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的2008年奥运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涛)

“免税”的2008年奥运会0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场馆建设模型 

“免税”的2008年奥运会1 

美丽的青岛也在为2008年奥运会做积极准备  

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发出《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的通知》,给予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和有关奥运会参与者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2003年5月正式启动奥运国内市场开发计划的奥组委来说,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任目前国内高校中惟一的税务专业——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副主任刘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开过一个研讨会,讨论是否有税收优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才有《关于第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出台。按照《通知》说法,所有参与的企业都可以得到税收优惠,除企业所得税有一定程度减免,流转税都有优惠。

3月1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春煜博士将提交受北京奥组委委托撰写的10万字《奥运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报告。众所周知的一些数据是,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将在3000亿元左右,其中北京市政府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张春煜说:“我们国家比较特殊,不像美国亚特兰大纯商业性操作,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在发展,所以是国家主导,市场参与。也就是说,相当大一部分是国家财政投入,风险主要来自于此。如果有多家投资者参与,风险就会分散。”北京市计委今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场馆建设,本来计划是2003年下半年就要开始建设,到2006年提前两年建成。“因此需要资金支持是很现实的。”

“任何税收政策,都会对产业部门产生影响。”刘桓说,“如果对参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一味的控制,不让它市场化,又不给它机会,就会引起资金、物资方面困难,也给想进中国的外国投资企业造成不便。目前参与奥运会建设投标的已经有十几家国外企业,而悉尼有25家。我们降税,是给愿意投资参与我们奥运建设的国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兴奋剂’。产品价格不能太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让利。”“目前体育场馆招标不允许完全按市场化来运作,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价格杠杆招标,大家都把它看作商机,就有可能抬高价格,使我们的基建成本增加。投入2000个亿,是国家在一段时期内最大的财力可能性,如果因为税收政策会导致一些奥运产品包括建设费用价格上涨,就会超出预算,所以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政策来做宏观调控,稀释预算增加的可能性。”刘桓说。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何小锋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金融支持工程”课题主持人,他在和北京市计委的人聊天时候也谈到实施市场化的一些困惑:“法人招标是很好的市场形式,但还是要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市场与调控结合,一旦场馆建不起来,或者建设不好,调控就可以发挥作用,国家可以介入。”

在申奥成功后,奥组委曾做过一份收支预算表,因为国际奥委会对奥组委的收支有严格规定,张春煜说:“国内市场开发是它很大的一部分收入,做得好可以减少风险。《通知》的出台,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拉动奥运经济。”

更大的风险主要在后面,张春煜说:“场馆建设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怎么办?要提高使用率,必须走市场的道路。如果政府全部包下来,作为场馆的所有者,那以后经营的问题怎么解决?维护费用特别大。”

据张春煜透露,今年底发行20亿规模的企业债券已经得到国家计委和北京市计委的批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市政债券,“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把这部分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然后成立一个企业,由企业发行债券,会有现金流收入,也是融资渠道之一。虽然数额不大,但它主要是针对国家体育场的建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