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网络作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失踪的网络作家0

现在的超级畅销书,无论中外,都十分积极向上,充分认同主流价值观,对精英权贵绝没有半点轻慢之心,不会给他们添堵,只会替他们分忧。去年的超级畅销书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直译的中文书名有可能误导读者,因为奶酪在中国多少还算个半奢侈品,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奶酪算不上大事。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应该译为《谁拿走了我的窝头》,说得刻薄点,这本书的大意就是警告你:别以为吃窝头是天赋人权,只要你不思进取,这份窝头都会给人端走,到时候别怨天尤人,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不争气。于是听说很多公司的领导一下子购进多本,痛心疾首地分赠下岗的阶级兄弟,人手一册,意思是说,你看外国人把道理讲得多透彻:捧不住饭碗是因为你手上没劲。

今年,在美国与《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大名、一样畅销的《鱼》([美]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约翰·克里斯坦森著,秦玉熙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也引进中国内地。这本书在内容上也可以视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姐妹篇,它是写给在岗职工看的。

中国有句老话:“干一行,怨一行。”《鱼》反其意而编之,编排了一个办公室的故事,阐述一种“鱼哲学”,也就是职员哲学。它有四项基本原则。第一,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人人都想有一份既能挣钱,又能顾及自己爱好的工作,《鱼》告诉你,这样的工作并不存在,所有的工作一样乏味、一样不如意。当明星不错吧,但万一被人逼着拍裸照,那就是场噩梦;做个衣冠楚楚的生意人如何?你衣冠楚楚那是检察院税务局没来查你,一查你就是个衣冠禽兽;当官也未必是条阳光道,要练就“假做真时真亦假,虚为实处实则虚”的功夫要内外兼修,你受得了做得到吗……既然你无法选择工作,那只能让工作来选择你,你能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所以你应该满心欢喜你现在的工作。你填一份提货单,就当自己是皇帝在下诏书。这样你会很开心,而你不切实际地想找称心的工作不就是为了开心嘛,现在你的目标已经达到。第二,玩,让工作的场所充满乐趣和活力。如果你的办公室里经常发生牌局,无论是捉猪猡、斗地主,还是80分,那就是间好样的办公室。第三,让别人快乐,也就是让你的顾客、服务对象快乐。这是所有的领导和老板都乐意的原则。自得其乐是你的态度,别人快乐是你的品牌。第四,全身心投入。

奶酪主义鱼哲学都有点愚人欺世的味道,不过我以为眼下这些读物对世道人心还有些益处。当不少刚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以本年度贪官的最高赃款额来规划人生的时候,这样的良民教科书不失为一剂解毒药。

网络作家以扯淡居多,但也有例外。《图雅的涂鸦》(图雅著,现代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是一位失踪的网络作家的文集,这位作家堪称高手。

图雅到底是谁至今仍是个谜。从1993年到1996年,他在全球中文网路里如日中天,他创作的散文、寓言、小说、杂文风靡一时,那时从海外回国探亲的朋友说到他语气十分敬仰,就连一脸恨恨而死的方舟子都说他是“网上绝无仅有的语言大师”。1996年,图雅不辞而别,离开网络,从此再不复归。听朋友说,有一位美女因为爱图雅的文章和他最终缔结良缘,美女和图雅定下终身时要鸦(图雅的网上昵称)放弃网上写作,惟恐鸦的漂亮文章和俏皮话再次射落芳心,一定是这位美女的才貌让图雅服气,他真的金盆洗手,把网上的风头让给了后来的不良少年。像安徒生童话那样,“从此,他俩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很有喜剧感,可能是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的创作,也是对他的祝福。

图雅的语言机智,对话写得很出彩,也有燕赵男儿的慷慨。

近年来作家当选家,选编的“我最喜爱的……”成为书市新品。《大师的残忍——我最喜爱的恐怖小说》(马原选编,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收了海明威、博尔赫斯、芥川龙之介、马尔克斯、福克纳、卡夫卡等大师的作品,上架后已上过季风书园的销售排行榜。把《罗生门》一类作品归入恐怖小说,也算独具一格。比较好玩的是,马原捎带着把自己的小说《旧死》选入书里,这样他也成了他最喜欢的大师。真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