盈率水平。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大陆,无非通过美国、中国香港和深沪B股这几种渠道,这显然是一个信号:国际投资者认同现有价位上H股和B股的价值。既然一向低回报高风险的A股的风险水平已经接近了B股和H股,即使再被边缘化,也该暂时停步,或者再向着中心反复反复了。
海外周边市场正是用这种方式,间接地、曲线地影响着A股市场。虽然力度有限,效果值得怀疑,但毕竟使阴冷的市场出现一线曙光。这线曙光又与多年来制约市场运行的箱体底部不谋而合。因此,完全有理由希望市场会进入一个上升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