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作者:谢衡

壳牌全面进军中国市场0

加油站先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简称“中国石化”)的一位官员近日表示,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批准了英荷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简称“壳牌”)与中国石化价值2亿美元的加油站合资项目。中国石化总公司的这位官员称,政府已经批准他们与壳牌公司建立500个加油站合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他说正式通知“很快”就会下达,并表示,中国石化相信,合资项目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

正式通知下发后,壳牌将成为第一家大规模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外资公司。两家公司合资的可行性报告获得批准,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外国公司投资零售业开放绿灯。

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不再批准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加油站。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4年底,中国将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以后,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2000年中国石化海外上市,壳牌斥资4.3亿美元购入中国石化股票,成为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作为购买中国石化股权的回报,壳牌可与中国石化在江苏省合资建立500座加油站。江苏省是中国第三大原油消费市场。

2001年12月,中国石化和壳牌集团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呈报了合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合资项目总投资为15.55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I 亿美元,中石化和壳牌各占60%和40%的股份。

“壳牌、埃克森和BP购买了我们的股票,同时希望我们能够在销售上与他们合资合作。”中国石化总裁王基铭在公司业绩推介会上说,“我们考虑到市场迟早要开放,与其三年后市场无序竞争,不如现在大家坐下来,通过协商有序竞争,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合作。”

壳牌(中国)公司方面表示,可能即将批复,但仍在等待政府的正式通知,而且在合资协议签署以前,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仍然需要与中国石化商量。壳牌石油公司在北京的发言人Nick Wood说:“我们希望合资项目启动后的三个月内就能建立第一批零售站点。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建立500个加油站。”

壳牌(东北亚)集团主席陈逸嘉此前曾表示,壳牌的计划是,5年内在中国建立1000家加油站。他说,“2002年壳牌全球收入为92亿美元,平均资本回报率为14%。去年壳牌中国集团的营业收入为4.85亿美元,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分量很小,因为壳牌的项目还处于投入期,但5年后,中国市场对壳牌的贡献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5年内,壳牌在中国的投资将从现在的16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

行业分析师认为,如果合资加油站项目被政府批准,标志着壳牌率先在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实现突破,也使其在中国全面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之前,占到先机。过去三年中国的汽车销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到2010年。不断飙升的汽车销售量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使中国市场对西方的石油公司极具吸引力。另外由于中国大部分加油站只提供最基本的加油服务,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商机开发其他产品和服务。

西方石油公司对于成品油零售终端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无疑将会给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众多地方加油站带来巨大冲击,并最终分走一块丰厚的利润。“但中国石油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局已定,这些合资项目被认为是在市场全面开放以前,让中国大型石油公司有机会向国外同行学习。”华夏证券的行业分析师说。

中上游的野心

壳牌不仅在成品油零售领域先于其他西方石油巨头一步,在石油天然气供应的上游,这家能源公司也在不断巩固其在中国这个快速增长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近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英荷壳牌公司,以及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东海五个合同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合同。这5个合同区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内,总面积为22000平方公里。根据合同,东海西湖凹陷气田计划于2005年6月正式投产。投产两年后,预计年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届时,该气田群生产的天然气将通过约350公里的海底管道到达浙江宁波,然后通过城市管网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天然气。

据悉,合同签署四方将按照中海油30%、中石化30%、壳牌公司20%、优尼科公司20%的比例投资并享受收益。其中,两个开发合同中勘探费由四方共同承担,三个勘探合同中勘探费由外方100%承担。

壳牌的新闻发言人说:“参与东海西湖凹陷气田的勘探开发,对于壳牌集团来说非常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需求市场之一,而且中国的高速增长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这个项目确保了我们将有权进入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业界人士指出,东气上岸将与西气东输一道,共同保障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给。在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项目中,壳牌也持有15%的股权。该合资协议总额为87亿美元。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稳定的能源供应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希望提高天然气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现在天然气只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的2%。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提高3倍。对未来十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成倍增长的预期,让西方的石油巨头在中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够进入上游领域。”独立分析师Jonathan Watts说。

就在壳牌在北京签署东海西湖凹陷气田合作勘探开发协议的前半个月,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签署了迄今为止亚太地区最大的合营企业融资协议。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海壳牌),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持股45%,壳牌持股50%,广东投资发展公司持股5%的合营公司,该公司日前为投资总额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签署了融资协议,其中27亿美元由中外银行共同提供项目贷款。据悉,27亿美元的融资额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项目融资,为项目融资创立了新的基准。

据中海壳牌公司方面介绍,该项目比世界第三大的新加坡裕廊化工项目规模大六倍。项目建成后,将年产80万吨乙烯和230多万吨高品牌、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及副产品,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60亿元。产品主要供给对石化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中国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内外销比例分别为89%和11%。据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石化产业上中下游生态链众多,此项目每年将会带来900多亿元的波及效应。

“中海壳牌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基地。壳牌如此大手笔地进入石油石化产业链的中游领域,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一旦合资加油站项目批复,壳牌就已经上中下游一体化、全方位地进入了中国石油石化市场。预示着壳牌将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后一个高增长的能源市场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国泰君安的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