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1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望南山 梁剑芳 暝色楼主 老石 蒿子 喻飞)

读者来信(218)0

“八卦媒体的“人民性”在一系列狗仔事件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偶像巨星们尽管高举“天地不容”的标语,也丝毫遮掩不住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奈。狗仔队是人民的狗仔队,勇往直前全靠“需要即合理”的朴素信念,更何况他们后面还有无孔不入、无往不胜的互联网传播。在这个全民八卦的博弈游戏中,牺牲者不是明星,还能是谁?”

宁波 望南山

立法不是作秀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从1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有关人士说,制定该条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那些大龄女青年“不想结婚,又希望享受为人母的幸福”。

母性是每个女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当由于各种因素而使这种天性需要以一种特殊渠道实现时,政府出台法规对这项权益给予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可以发现,这项法规的出台值得商榷。首先,我怀疑立法者在考虑这些女子权益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其后代的权益,孩子同样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他(她)不应成为任何人填补自身精神空虚或情感需要的工具。很难想象一个天生缺乏父爱的孩子能够自然养成完善的人格。当我们通过严格立法限制单身家庭对儿童的收养权时,又通过另外一个立法剥夺一个孩子天生的享受抚爱的权利,于情于法都说不过去。其次,在以家庭为主要社会单元的今天,该法规出台还需要更多社会结构和社会伦常的深入思考,在道德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样也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那么不生育是否可以视为选择独身的后果而必须加以承担?至少法律不能肤浅到不考虑社会整体结构和社会伦常的要求而仅从个体利益出发而立法的地步。

广州 梁剑芳  

怪胎——助学奖学金

报载:北京科技大学今年有147名贫困学生获得助学奖学金,他们的获奖方式有些特别。该校规定,抽烟、酗酒的学生无资格申请奖学金……北科大还规定,拿奖学金请客的将把奖学金收回。

这种做法引起了争论,支持和反对它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北科大把助学和奖学这两个概念合而为一。这是不是属于创举,我们不知道,但问题在于,这笔“金”是助学的呢,还是奖学的呢?又或者如它的名字一样,既助学也奖学?如果是助学金,则学生确实不应该把它用到非学习或者非生活必需的方面去;如果是奖金学,学生怎样花掉这笔钱,是学生自己的权利;如果是既助学又奖学,那么问题就多了。

相信校方出台这样政策,也是有其考虑的。因为学生中享乐主义的风气、消费攀比的心理都有增无减。但坏就坏在这种办法使用在了“助学奖学金”而不是单纯的助学金或奖学金上面。大学生,是成年人,对怎样消费,怎样花钱——包括“助学奖学金”——都有自主的权利。校方想引导风气是好的,但不能妨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因请客而事后收回“助学奖学金”。

江南 暝色楼主  

“成本价”诱饵

去年7月,我花7000元购了一台北京某电脑公司的电脑,本以为品牌电脑质量好,售后服务有保证,当时公司承诺“一年软硬件保修,五年维修只收成本费”。谁知买来第二天,就发现键盘有几个是坏的,马上叫公司换了键盘;没几天我装一个软件却没法安装,又叫公司来人维修,重新做了系统。谁知没几天我试着用系统扫描程序,根本无法使用,只好又叫公司来人,又重做了一遍系统。维修人员也说,电脑出厂时质量不过关,系统不稳定。

一年保修期才过,电脑脾气更坏,经常无故死机,我想既然公司只收成本价,还是找他们吧,维修人员拆下内存一看,坏了一条128M的现代内存。我发现两个128M内存批号不一样,一个是125A,一个是127A,内行朋友说,一台电脑用一个批号内存才稳定。公司将原两条128M 内存(一好一坏)回收做价,换了一个256M(PC133)现代内存,收费260元。事后我翻了几份近日报纸,才知市场上256M133现代内存才200元,等于公司白回收了我一条128M内存,比市场价还贵几十元。我打电话给公司,他们称他们256M现代内存380元,折128M旧内存后260元,说公司租房、工资等等都加上,就是成本高。我无言以对。原来厂家的成本价也是张开了血盆大口的。

北京 老石  

作为弱势群体的医生

在长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一直是作为一个强势群体出现的。但最近和几个医生朋友聊天发现,在医生和患者关系的复杂转换中,医生逐渐地变成了了“弱势群体”。

一位国内有名的内分泌大夫说,现在医生都变得缩手缩脚了,原来有10%的希望就会奋力抢救,现在说不清了,你没救过来就说明你医术不行,态度有问题,把问题全推到你的头上,那谁还敢去救人?有时候病人总是想当然地揣度医生的想法,认为做手术就得送钱,那样才能安心。但说实话,我看那些站在我办公室里给我送钱的人,觉得他们是另有所图,要医生做超出医生范围的事。我甚至觉得,他们侮辱了我的人格。因为,就我来说,我是把医德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的!别的医院我不知道,至少我们科室是相当干净的,我们从没吃过回扣,没拿过别人的红包。但所有人都断定你拿过。我就想,那我以后是不是真要拿了?

我儿子也是医生,他干不下去,出国了,我没阻拦他。我也是医生,我理解他。别说他,连我都不想干了。拿这么点钱,还遭到这么多的误解。你看,现在打医生骂医生杀死医生的事都有,医生活着也不容易啊,也要养家糊口,也想过点好日子。

另一位大夫说,现在的医生慢慢地变得冷漠,也是因为他们受了很多委屈。他们没有热情了,能谨小慎微地做好份内工作就不错了,不愿去多管闲事。现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都是向着病人的,病人有权利,医生没权利。

这些医生说,看着吧,我们的医疗质量会越来越差。医生不被信任就不会有热情和责任,病人就得不到好的治疗。这种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会严重阻碍医学的发展,其实,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病人。

上海 蒿子  

换帅只是麻醉药

经历了多次失败的中国男篮终于动起了换帅的念头,虽然被关心篮球的人认为是一线生机,但由于中国男篮是个机体不健全的病人,换帅之举更像是病人吃了麻醉药,只能暂时忘记了痛苦,心理上看到了希望罢了。

中国篮球的毛病是多方面的,因为主帅这个角色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他的不称职会非常明显。王非在位期间并未向人们展示出他的新思路指导下中国男篮取得的变化,再加上临阵指挥时低级错误和对媒体显示出的过分骄傲,这使得他的下台成为众人盼望的事情。其实王非也有苦恼,这种苦恼也是他的接班人不能不面对的事情,那就是能打高水平比赛的球员在哪?美国的篮球教练选人难是因为每个队员都有留用的理由,而中国教练要考虑什么人可以用,人才缺乏使国家队成了老兵疗养院,结果成绩也没有提高。

篮球运动的核心就是运动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篮球需要思考的问题。球员与球星之间相差的天然素质是练不出来的,这种差距更多的是一种天赋,对于篮球原始的、本能的热爱。在现有体制下,中国篮球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三大中锋成了铁饭碗的主人,老队员频繁奏响主旋律。

洋帅和土帅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教练可能有几套有效的战术,但提高队员的篮球意识却很难,尤其是国家队这个层次的训练还要从基础开始的话,这个主教练的确难当。

希望换帅这件事不是中国篮球对过去工作的一个形式上的总结,它应成为系统改革的新起点。

北京 喻飞  

上一篇: 我能重回罗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