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拯救世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别去拯救世界”0

“别去拯救世界”1

“别去拯救世界”2

左图和右上图分别是英国城市考文垂被德国空军轰炸之后和之前的照片。右下图为两名英国妇女在伦敦被轰炸后在废墟上寻找残留物品  

在英国出动796架飞机连续轰炸750年的历史名城德累斯顿,造成13.5万人民死亡后,丘吉尔让人认为他似乎是一个无意中把花盆打碎的小孩子。在他后来6卷本的名著《二战回忆录》中,竟一次都没有提到对德累斯顿的轰炸。这本书最后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学家都认为,德累斯顿并没有军事上的价值,主要企业生产瓷器和香烟。此时的德国已经濒临崩溃,德累斯顿更是毫无空防。英国轰炸司令部司令阿瑟·哈里斯战后在自传中证实:选择德累斯顿作为1945年2月的轰炸目标,是因为当时苏联红军迫近萨克森的心脏地带,雅尔塔会议即将来临,西方盟国将和苏联坐下来共同划分欧洲版图。为了让斯大林对“盎格鲁—美利坚雷霆”“印象深刻”,丘吉尔需要一张牌。后来公开的《皇家空军内部报告》进一步证实:英国的意图是要攻击敌人的最痛处,同时在敌人已经部分崩溃的情况下,避免城市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作用。顺便向苏联人显示,如果他们来的话,皇家空军轰炸指挥部能做什么。

对这种政治目的造成的屠杀,英美史学界通常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轰炸城市本来的目的是促使人民起来推翻暴政,但丘吉尔当年在回忆录中写道:“由轰炸机展开的进攻并不能够削弱德国的军用生产,也不能挫伤平民的斗志。”相反却造成161个德国城市的毁灭和57万平民在空袭中死亡,造成“大量的失败主义者被正式逮捕,并被带到附近的萨克森集中营即刻处死或服苦役”。德国人民并未因此起来推翻希特勒,空袭战专家弗里德里希写道:“一位抱着孩子幸存下来的母亲没有去柏林推翻希特勒。他只要一张床,想给孩子弄些牛奶。轰炸使人们和希特勒政权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哈特曾指出:“如果文明的捍卫者们只能把自己的胜利建筑在以最野蛮、最原始的方式去赢得战争,那岂非文明本身的极大讽刺?”而在德累斯顿火焰风暴中幸存的美国作家库尔特·冯耐特在一所小学演讲时曾这样说:“请别去拯救世界,也别听你们的父母亲说什么现在该轮到你们拯救世界,因为根本就没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