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投资之八段锦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2002年嘉德秋季拍卖会预展推出徐悲鸿油画《凭桌》。估价280至380万元人民币
春天是拍卖的季节。春天一到,各拍卖公司的大戏就要紧锣密鼓地登场。去年,嘉德的油画春拍成交了700多万元,算是破了纪录,徐悲鸿的《琴课》以高出估价几倍拍出,成交价达165万元,是油画及雕塑专场成交的最高价。陈逸飞的《彩虹怡然》以99万元成交,吴冠中的《又闻杜鹃》也卖到了79.2万元。随后一年里,各拍卖行的成交也是供需两旺,香港佳士得的《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会上,赵无极的三联屏式作品《1·4·66》,以755万港元成交,创中国画家油画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此前中国画家油画作品最高成交价是2001年创造的,当时徐悲鸿的《风尘三侠》以664.5万港元成交。
油画投资者大多烂熟于胸这样的一组数字,美国近10年投资品种收益率中,“房地产4.7%,股票17%,艺术品24%”。我们的油画是否也有这样高的增值率和稳定增长的规律?徐悲鸿的油画作品突然走红或许提供给收藏者一个答案。1996年嘉德拍卖的徐悲鸿的一幅静物作品成交价格是41.8万元,而更多时候,其风景作品在1998年前基本在20万元左右徘徊。在一个2001年前中国画家油画拍卖成交记录单上,徐悲鸿甚至被排在30名之外。你可以怀疑在此之前徐悲鸿没有重要的作品参加拍卖,但实际情况却是,徐悲鸿虽然是中国油画的主要引进者和写实油画的大师,教育方法深刻影响并左右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几十年之久,但他的作品只是到最近才“呈飞跃式上升势头”。类似现象还发生在老一代油画家身上,像关良的油画过去成交均价不过5万到8万元,如今类似作品的成交价格已增至15万到20万元。李超士的粉画由最初的2万到3万元升至4万到5万元。林风眠的油画及重彩也由18万元均价上升至30~40万元。据业内普遍估计,国内画家的油画年增值率应该在15%左右,但老一辈画家的价格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见油画市场仍存在罕见的机会。
老一辈画家的价格飙升和几年前他们绘画受冷落有关。他们通常以画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且“人走茶凉”,远没有当代中青年艺术家能够在各种艺术新流派的旗帜下制造轰动效应,长久尘埋于故纸堆里。但如果翻开油画历史,中国油画从引入到今天也不过百年的光景,并且西画引进,东西方交融,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是空前的。并且在美术史上的作用早有定评,投资他们只有社会时尚好恶,却不会有绘画史评价上的风险。林风眠就是这样集东西方绘画精华的大师,绘画既有东方的空灵和素淡,又有西方绘画多变的丰富色阶,绘画的主题也青春轻盈,晚年的仕女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他的作品价位的飙升几乎具备了完全的理由。2001年他创作的《渔村丰收》,以高出估价4倍的价格成交,达到356.5万港币。紧接着,他的另一幅同样题材的,刻画场院上妇女和儿童采收玉米的《丰收图》以535万港币成交,当时这幅画的估价是150万到200万港币。
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当然也不是都以观念胜出。但相对前人,他们的在场状态还是为价格的提升起到了帮助。2000年前,国内油画的最高价是1999年陈逸飞创作的《浔阳遗韵》,290万港币,1991年,《浔阳遗韵》在香港嘉士得拍卖会上以137.5万港币成交,高出估价3倍多,使陈逸飞一举成名。8年中增长了一倍多,虽无15%的平均增长率,却也有相当的保值增值功效。另一位得益于当代画家身份的是移居到香港地区的刘宇一,香港回归前夕创作庆祝盛世的作品《良辰》,上面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200多个。《良辰》最终以2300万元的价格被福建的一家企业购得,价格甚至超过了北宋张先的《十咏图》。其实全世界都存在厚今薄古的现象,只是在近两年鲁本斯的一幅作品才超过梵高。但在世画家这样大的优势还很少见。不过因为市场有缺陷,才显出机会。
当代中青年画家的绘画价值规律,人们喜爱提到的是夏俊娜。因为她既没有石破天惊的轰动作品,也没有在美术运动上扛大旗,绘画是印象派的方式,但形成了自己的用色布型风格,一望就知道是她的作品,等于有了独特的签名。她1995年毕业,现在的作品,130×160cm的,每幅卖到5万元。据代理她作品的上海艺博画廊介绍,她的作品从1998年到2001年增长了20%,从毕业算起增长了不止10倍。很多投资者希望投资未成名的画家,主要希望靠眼光发现有潜质的股票。比如,据说1989年人体大展后,有人到美院耐心收集,得到了不下百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