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21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欧阳曙 杨不过 毛豆 任田)
重复
欧阳曙 图 谢峰
“重复”老早就引起了思想家们的注意。黑格尔老人说:一切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昆德拉说:“不重复发生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刚毕业还没上几次班的时候,一次T恤穿反了,在地铁里一位乘客善意地提醒了我,我就想到了昆德拉这句话。
一位老师经常见到我们买报纸、看报纸,就说:“看报纸之类的事情,总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打那以后我们就尽量避免做出什么低水平重复的事儿来,要重复,也要重复出点新意来。
一年级时几位同学发起了一个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但没几个人愿意参加。我和一位室友早已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但还是被拉去捧场、充数。第一次活动,第一个项节目是发起人之一的一位女同学牛烘烘地在讲台上解读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事后才知道那天是莎翁的忌日。随后是topic(话题)演练,那次的主题是电视。不但英语好,心眼也好的同学发了一通电视节目有害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高论。轮到我们发言了,一直紧张兮兮的室友竟笑了起来,说道:“我家有两台电视机,一台是彩电……另外一台也是彩电。”这显然是模仿鲁迅先生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的说法还略胜一筹,因为那个时候家里有两台彩电的毕竟不多。
开始上班一周后,我就想到了课本里学过的一句话:“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可以改写成“上班从家里到公司要35分钟,下班从公司到家里要50多分钟。”
近来看到一本美国高中教师写的《爱因斯坦的冰箱》,是一本奇闻逸事集,每一篇最后一句都是“无聊吧?有趣吗?这还得你说了算”。(Useless?Useful?I'll leave that for you to decide.)其中一篇说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九而非第一任总统,肯定大多数人都会将信将疑。第一篇说的是一只脑袋被砍掉后还活了三个来月的鸡。没脑袋还能活那么久并不神奇——那杀鸡的哥们儿砍得不够利索,一些神经之类的东西被保留了下来。
17世纪的勃登终生为忧郁困扰,他说:“为了摆脱忧郁,我决定以它为题写一本书。”他口头上说是写书,可里面几乎全部都是在引用前人的句子。他的做法后来不断地被重复使用,21世纪的我们用他的做法来对付我们的敌人:无聊。
讲俄语的年头
杨不过
一个朋友去俄罗斯旅游,打电话回来狂诉苦,说是这辈子再不去那个鬼地方了,房间没热水,面包是硬的,汤是冷的。再说下去成了《围城》里方鸿渐和黑甜朱古力鲍小姐吃的那顿饭,鱼是海军陆战队士兵,老早就上了岸。他还愤愤地说,导游不允许他们晚上单独活动,去之前艳情的想象都泡了汤。
嘻嘻哈哈一番放下电话,我却忽然在南方的天气里矫情地向往起了红场的漫天风雪,还有那些巨大美丽的洋葱头大教堂。
我们是中学同学,是90年代少有的学俄语的中学生。整整6年里我们对英语一窍不通,见到父亲辈,倒是可以“得哇立希”、“哈喇说”几句,这未免让我们有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唏嘘。
记得那时候背过一本单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因为里面是我向往而不得的世界。从那本枯燥的单词书里,我对着鱼子酱和红菜汤垂涎欲滴,知道红场的红字在古代俄语里是美丽的意思,而不是后来被鲜血和热情所晕染出来的革命的红。
那时候仿佛只有我们知道,俄罗斯人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是谢肉节,要过7天,现在还记得那些古怪的名字——第5天是岳母晚会日,第6天是小姑子聚会日,第7天为送别日。我们互相呼唤着萨沙、喀秋莎的名字,时光似乎在我们的笑语中倒流。
一度我最喜爱的俄罗斯作家是契诃夫,而不是后来流传开来的布尔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因为他的书里的悲悯,广阔无边的、原宥一切的悲悯。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万卡》,9岁的男孩被送到鞋铺子里做学徒,受尽折磨,在圣诞节的前夜,他给爷爷写信求他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带他离开。他在信封上只写下“乡下祖父收”,之后就抱着美好的希望睡熟了……
进大学之后,我们被迫开始学习ABC,开始不断自卑,不断咒骂当年那所莫名其妙的学校。我们渐渐忘记了6年里向往的俄罗斯,觉得自己完完全全搭错了车,错失了无数机会。尽管有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用俄语哼起《山楂树》,或者红莓花儿开,那个少年真叫人心爱的曲调。
曾经有一年冬天,千里迢迢去看中学时代暗恋的人,在风雪之夜丢失了所有的财物和证件,以及第二天的机票。万分沮丧之后,他用两大块俄罗斯巧克力就完全抚慰了我被万恶的小偷伤害的心。那时他正准备去国万里,只不过去的是非洲而不是俄罗斯。说起离别我险些不能自抑,这时服务生不失时机地提醒我们要打烊了。这打断了我的泪水,以及所有缱绻的情绪,令我们迅速回复到中学老友的关系。
归途的夜车上,我尝出那巧克力味道其实并不好,杂质极多,毫不缠绵,然而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味,刚直粗砺的甜蜜,几乎令我沉沉醉去,梦回那些磕磕绊绊讲着俄语的年头。
女会计和男会计的对账单
毛豆
女会计的第一个会计男友是她做出纳时认识的。作为出纳,负责公司费用账户的银行调节表是她的份内事。每个月初收到他所在的银行寄来的对账单,她这边的付是他那边的收。这和他俩在恋爱生活中的情形大抵一致,她一厢地付他一厢地收。他们很快地恋爱了,也很快地分手了。
女会计的第一个会计丈夫是她升任会计后认识的。作为负责“应收账款”账目的会计,定期和主要客户对账是她的份内事。他是其中一家客户负责“应付账款”账目的会计,她这边的收是他那边的付,这和他俩在恋爱生活中的情形大抵一致,她一厢地收他一厢地付。他们很快地结婚了,也在不久之后离婚了。
女会计的现任会计丈夫是在她事业顶峰阶段认识的。作为母公司负责合并报表的主办会计,定期和子公司对账是她的份内事。他是其中一家子公司的会计主管,她这边有付也有收,他那边有收也有付。他们在一次加班合作中,成功地查出母、子公司账目不平的原因,之后开始正式调情。
母的女会计和子的男会计后来结了婚。每个月他们对完那本公家账,乘胜追击地对自己的那本私家账。同做公家活计一样,他们各自的私家账也记得工工整整,并在每个月初以EXCEL电子表格的形式,及时地向对方发出“当月私生活对账单”。对账单的条目非常详尽:比如男会计寄给女会计的那张对账单上列有“应收性生活”几十分钟,女方的账上一般也相应会有“应付性生活”几十分钟。女会计寄给男会计的那张对账单上列有“应收前戏”几十分钟,男方的账上一般也相应会有“应付前戏”几十分钟。男会计那里有“应收与网友九阴狐狸精在线游戏”几小时,女会计也相应会有“应付与网友九阴狐狸精在线游戏”几小时。女会计那里有“应收与舞伴花查查操练激情探戈”几小时,男会计也相应会有“应付与舞伴花查查操练激情探戈”几小时。
女会计和男会计的私人账做得像公家账一样无可挑剔。两本账一有出入,立即开会调节差异,或列明在途并大致给出到账时间,或一致同意勾销。两个会计一丝不苟地对账,勤勤恳恳地工作。
为什么偏偏是黑色
任田 图 谢峰
几天前才颁奖的台湾电影盛会——“金马奖”颁奖礼吸引了大批传媒到场采访,记者们忙活了一圈却惊奇地发现了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明星——无论男女、无论他们是来拿奖的还是颁奖的,甚至只是为了赶场来凑热闹的,都一水儿的黑色礼服,令记者们慨叹:“金马”活活被“黑马”抢了风头,原本应该花红柳绿的现场简直成了“黑鸦鸦”的天下。
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就有无数个例子证明黑色是最不失败的颜色,各种全球性媒体整天乐此不疲地评选“最佳穿着TOP10”和“最差穿着黑名单”,无非是传达给人们一个信息:选择黑色、黑色,还是黑色。
随便拈来几部电影,大家就可以看出黑色的魅力。第一部当推的就是《黑超特警》及其续集(连名字都是黑的),英文名为《MAN IN BLANK》,直译《黑衣人》。第一集是讲一个黑衣人的故事,第二集就给他配了个搭档,一个变俩,各挺一把银色的大枪。如果说第一集的评语是“酷毙了”,那么续集的评语就应该是DOUBLE“酷毙了”。——黑色诠释了酷,这是《黑超特警》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部要说的是《黑客帝国》,《云中漫步》的奇诺·李维斯一改温柔小生的面孔,戴上黑超墨镜,穿上黑色皮衣,挎上也作同样打扮的黑衣马子,自由穿梭于现实和网络时空之间,如梦如幻。——黑色诠释了未来,因为未来如黑夜一般神秘不可知,我们用在黑夜中摸索的经验,感受到了存在于不可知领域的未来。
对于女士而言,在所有颜色的服装里面,黑色衣裙是最衬脸色而且修身的一种。连鲁迅都说,胖一点的穿黑色会显得苗条,盖因为视觉发生了错误的缘故。
在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我们大可以回顾一下“温肥”和里昂纳多舞厅相会的场景,也正是在穿黑色西装的里昂纳多牵起了穿黑色低胸晚礼服的“温肥”小手的一刹那,歌后席琳·迪翁才唱出了“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的爱情咏叹调。
——为什么偏偏是黑色?因为黑色不仅浪漫而且性感,使MAN更MAN,使WOMAN更WOMAN。
再说《飘》,也是描写爱情的,郝思嘉第一次吸引住白瑞德就是在满场姹紫嫣红之中SHOW出了黑色丧服,一下就攫取了这个花花大少浮躁的心。性感的黑色衬出了楚楚小寡妇雪白的肤色和绿色的眼珠,还有等待热吻的红唇。
——黑色是永不失败的衬色,无论你是黄脸还是黑脸,浮在黑底的上面,你都会比平时显得更白,一白遮百丑。
——黑色可以给人诡异,但很轻灵的感觉。
大家不穿黑色,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