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与零售业新战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沃尔玛与零售业新战场0

外资零售商进入国内市场将强化零售业的竞争  

从1992年零售业试点开放至今,全国各地累计成立外资零售企业350多家,但其中得到国家正式批准的46家,其余都属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违规操作。在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等大卖场领域,外资企业所占份额已达23%,悲观估计甚至认为实际比例已经超过50%。

外资零售业“过度竞争”?

3月3日,新一届政协会议开幕第一天,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就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防止外资垄断国内零售业市场的提案。张文中称,由于跨国零售巨头的恶意竞争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违规操作,民族流通产业已遭到严重损害。若不采取措施,民族流通业将面临“毁灭性冲击”,进而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

张文中提案宏观背景是,作为最关键的入世承诺之一,我国将在一两年后全面放开零售业市场准入限制;而原本市场开放程度弱于广东、上海的北京,今年外资零售业的叩门声听来分外急迫,沃尔玛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已定于6月落户石景山,年内更将有10家国际品牌登陆京城——欧尚、麦德龙、欧倍德、7-11……加上早前进入的家乐福、普尔斯马特等,全球实力最强的26个零售业巨头届时将汇聚北京。

目前,发出“外资过度竞争”警报的群体主要是国内大型零售业的老总们,不过对于过不过度,业内并未形成统一观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度竞争”和对外开放没有必然联系,流通业门槛比较低,即使没有外资进来,也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外资进入只是让国内企业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

对于外资可能在整个流通产业形成垄断,裴亮认为客观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说:“国内流通业发展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化、不平衡的态势,从现有外资进入情况看,对国内商业企业形成较大威胁的是快速消费品领域,而这个领域又以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会员商店为主,在其他产品如服装、家电和百货方面,国内企业仍占绝对优势。”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赵萍博士则认为,所谓外资垄断流通业进而危及中国经济命脉根本是危言耸听,“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已经不能被单纯地视为一家美国公司,它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比从一个单个市场得到的多得多。中国既已选择入世,将自己纳入全球化进程,就不该对接纳全球化公司畏首畏尾。”赵萍还提醒注意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国内供货商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关系往往更融洽,与国内零售企业却常因入场费或结算拖欠问题发生纠纷。”一个鲜活的事例发生在去年上半年,为追回被长期拖欠的货款,近500家供货商联手断绝了福州华榕超市集团的供货,导致华榕超市突然破产。此前华榕一度是福建省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并曾两度入选“中国连锁商企百强”。赵萍说:“与国内零售商漠视供货商相比,沃尔玛提倡的‘伙伴关系’自然会让供货商心悦诚服,沃尔玛不收回扣和进场费,相反会让供货商分享它的信息资源,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控制存货,这当然是为了优化它自己的供应链,但同时也会对上游产业起到促进作用,成为它们获取市场反馈最及时的晴雨表。”

“供货商是否受零售商钳制完全取决于自身实力。”赵萍说,“沃尔玛再强也不敢占可口可乐的便宜。只要我们的生产厂家足够强大,就能具备与沃尔玛讨价还价的实力。何况大卖场里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并不是工业生产的全部。”

国内零售商:相对优势和绝对劣势沃尔玛与零售业新战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