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引发电影分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电影分级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护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被列为PC13级
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苏童对自己的作品有可能获此“殊荣”双手赞成,导演黄健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授权,《米》带来电影分级只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是他语调温和地表示,他积极主张分级制,电影不分级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他也认为中国在一两年内推行分级制很有可能。
今年2月,黄健中和冯小刚等一些导演参加了国家广电总局直属的中影集团创作会议,在这此会议上,发言的10个代表中有8个人重提“中国电影必须建立分级制度”。黄健中说,这个呼吁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但这次出人意料的是,参加会议的电影总局领导也赞同和支持这样的观点。曾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说:“如果不搞分级制、明星制和代理制,中国电影就是死路一条。”
在三四年前一个关于中国电影分级的讨论中,邵牧君还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中国人法律意识不够。他举例说,在美国1966年开始分级时,制片人狂拍R级电影,在长期的压抑下,观众纷纷涌进电影院。但这种招揽生意的色情暴力题材很快失去了效果,反而是老少咸宜的G级片更有市场。
现在的邵牧君坚持分级制适当其时,他认为,即使在分级初期出现一些色情暴力影片也属正常。影院以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同样会把没什么裸露场面的《寡妇村》的海报上写上“少儿不宜”,也有瞒报票房的情况出现,当然也不会拒绝未成年观众入场看成人电影。邵牧君强调电影分级的前提是人们能够“自律”,在美国,查看未成年人的年龄完全由影院掌控,自觉就成了先决条件。
美国的分级制经1990年的修改过后分为五级:所有人看的G级,10岁以下儿童由家长陪同的PG级,13岁以下家长陪同的PC13级,17岁以下家长陪同的R级,17岁以上才能观看的NC—17级。儿童不宜的不仅是色情片,《第一滴血》在美国就是成人方能观看,它在英国是被禁映的,而黄健中和他的美国朋友都诧异它在中国的长驱直入,血腥杀戮场面给少年脑海里留下的阴影远胜于我们概念中的“三级片”。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在引进大片和国产片上的审查标准是不同的,《泰坦尼克号》中罗丝的全裸镜头就得以保留。
中国的电影审查一般由各行各业人士组成,比如工、青、妇等等,下岗职工题材的电影《我最中意的雪天》的制片人丁战宏告诉记者,审片时候正是酷暑,他和导演孟奇买了西瓜,削成小块,插上牙签,送到审片者手中。他们中有工会代表、妇联干部,也有公安局的代表。邵牧君说,审片总之是和电影无关而和影片中涉及行业有关的人。这种审查的繁琐程度远胜于电视剧,而电视剧却是一家老小都能观看。一部电影先送审剧本,拍成的半成品要经过电影厂-电影局-广电总局,王家卫的《北京之夏》被这样的程序吓了回去。邵牧君认为,电影分级的最大好处就是保护电影,同时避免那种儿童智商的电影占据银幕。因为现在的电影要让成年人与儿童同时理解,就必须迁就儿童的视角,这样带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中国电影品牌将在国际上彻底坏掉,而且导致如今的中国人已基本丧失看电影的习惯。
邵牧君的忧虑可能并非杞人忧天,有数据表明,在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中国内地电影观众的人次从一年数百亿锐减到不足10亿。电影票虽然涨价了,但票房却在不断缩水,1991年的全国票房收入是24亿元,1998年下降到14.4亿元。1999年,虽然有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一连串大事的刺激,但票房还是不可逆转地下降了50%。到了2000年,北京市场上半年的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而上海下降了30%。
导演们的思想变化轨迹微妙而有趣。当邵牧君听到记者叙述黄健中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的产业化,最重要的就是票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说:“黄健中过去和我争论得很厉害,他一直在拍艺术片,现在他的思想也转变了,而我从一开始就主张电影要走好莱坞式的商业主流,艺术电影只能作为实验室,为提高商业电影的质量作实验。”其实黄健中一直强调《米》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回忆起审查经过,剧本在电影厂审查时毫无问题,拍完后厂党委一片叫好声,并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当时是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陈凯歌的《风月》也在那一年拍摄,电影厂厂长对我说,同是20年代的题材,你拍得最好,他甚至建议正在筹拍《刺秦》的陈凯歌先去看看《米》。但他们没想到,到了电影局却卡壳了。”
“卡”的原因并非大家想象的“情欲戏”,“恰恰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反对”,电影局当时并没有提出很具体的修改意见,只是说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效应,总觉得有某些地方不合适。原因是《米》的主人公农民五龙个性阴险残忍,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子灰灰的”。
黄健中在其后的几年中一直没有修改这部得意之作,反而忙着拍摄国庆献礼片《我的1919》和央视大戏《笑傲江湖》。他为《米》做了一年的案头工作,实在改无可改,只有搁置。他说自己并未因这部片子受到任何影响,照常出国、拍片、参加影展,这和某些导演的遭遇完全不同。
去年,电影局提出让黄健中再打个报告作修改,黄健中认为合适的时机到了,他只剪掉了12尺(8秒钟)的片子,所谓的“情欲戏”也基本没有减少。黄健中不怕这部在冷宫中呆了7年的电影的艺术效果会受到任何影响,他反而觉得有了“7年”的宣传,更激发了观众的兴奋点,对票房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