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犯人的人权之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炎)

监狱犯人的人权之变0

新监狱内部设施  

被媒体称作中国首家“监狱城”的辽宁马三家监狱城目前还只是稍具规模,表面设施的改进是囚犯人权变化的一方面,意义更深远的改变显然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期待

监狱比学校的宿舍还好

监狱犯人的人权之变1

新监舍  

监狱成“城”,因为里面包括了五个监狱和一家医院,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说,建成后的马三家新监狱“围墙内还有围墙,中间一条中央大道,左右两侧分布着沈阳一监、二监、省女监和新入监犯监狱。”这位负责人认为“城”的概念稍有夸张,但他相信建成后这里应该是全国最大的一个监狱,“仅女子监狱占地面积就有17万平方米”。

去新址查看过的辽宁省司法厅一位官员说:“监狱比学校的宿舍还好。”得出这样的结论,部分原因是有些监舍的新布局是八个犯人一屋,屋里摆放有拖鞋、脸盆和杂物柜。第二监狱迁建工程副总指挥李建民介绍说,沈阳第二监狱一号监舍中所有的寝室都配有大彩电。而在女子监狱,监视系统取代了走廊和寝室门口的铁栅栏,过去,一个监区一个洗澡间在新的规划上变为每层都有一个淋浴间,当地监狱管理局官员说:“女监是要重点考虑的,所以条件比其他监狱还要好。”

呈椭圆形的新监狱中央有中心广场,四周的环城路有3公里长,全部为8米左右的宽车道,监狱城外是大片的绿化带。已完成验收沈阳第二监狱一号监舍被描绘为“坐北朝南”、“3米宽的走廊宽敞明亮。所有的寝室都在南面,保证犯人能享受到足够的阳光,北面是阅览室、洗漱间、厕所、兵乓球室、储藏室。”

监狱于是在辽宁得以成为公众谈资。知情者说,建国初期监狱的选址指导思想是“不与民争地”,所以在沈阳偏远地区建起了大北监狱,50多年后,大北地区由原来的偏僻之处变为沈阳市区二、三环以内黄金地段,于是沈阳市政府征地调整,将大北地区的四个监狱和附近的二所监狱整体搬迁至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新址。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次马三家新监狱的投资达近10亿元。

监狱应不应该创收

当人们留意于新监狱城设施更新带来的犯人人权变化时,更具振荡性的变革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展开。在辽宁,去年发生在大连监狱的丑闻曾在辽宁省内监狱管理系统引发震动,知情者介绍当时的大概情况是,大连监狱负责人以创收名义,动员犯人及其家属为监狱作贡献,以此作为标准折抵犯人刑期,为犯人办理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据说大到监狱所需的建筑材料、汽车,小到日常用品,都由犯人及其家属无偿提供,甚至犯人可以直接用钱买刑期,有媒体报道说,1.2万元可以买1年刑期,“自1996年1月至2001年3月,该监狱共有175名犯人因给监狱作贡献而被减刑、假释或保外就医,犯人所作贡献折合人民币约707万元,这些款项都不入账,除部分用于监狱基础设施建设或其他业务开支以外,相当一部分被监狱和各大队领导挪用、挥霍,甚至拿去行贿、跑官”。接受采访时,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说,大连案件反映出监狱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漏洞。

王明迪认为,大连案件是一个“以权卖法”的典型,在他看来,监狱体制中更深的矛盾在于监管改造与生产经营的矛盾。在中国,长期以来,监狱既要承担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基本职能,又要实现经费自给,这样就使监狱长的角色很特殊,他们的精力从职责角度应该放在改造罪犯上,但还要考虑从事劳动生产,赚取利润,这决定了他们的另一个身份是“厂长”。中国监狱学会的负责人说,在建国初期监狱都挂两块牌子,除监狱自身的牌子外,搞生产就得有企业,所以第二块牌子是企业的牌子。后来又增加了第三块学校的牌子,这样的结果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职能搅和在一起。

王明迪是前任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局长,他说,这样两个不同追求目标的东西一体化后,对犯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在利益驱动下,拼命让犯人加班加点的现象就不可避免,而且犯人进行生产的时间会挤掉进行思想工作的时间,也不利于对犯人的改造。

这样一个屡被诟病的制度在1992年有所改动,但“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底,“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成为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黑龙江等几个省区为先行试点,王明迪说,在“非典”之后,这个尝试才刚刚较大规模推广。

囚犯的劳动报酬问题

王明迪说,建国初期犯人是无偿劳动,这样的前提是供给制,“到监狱后,犯人的吃喝拉撒包括看病都解决了,而且有技术的犯人可能还会有津贴,超额完成任务的会有奖金”。对犯人的待遇,不同国家有不同形式,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采取自愿原则,参加劳动者每天有劳动收入,但明显低于社会上的标准;有些国家将犯人的劳动所得用于部分赔偿受害者,部分作为其回归社会后的资金。在中国,《监狱法》规定,罪犯生活费“列入国家预算”,“罪犯生活费标准按实物量计算,由国家规定”,“罪犯的被服由国家统一配发”,“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

沈阳建所谓的监狱城的另一个结果是,监狱的生产方向开始向劳动密集型企业靠拢,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说,服装生产可能是今后的一个主要生产方向。之前,辽宁监狱系统的警察过渡为公务员,“辽宁省省直机关公务员有8000多人,我们过渡为公务员后,比他们的总数还多”。这样,“干警和犯人都有了保障”。

可以具体化的结果是,在马三家新监狱服刑的犯人得到的将不仅是更便利的洗浴条件,而且会有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过王明迪说,中国究竟采取哪种方式付给犯人报酬,是工资形式还是津贴形式,报酬给多给少都还没有最终结果。

在一个美好的蓝图下,王明迪并不乐观,他说,几十年的体制要彻底分开很难,牵扯了盘根错节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过从发展趋势来说,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管怎样,中国犯人的人权保障有更多可期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