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阿尔卑斯山的“雪危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曾文)
暖冬现象继续加剧将会导致阿尔卑斯山“白金变黑金”
圣诞大假期间,阿尔卑斯山区好歹下了几场雪,但这还不足以化解法国那些高山滑雪场的郁闷。
一直靠天吃饭,有“白金”之称的阿尔卑斯山雪场,这两年开始为缺雪发愁。为了补足常规覆雪面的亏空,人工造雪的代价是越付越大,开始还只是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腰雪场遇到麻烦,如今2500米以上的雪场也朝不保夕。叫他们发愁的不光是眼看着银子化水,还有严重缺水和环境安全。
新年第一天,法国国民议会科技选择办公室就公布了一个坏消息:根据联合国气候专家组提供的资料,从现在到2100年,法国的气温将平均升高1至2摄氏度。这意味着,阿尔卑斯山区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滑雪场积雪期缩短15%至20%,而海拔1500米以上的则将缩短30至60天。
贯穿中欧大陆的这种暖冬现象,被媒体称为“温暖浩劫”,不但扰了那些兴冲冲去度假的滑雪爱好者的好兴致,世界杯高山滑雪系列赛因为积雪不足而取消的情况也发生了好几起。预定于1月11日和12日在法国沙莫尼进行的男子赛事,以及原本应该在1月5日在德国贝希特斯加登进行的女子赛事,年前就被宣布取消。国际滑雪联合会(FIS)官员1月2日又前往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考察了那里的雪场,以便决定计划于11日和12日在该地举行的女子高山滑雪赛能否如期进行。
萨伏瓦地区(SAVOIE)是法国滑雪度假的招牌,但几个著名的雪场像COUCHEVEL,VALD′ISERE和LES MENUIRES,都早就难保天生丽质。COUCHEVEL每年必须动用400门雪炮造出120公顷以上的人工雪,才不至于丧失30%的可供使用雪场。其余几个,也都有将近1/4地方依赖人工雪维持。欧洲最有人气的高山雪场VAL-THORENS,海拔2300米也不敢高枕无忧,早早备下昂贵的雪炮,好保证一旦气候变暖的威胁节节升高,不至于手忙脚乱。
“人工雪现在变成了一种经济强迫,哪个雪站不把它当回事,就有可能陷入经营危机。”法国“三大山谷”公司(S3V)总监克劳德·佛雷(CLAUD FAULE)向记者列出一本经济账:2002年,S3V共扔进去400万欧元用来改进造雪装备,因为这些能“下”雪的炮差不多就决定了雪站开门迎客和关门送客的日子,基本上是营业额的保证。被视作天然印钞机的滑雪胜地,变成了填钞票的无底洞。为了不失去游客,法国政府也不得不往外掏钱。在北阿尔卑斯山区,私营的机械登山公司居多,所以人工造雪的钱一般是公司老板出。在南阿尔卑斯山区,70%的钱由地方政府、国家部门或者欧盟机构买单。上阿尔卑斯省议会近两年为雪站直接投资230万欧元,还不算他们担保了1530万欧元的银行贷款。
进入冰冻期,水的问题就来了。一立方米水,只够造两立方米雪,而大量需要人工雪的旅游旺季,恰逢少雨季节和枯水期,又正好是阿尔卑斯山区几个省份生活用电需求量最大的几个月。法国为119个雪场人工造雪,用掉的水在1999~2000年达到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拥有17万居民的小城一年的生活用水。按照法国1992年颁布的水法规,使用未经处理的自然水是受限制的,所以相当一部分滑雪场必须为雪炮订购生活用水,这就有居民区突然断水的窘迫,已经不止一个冬季旅游区有过这种尴尬体验。没办法,一些滑雪场开始自己挖高山池来储水。
可是储水池的建造又带来要命的安全问题。这些储水量在2万至15万立方米之间的高海拔人工湖,理论上有随时外溢的危险,而且还不排除池体崩塌和造成雪崩的威胁。法国一些滑雪协会担心,如果明后年暖冬现象继续加剧,阿尔卑斯山在“雪困”和“水困”的夹击下,真有白金变黑金的可能。
“下”雪要花多少钱
在法国250个滑雪站里,今年有185个需要人工造雪。以后十年里,估计1/3目前有雪的部分也将遇此困境。据法国山区旅游研究和规划处(SEATM)的最新数据,2002年法国为阿尔卑斯山造雪总共已经花掉欧元——
4600万:置办人工造雪的大炮,比2001年的3700万欧元超支了24%。48%的新雪炮被安放在北阿尔卑斯山区,因为这里的滑雪收入占到全法国的75%。
700万:为人工造雪修建高山储水池。
180万:整理出不带陡壁的草场,以便允许厚度只有20厘米的雪场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