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莉的“虎计划”
作者:李菁(文 / 李菁)
有人将全莉与她做的事情比作是新版的“美女与野兽”——自小爱猫进而爱所有的猫科动物,毕业于北大英语系,获得美国沃顿商学院MBA学位,在意大利时装界工作过的全莉如今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中国虎(华南虎)的保护上。
为了追寻心中的爱情,1984年大学一毕业,全莉便跟随在语言学院上学的比利时男友远嫁到了欧洲。离开北京时,全莉花费心思最多的,却是一只叫“娃娃”的猫。当时出国者少,带猫出去的就更少,全莉跑农科院,跑机场,前后折腾了一个月,全莉终于带着娃娃成行。娃娃在1989年全莉赴美国留学的时候被托付给别人照顾,后来不知所终。心存内疚的全莉多年来还会梦见这只白色蓝眼睛的小聋猫。
1989年,全莉结束了在比利时的生活,借了5万美元来到美国沃顿商学院攻读MBA。同时结束的,还有她的第一次婚姻。
从谋生的角度讲,MBA确实是块好的敲门砖。全莉一开始就从授权经理的职位干起,从费拉(FILA)、贝纳通(BENETTON)一直到古姿。一切如此顺利,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却突然向全莉袭来。当初投身时装界,是爱美的全莉的一个心结。“我小时候就喜欢自己设计衣服,后来觉得在艺术上没有什么天分,那就从另一个角度追求美,但7年的经历让我觉得时装不是美,而只是商业运作。”技术层面做得越流畅,心中的迷惑便越多了一层。
1997年,全莉从12万美元年薪的古姿“全球品牌认证官”一职上辞职。全莉毫不犹豫地承认,这,也与爱情有关。
对全莉而言,在美国收获最大的不只是沃顿商学院MBA的文凭,还有她的爱情。全莉与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斯图尔特是沃顿时的同学。辞职后的全莉有了整段的时间陪伴爱人,也有了时间看她心爱的猫科动物。1997年,全莉和男友第一次去了非洲。一次,他们在当地导游陪同下徒步旅行,和一群十几头大大小小的狮子在相距只有30米处迎面对峙,狮子低吼着,地面在微微颤动。第一次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每一秒都让全莉回味无穷并从此一发不可收,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这些对中国人如此遥远的国度数次留下全莉孤身前往的足迹。
全莉和她喜爱的虎亲密接触
“我在非洲时发现非洲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得是最好的。虽然它在工业发展这方面不如其他国家,但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得比欧美国家好,当时我就想,非洲人能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趁回国探亲之际,全莉向弟弟全奇说了自己的想法。毕业于生物系、从小就跟着姐姐一起养猫的弟弟马上赞成这个想法。
全莉开始着手建立保护华南虎的组织,“起初雇了一个顾问公司来做,后来发现我一个人做的事情比他们十个人做的都多,干脆自己做算了”。
此后的过程被全莉形容为“骑虎难下”。斯图尔特是位银行家,收入颇丰,两人无生活之虞。“当时的想法是在生活之余找点事做,比如去非洲旅行时‘顺便’帮中国做点事,但我这个人可能天生好强。做什么都想把它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也结识了许多同道之士,推波助澜,越‘陷’越深。”
全莉将自己十几万美元的私房钱投入进去,经过严格的审核,2000年在伦敦成立了Save China's Tigers(拯救中国虎)的组织。2001年,她又出资将世界许多著名猫科动物专家请到中国来考察。为了老虎,曾经养尊处优的全莉与考察队员一起乘坐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在山林考察,住的是黑黢黢的茅草屋。2001年8月,全莉向国家林业局建议将南非的野化技术使用在动物园中的老虎身上。今年11月,由她牵线,南非科学家与国家林业局达成协议,中国虎将远赴南非“留学”,学习野化技术。
对“野生动物保护”这个圈子而言,无专业背景的全莉是个异类。当她投入这个事业的同时,便身不由己地陷入夹杂着学术、商业,以及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矛盾和纷争中。全莉提出的虎野化计划在许多专家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他们质疑用人工的方式教幼虎掌握狩猎本领,再回归野外的方式是否可行。
全莉则急切而不厌其烦地向每个怀疑者解释说这种模式已在南非取得成功。她认为正是因为自己非专业出身,所以视野更开阔。为了这个项目,起初并不完全支持她的丈夫个人出资,在南非购买了300平方公里,进行中国虎的野化实验。对一些反对意见,全莉显得有些激动。在她看来,她的野外经验和一颗为动物的纯粹之心,恰恰是许多动物学家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