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流通的人民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有着独特优势
隐约的事实
“事实上,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民币交易市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巴曙松说,他曾在香港的一家中资银行工作多年,“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
据有关统计,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香港地区共接待内地游客1890万人,如果这些游客仅仅将平均旅费6000元人民币中的一半花在香港市面上,则目前香港市场上就应当至少有570亿元人民币。瑞银华宝(UBS Warburg)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在香港较为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在500亿~600亿元之间,不稳定的流量也有500亿元左右。据瑞银华宝的测算,假定2002年内地游客增长50%,随后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在香港的平均花费为3000元,那么到2005年,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
据巴曙松介绍,在香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很方便将人民币兑换成港币。由于香港没有外汇管制,人民币换汇点可公开运营。在香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是否可自由兑换并无专门法规,任何机构如果觉得从事人民币的兑换业务有利可图,就可以向特区政府申请兑换牌照,然后从事人民币汇兑业务,其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至2002年4月,香港经登记的人民币找换店数已达610个,做人民币兑换业务的香港银行也已达30家左右。另外,在香港刷卡消费也很方便,像长城卡、牡丹卡的持卡人可在香港的很多商场直接刷卡并使用人民币结算。更为直接的是,目前在香港中国银行(香港)的自动取款机上还可直接使用内地人民币信用卡,选择提取港币或人民币现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深圳各银行现金投放超过300亿元,高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查这个现象时发现,香港客观上形成的庞大的人民币现金市场与深圳市现金投放的猛然增加是同步的。
由此看来,在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已经通过种种渠道实现了可自由兑换,香港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中心,也已经是隐约的事实。业界人士指出,当一种货币的外部需求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开放进度时,离岸货币交易中心将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延续
瑞银华宝发布的报告认为,确立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地位,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议题。联系政治经济的大环境,在香港地区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将成为今后内地货币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坚实的踏板,而且将对未来香港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瑞银华宝认为,确立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地位,越早越好。
瑞银华宝的报告称,实际上很难准确估计香港地区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后,对香港经济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就像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欧洲美元市场刚刚在伦敦兴起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伦敦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在冷战时期,一些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担心他们的资产会被美国政府充公,因而不将他们的美元存款放在美国,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催生了欧洲美元市场;而美国居民为了逃避从1930年起实施的国内美元存款利率管制,也将美元调往海外,助长了离岸美元市场在欧洲的崛起)。瑞银华宝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香港都将是全世界惟一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随着人民币日益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的流通货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得以保持。
无法否认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渐动摇,急切需要新的支撑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的跨境借贷规模一度超过美国,占全球跨境借贷市场的9%。但到2001年底,香港银行的跨境借贷业务仅占全球市场的2.4%,目前仅与新加坡的水平相当。香港作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香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五名下滑为2001年的第七名。
在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地区的银行对内地企业是净债权人,而现在是净负债人。有统计显示,截止到2001年8月末,香港银行业对内地的净负债为1464亿港币。
如果2003年人民币允许在香港离岸交易,瑞银华宝预计人民币业务每年将为香港的银行业带来至少20亿港币的净利润。惠誉国际(亚洲)金融机构董事刘曙明认为,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可以使香港的一些商业交易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香港银行可以在本港进行结算,可大大节省香港银行的经营成本。
在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已经通过种种渠道实现了可自由兑换
巴曙松认为,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有着独特优势。目前,全球100家最大银行中,共有79家在港设立分支机构。香港既独立于内地之金融体系之外,又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归中央政府管辖。巴曙松说:“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可以将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日后的自由兑换结合起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海外流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人民币通过银行渠道流出,使监管机构很难掌握实际的人民币海外流通量,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可以通过香港银行业稳健、透明的机制,将人民币在海外流通的规模显形化。此外,还可以拓宽内地在港的融资渠道,比如在内地企业对外汇需求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在港上市可以改为募集人民币,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对两地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严格的管制
虽然,目前香港已具备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但中央银行对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仍然有一些担忧。
按照国际惯例,离岸金融市场通常不受交易货币所在国金融当局的管辖,开办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的银行也不需要向中央银行缴存准备金,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约束,因而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利率更加便宜的贷款,因此不能排除内地银行想方设法在香港购买人民币贷款,还有可能产生大量国际性人民币流动资产,造成央行信贷管理的困难。此外,内地的利率尚未市场化,与香港市场利率的不同有可能带来风险,导致大规模套利行为并动摇人民币的稳定。
而瑞银华宝的报告显示,如果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获准在香港设立,中国央行一定会参与市场的监管。东亚银行的李国宝也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对此事持支持态度,因为这样可以稳固香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瑞银华宝认为,香港特区政府也会要求进行人民币交易的香港银行,向香港金管局缴存准备金。两地监管机构会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手段,控制人民币在香港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同时,香港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将是中资背景或与内地有着频繁业务往来的银行,这些银行与监管当局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瑞银华宝相信,香港金管局将严厉打击市场上任何的投机活动,全力维护人民币的稳定。而且,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利率差,不足以引发大规模人民币的非法流出。
虽然,有央行的一位官员向外电表示,鼓励香港银行更加积极进行人民币交易的途径是允许它们把人民币现金直接拨入其内地业务。但业界普遍认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的最初阶段,央行将会严格禁止同一家银行在香港与内地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人民币交易,也不允许人民币在香港银行间以及香港与内地银行间进行同业拆借。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很可能被要求仅同个人投资者交易,并把每位客户的存款限制在人民币2万元内。人民币将集中由一间银行做清算及存放,而中国银行(香港)将最有可能成为指定人民币清算银行。
正如央行的一位官员对记者的表示那样,中国政府绝对不会让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中心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