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油价涨到每桶30美元以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2002年12月20日,发生在委内瑞拉的罢工将影响石油供给
受委内瑞拉总罢工导致的石油供给不足,以及伊拉克可能会在2003年初受到军事打击的消息刺激和国际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全球油价近期再上每桶30美元的高位。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中国每天就要多花1000万美元外汇,加之目前国内成品油基准价已与国际主要石油市场价格联动,中国的石油进口商直至普通消费者都将不得不为高企的油价付出代价。
油价还会涨多高?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秘书长阿尔瓦罗·席尔瓦(Alvaro Silva)表示,没有理由对近期世界油价的上涨感到担忧。他说,欧佩克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应对任何石油供应短缺情况。
但是席尔瓦的安慰性评论未能缓和市场对委内瑞拉和伊拉克原油供应问题的担忧。有分析师称,如果委内瑞拉罢工导致的石油出口中断在新年中继续,并且伊拉克遭到军事打击后石油输出也陷于崩溃,欧佩克将没有余力来填补石油供给的缺口,市场担心油价会因此上涨到令人吃惊的水平。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石油供给缺口总量届时可能达大约每日500万桶,而欧佩克只具有每天增加330万桶产量的余力。
阿拉伯石油专家新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美伊战争波及周边国家,并破坏周边油田和输油管道,从海湾出口石油的航线也被封锁,届时油价可能飙升到每桶60美元。彭博资讯(Bloomberg)的行业分析师认为,美伊开战后,油价最乐观的预测都在每桶36至40美元。
但中国石化预计,明年首季油价可能持续高价位,随后将会回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标准油价全年平均应介于每桶23至25美元。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陈革说:“除非美伊战争旷日持久,并且战争对产油设施造成严重的损毁,长远来说,油价应该回落。相信明年会出现‘先高后低’的局面,因为全球原油供大于求。”
有石油行业分析师认为,油价有可能在美伊战争开始后反而回落。现在原油价格中有很大的战争风险溢价,有公司和投机者在囤积原油导致价格上扬。估计在战争中,美国不会大规模破坏伊拉克的油气资源。1990年的美伊战争,在开战几天后,就有商家大幅抛售库存,战况明朗后,油价开始大幅下降。市场普遍预计明年全年布伦特平均油价会低于今年每桶26美元的价格,因为今年欧佩克的超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陈革表示,国内加油站零售的汽油、柴油价格随时都可能进行调整,但指导价格由国家计委制定,中石化和中石油可于公布指导价上下8%范围内厘定零售价。据介绍,国家计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国内汽油、柴油价格与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石油交易市场价格挂钩,以三地市场离岸价格为基础,在三地市场月加权平均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行调整。
中国的石油储备
据经合组织(OECD)估计,在通常条件下,世界石油单价每桶提高5美元,将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0.2%。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一年,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将在一年后上涨1%,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则会减少0.75%。
中国从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有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1亿吨,202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届时,中国对国际石油的依赖度将从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
据悉,当美国对伊军事行动已经箭在弦上之时,中国政府已经紧急斥资15.7亿美元,购买了5000万桶(约690万吨)石油作为战略储备,这相当于目前中国25天的进口量。同时,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已经拟出了一个题为“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之一是恢复国家能源委员会,并将由这个国务院直属机构主持完成未来中国石油战略体系的建设。据“中海油”的有关人士透露,能源委极有可能在明年全国人大会后成立。
据透露,国家计委拟定中国石油储备由政府与企业共担,基地初步选在广东大亚湾,企业储备方面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负责。对于目前各方说法颇多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陈革认为,石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的重要物资,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原油的大背景下,支持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是中国石化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国石化本身用于加工下游产品的原油中,也约有一半需进口。因此,加强石油储备,对缓解中国石化原油资源不足,增强竞争力,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石化副总裁张家仁曾表示,作为建立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第一步,中石化将在未来二至三年时间里,将石油库存量翻一番,达到1000万至1200万吨。
青藏输油管线改造工作施工现场。将于2004年完工的新管线可以承受比老管线更大的压力,泵站的自化化程度也较高
有消息称,目前国家已经基本确定将新疆、甘宁、川渝、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中国的四大战略储备田,国家将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但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些计划都尚在讨论之中。
收购境外油汽田
据了解,“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总体框架中还包括,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合办油气田。
中海油和中石油已在印度尼西亚频频登陆,今年1月,中海油以5.85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尔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并获得每年4000万桶的份额原油。这是目前中国公司并购国外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9月份,中海油收购了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上游生产和储量的参与权益。中石油以2.16亿美元收购代文能源公司在印尼的油气资产,包括1.06亿桶当量已探明储量和5700万桶当量可能储量的权益。同时,中石油在苏丹开发油田,建石油管道,并在秘鲁投资勘探开采石油,年产量已达到150万吨;另外,还与中东一些国家签订了石油勘探合同。据了解,中石油在今后15年左右时间内将把重点放在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地区,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
中石化集团总经理李毅中表示,中石化集团准备在2001年到2005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海外油气资源,重点地区是西亚北非、中亚俄罗斯、西非和东南亚。到2005年,争取完成200至300万吨份额油的目标。
分析师认为,从全球石油地缘政治来看,中国石油海外资源的战略分布应在俄罗斯解决1/3,在中亚解决1/3,另外1/3可继续依靠中东地区。同时,也有业界人士提醒,无论是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还是石油公司的海外收购,都不应该在油价居高不下的时候进行。以中国石油资源目前的形势来看,石油更是一个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