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质疑的生猛

作者:巫昂

(文 / 巫昂 郝利琼)

大闸蟹开始的信任危机

“在香港媒体主打的第二轮‘毒蟹’风波阴影下,我看到,阳澄湖最著名的食蟹名镇、离昆山市12公里的巴城依旧人满为患。来自上海等地的食客聚集在那里,对传说中的大闸蟹中检测出抗生素的消息,不以为意。”中国科学院水产品研究院东海研究所所长陈亚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周前,刚刚再度去过阳澄湖,对那里的水质进行检测。他是1969年最早进行大闸蟹人工养殖实验的水产学家,70年代大闸蟹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

2002年10月底,大闸蟹再度成为水产品有毒事件的主角。同一时间,当记者致电到上海质量监督局时,一位电话接线员告诉记者:今天上午已经有好几个人来问大闸蟹到底有没有毒的事了。

昆山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公司负责大闸蟹的养殖与经营,总经理卜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阳澄湖分为中、东、西三片湖面,有16万亩水面,其中用来养殖大闸蟹的水面现有七八万亩,明年将要降低到4.8万亩,这算是正宗大闸蟹产地,年产量在1400吨到2000吨之间。周边地区与流域也养,但产量最多是中心区域的一半。”

令人质疑的生猛0

国庆期间,阳澄湖的大闸蟹陆续上市

目前大闸蟹的价格比去年降低了约5%到10%,而其他多数高档水产品的降价幅度为20%左右。去年四两公蟹收购价为每斤70元到80元,四两母蟹则每斤150元买不到。香港食客有吃大闸蟹的传统,他们门槛极精,他们的市场只要阳澄湖本地产的蟹。陈亚瞿显然对自己长期为之工作的人工大闸蟹有浓厚的感情:“养蟹都使的是南瓜与玉米等天然饲料,而养蟹对当地人的经济很重要,一般一亩蟹塘的承包费用为400到500元,而一般一家养殖户投入20万元的话,到每年的11月初为止,成本都已经收回来了,以后的都是利润。”他还告诉记者,游客们喜欢住到湖上搭建的饭店,为了保持养蟹水源的洁净,所有饭店垃圾及废水,都要专车运到陆地上填埋。

卜建平对媒体每年一次要把大闸蟹揪出来“严刑拷打”一番表示不解:“依照去年‘毒蟹风波’中传说的在一只大闸蟹中检测出10PP氯霉素的含量,整个阳澄湖的水体需要投下多少抗生素,才可能有那么高的残存量呢?何况这里养蟹都用的是活水,湖中进出的都是长江水,从2000年开始方圆十公里以内,就不许修建可能造就水污染的工厂,蟹从卵养到纽扣那么大(通称扣蟹,约90克)前,要脱五到六次壳。通常成为扣蟹之前,会用一下土霉素防病,蟹的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每年7月份为其发病高峰期。但从那以后到10月份上市期间,就不再用药了,而且蟹通常还要脱两次壳,脱壳期间,它们肯定会将药物残存排清。”

未上市的人工娃娃鱼

四川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是目前国内惟一开始人工养殖大鲵(俗称娃娃鱼)的机构,他们是一个家族性质的民营科研机构,他们养殖的珍稀水产品有长江胭脂鱼、中华鲟、岩原鲤等。

一位专门负责娃娃鱼人工养殖的研究人员蒋先生告诉记者:“200克左右的人工养殖娃娃鱼的市场价就高达1000元一尾,其开口苗400元一尾,亲鱼则无法估算,国家规定的是一个天价,为10的9次方元一尾。广东等地野味馆私下买的是贩运内地野生的,黑市价1000元到2000元一尾。我们现在养了1000多尾约200克的第一代娃娃鱼,目前已经养了两年了,三年之后才能成为可产卵的种鱼,国家规定只有到第二代方可上市。”

从娃娃鱼的人工化进程,大致可以了解到人工水产品的一般过程。蒋先生说:“娃娃鱼人工养殖最大难度在于它的产卵,所以必须给亲鱼打人工催产激素。很多野生鱼类改为人工养殖也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通常用四川农科院激素厂生产的,国内比较有名的还有宁波一厂二厂的。进口激素通常我们不太用,因为不知道使用后的效果,也许鱼不适应,结果适得其反。每年用在鱼身上的激素,通常1000多尾就得花2000到3000元,一次要打一两百支。”

除此之外,鱼生病也要用药治疗,娃娃鱼咬伤的情况比较多,他们通常更倾向于用食盐浸泡一下防感染,如果比较严重则使用抗生素,通常养过一年后就不容易生病了。“这些抗生素通常24小时就排泄掉了。”蒋补充说。

水产品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渔业及水产养殖博览会上,青岛海洋大学的林宏教授做的《我国养殖水产品安全性现状》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我国消费的水产品中有60%是养殖品,40%为捕捞品。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抽检的1060个水产品样品中,大概有10%~20%的水产品存在超标现象,超标项目包括抗生素、激素、重金属、染料等等。

这个数字似乎并不能消除人们的疑心,包括一些专业人士。上海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曾检测过几例大闸蟹样品,没有检测出含有土霉素和四环素。“但这并不一定就说大闸蟹没有这些问题。因为有这么多厂家在生产大闸蟹,你抽的样品没问题并不表明其他蟹没问题。今年还没人来做检测,来我们这里检测最多的是甲醛,很多人都用甲醛来泡发水产品。”她说,他们这个中心只有检测土霉素和四环素的项目,氯霉素不检测。

令人质疑的生猛1

中华金丝绒毛蟹

“市场上的猪牛肉都需要检疫,敲个大红章表明你合格了。但水产品确实没人来检查。哪怕检查也只是按照普通食品安全标准进行:重金属含量、农药、黄曲霉、沙门氏杆菌。”北京友谊饲料集团通元水产研究所博士薛敏认为,“我们没有专门针对水产品的标准。而且我们国家水产品种类太多了,鱼、虾、蟹,制定起标准来确实也很庞杂。”

“我们去养殖户那里检查,他们会以大闸蟹没有国家标准来说我们不具备检查资格。我们现在的检测,也是依靠经验,人家说含氯霉素、土霉素,我们就去测一下。到底那些水产品里有没有问题,我们也不知道。”上海质量监督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欧盟规定,水产品饲料中只允许添加黄霉素、盐霉素、莫能霉素、卑霉素四种大分子、无残留、无抗药性的抗生素。但我国的规定没这么严,庆大霉素、磺胺类的也在加。我国抗生素品种很多,新出来的很快,国家根本来不及控制。一些小养殖厂的罗非鱼,加雄性激素,不让雌鱼怀卵,使它生长更快。像虹鳟鱼,雌鱼生长很快,他们就喂鱼吃雌性激素。一些小厂还自己做饲料,随便往里加激素或是抗生素等等,反正这些在小药店里也可以买到。一些地下工厂受利益驱使还会生产激素。现在的农民也很聪明,比如瘦肉精,本来是用来治哮喘的,但当人们发现它可以增加瘦肉以后,就大量地用来喂猪了。”薛敏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吴光耀教授告诉记者,养殖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实行大密度养殖。鱼一多,水生长环境差,有害菌多,为防止鱼生病,渔民就得在池子里加大量抗生素,而且常常用一些淘汰的抗生素如氯霉素,价格又便宜。过量的抗生素会损害人体的肝、肾,它在人体中沉积,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以后人生病了,很多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而人体内的激素过多,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促生肥胖症,使孩子早熟。人体内重金属沉淀会使人的器官发生变化,活动钝化,比如使胃壁变性,胃不能蠕动等等。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今年,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受创大大加速了政府对这一行业进行整顿和管理的步伐。4月,农业部组织实施“中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建立水产品养殖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水产品加工行业的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安全生产体系等。8月,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又出台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计划》,力求从源头控制水产品中氯霉素及其他禁用药物的使用,从生产到市场全程质量监控,基本实现水产品无禁用药物残留。一种“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管理逐渐被引入到养殖水产品的管理中。

“关键是管理。比如水产饲料这一块。”薛敏认为,“大厂家的添加剂需要到饲料工业协会备案,要从那里拿到批文才能生产。我们去一些小养殖场推广环保饲料,建议用霉制剂来代替促生长剂,但他们不接受,长得不快他根本就不要。这种厂你也没办法,今天查封了它,明天它又搬到另外的地方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