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人质危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鑫)
刚刚获救的人质在送往医院的途中
被解救出来的人质中许多人需要住院治疗
医院里的获救人质不断死去
10月26日凌晨解救行动结束后,获救人质就被分别送往莫斯科的22家医院。在随后的36小时内,人质却不断地死去。最初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瓦西里耶夫公布的死亡人质总数是67·人,后来统计数字是90人,很快俄卫生部公布的数字已经增加到了118人。俄特种部队在解救人质过程中使用化学催眠气体致使几百人质安全获救的成绩相对变得黯淡。
据俄新闻网站的报道,获救的700名人质当中,至少546人需要住院治疗。由于病房不准家属进入,莫斯科的医院周围成了“热闹”的地方,包括家属和媒体在内,很多人想从医生口中得知病人情况。
CNN引述莫斯科医院的首席医生安德雷·谢尔特索沃斯基的话说,在医院的死亡人数是63名男人质、54名女人质,其中只有一人是因为中弹身亡,其他人都是因为吸入“不明气体”,心脏病发作或中毒呕吐窒息而死。此外,还有150人处于病危状态。
情报界人士对《莫斯科共青团报》说,特种部队在攻进剧院之前,先通过管道和通风口施放“催眠气体”使恐怖分子“丧失活动能力”。许多恐怖分子就是在昏昏欲睡时被打死的。领头的巴拉耶夫死的时候手中还握着白兰地的酒瓶,其他的女绑架者大多死在椅子上,据判断,她们也是晕倒在椅子上被特种部队击中脑部的。
特种部队承认事先也没想到气体效力如此厉害。当局拒绝透露这种气体的成分,使医生不知如何对症下药。俄罗斯的一些医生认为,部队所使用的可能是用于进行全身麻醉的气体,但可能用量过大。早些时候,莫斯科的一位化学品专家认为,特种部队使用的气体可能是一种在冷战期间研发的神经类气体。
普京
美国方面已要求俄罗斯提供气体成分,未得到回复。此事件中有两名美国人失踪,另一人入院。俄传媒报道,还有一名荷兰人和一名哈萨克斯坦人中毒身亡。
美国多名军事专家和化学专家在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对美联社说,俄罗斯特种部队可能使用了含有高量强效镇静剂Valium的气体,或某种BZ气体。Valium 是苯甲二氮草制剂(diazepam)的商品名称;BZ的化学名称为二苯羟乙酸-3-奎宁环酯(3-quinuclidinyl benzilate)。BZ是美国陆军于冷战时期在华盛顿附近前埃奇伍德区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属于副交感神经阻滞药,能够造成混淆、幻觉和昏睡感,需要一个小时才生效,因此俄军须在进攻前喷射BZ。以前美国士兵将BZ称为“催眠剂”。从被解救人质的症状来看,这是一种能暂时使人失去活动能力的气体。
俄化学安全联盟主席在俄罗斯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俄罗斯安全部队所使用的气体并非为公约所禁止。他说:“我们在60年代和70年代研制了这种气体。但是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过。但这次不得不用了。”俄罗斯特种部队的一位官员说:“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残酷,但是这帮助解决了莫斯科的人质危机。如果某个人身上捆有2公斤的塑料炸弹,我们找不到还有什么其他解除他们武装的方法。这是一个合乎常理的行动。”
瓦西里耶夫指出:“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确保那些身上捆着炸药,手中握着引爆装置的女恐怖分子失去知觉。你们应该能想象在剧场内拥挤着如此多的人质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车臣局势复杂化?
普京在10月26日晚的电视讲话中强调:“这是一个强大和危险的敌人,它既残忍又没有人性。这就是国际恐怖主义。只要一天不击败这个敌人,人们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感到安全。这个敌人必须被击败,这个敌人将会被击败。”
法新社评价说,普京把这起事件与“国际恐怖主义”挂钩意味着他实际上已不可能和车臣签署和平协议。然而,长远来说,只有签署和平协议才被广泛视为避免双方发生战争的惟一可行方法。俄国家电视台当天不断播映文化宫里许多年轻车臣绑架者横尸的血淋淋画面,这似乎是有意说明:不要挑战俄罗斯政府的权威。
普京说10月26日当天到医院探访获释人质时,其中一名男人质向他表示,自己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因为他认定“恐怖分子没有前途”。
同一天,美联社记者在印古什地区的一个车臣难民营里拍摄了一些画面,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昏睡在剧院座位上,被俄国特警打死的女恐怖分子们,还有她们腰部那些被有些媒体称作是假炸药的弹药包。他们居住的这间帐篷十分破旧,几乎挡不住风。
西方有分析家警告说,普京派遣特种部队解决了人质危机,这个赌注虽然赢了,但这场危机可能导致旷日持久的车臣冲突日益激化。
曾亲自驾机前往车臣的普京在车臣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一直得到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支持。前不久,俄罗斯顿涅茨克的斯塔尔克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惊险小说,名叫《总统》,主人公正是普京。小说的背景是车臣战争,普京接到一封来自车臣匪帮首领沙米尔的挑战信,毅然放下国家事务,随一个特殊战斗小组奔赴车臣,最后亲手杀死沙米尔,平息战乱。在小说结尾,杀死匪帮首领沙米尔的总统躺在床上,温柔的妻子守在床边,口中如祈祷般诵念着他们喜爱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诗。
然而,今年以来,俄国内陆续有一些政治家批评普京的车臣政策,希望总统以政治手段解决车臣问题,并提出与车臣前总统马斯哈多夫进行谈判。来自国外的压力也在加大。普京在处理车臣问题时开始显得有些缩手缩脚,未让军队进一步清剿残匪,而是把任务移交给力量相对薄弱的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拖延了进程。此次人质事件很明显将使俄罗斯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对普京在车臣问题上强硬立场的不同声音减少。
著名军事分析家费尔根豪尔说,该事件直接产生的后果是俄罗斯政府与车臣叛军的立场都将趋向强硬,“双方将发生更多流血冲突。车臣叛军很可能将战火燃到敌方境内,而不再局限于劫持人质、爆炸疏于防范的重要建筑物等行动。我觉得这并非恐怖分子的最后袭击,而是袭击的开端”。
皮翁特科夫斯基是伦敦战略研究所的专家。他警告说:“现在(俄罗斯)将出现一些歇斯底里的爱国情绪,公众意见正被鼓励倾向于战争。”他说,“对于战争一方,绑架人质一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并且往往在政治解决取得一些进展时发生。”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在莫斯科人质危机结束后,俄罗斯部队立即在车臣南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打死三名分离主义武装分子。俄军在行动中还缴获了武器、弹药和毒品。该社补充说,现场还发现了丹麦人道机构的文件和食品。不过,驻车臣的俄军指挥官却对这则消息进行澄清。他说,莫斯科人质危机并不是这次军事行动的原因,也没有改变俄军在车臣的战略。这次攻击是“地方规模”的行动,也没有动用重武器。车臣的局势看来仍然保持稳定,莫斯科发生的人质危机并未使这里的局势复杂化。但在10月28日,也就在人质事件解决的两天后,普京总统说,他将给予俄国军队新的权力来打击恐怖主义。
俄罗斯近代思想家赫尔岑说过,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将站在自由方面来反对暴力,站在理智方面来反对偏见,站在科学方面来反对迷信,站在向前发展的民族方面来反对停滞不前的政治。
相当数量的女绑架者参与其中是这次事件的一个特别之处
1995年6月14日,一伙车臣武装分子占领了斯塔夫罗波尔州布琼诺夫斯克市市立医院并扣押上千名人质。此次事件造成100多名人质死亡
1996年1月,约600名武装分子偷袭了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将近3000名平民被扣为人质。此次事件造成90多人伤亡
车臣大事纪
沙皇从16世纪开始的扩张到19世纪末达到惊人程度,人口从起初的650万变成了12820万,领土从280万平方公里变成2240万平方公里。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5日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把11个少数民族迁往异地他乡,当时有38.7万车臣人和9.1万印古什人被驱逐到哈萨克斯坦、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远离故土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开始陆续返回故里。这时,车臣人和印古什人久别的家园已迁入了不少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北奥塞梯人。民族关系变得纷繁复杂,民族矛盾日趋激烈。
1991年“8·19”事件后,前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于9月6日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了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以杜达耶夫为总统的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罗斯议会选举,更不向联邦中央上缴税金。
1991年11月9日,为了反对俄罗斯拒绝承认车臣总统选举结果和车臣实行紧急状态,以巴萨耶夫为首的4名车臣恐怖分子将一架载有171名乘客的图-154客机从俄罗斯矿泉城劫持到土耳其。经过与土耳其政府谈判,恐怖分子释放了人质,并同意飞机返回俄罗斯。从土耳其返回车臣后,巴萨耶夫非但没有受到车臣当局的惩罚,反而受到英雄般的礼遇,被杜达耶夫任命为总统卫队特种任务营营长。
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出兵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
1995年6月14日,一伙车臣武装分子占领了斯塔夫罗波尔州布琼诺夫斯克市市立医院并扣押上千名人质,结果造成100多名人质丧生。俄联邦当局被迫同车臣武装分子达成协议,停止在车臣境内的一切军事行动,以此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
1996年1月9日,约600名武装分子偷袭了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将近3000名平民被扣为人质,要挟俄联邦领导人会见当时的车臣总统杜达耶夫和从车臣撤走联邦军队。在同俄联邦当局谈判后,武装分子裹挟160多名人质撤回车臣。这次事件造成90多人伤亡。
1996年8月,俄联邦政府同车臣签署了哈萨维尤尔特协定,将“车臣的地位问题”推迟到2001年解决。
1996年底,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1997年1月,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
1999年8月底至9月中旬,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连续发生5起严重爆炸事件。俄联邦当局认为这些爆炸事件均属车臣恐怖分子所为。在此期间,大批车臣武装分子两次潜入近邻达吉斯坦共和国,抢村占镇,制造叛乱。因此,俄联邦当局决心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出动10万大军封锁车臣,并对车臣境内的恐怖分子基地实施空中打击,10月初,俄联邦机械化军队开始分数路围攻车臣。12月4日,俄联邦军队完成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封锁,进而占领了格罗兹尼。
2000年4月,人权观察组织敦促克林顿政府对俄国施加压力,调查车臣战争。
2001年3月15日,一架载有170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俄罗斯客机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机场起飞后不久,被3名车臣武装分子劫持到沙特西部的麦地那市。16日,沙特特种部队制服了劫机者,解救出机上人质。
2001年4月23日,13名车臣武装分子占领了伊斯坦布尔瑞士饭店,并将数十名饭店工作人员和客人扣为人质。经过与土耳其警方长达10个小时的对峙后,恐怖分子缴械投降,所有人质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