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晚会与灰色经济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做电视晚会导演和制片是件很肥的差事,因为自己可以不承担任何投资和风险,并且能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起,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品种出现。
茶座式联欢晚会的雏形是剧场表演,后来,让观众出门买票进剧场观看的节目逐渐进入电视演播厅。这种小型节目既好操作又能吸引观众,在演播厅稍微搭一个背景,就能把这种“小快灵”节目做好。
随着电视晚会的名目增多,有特色的节目只能精益求精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电视台逐渐不在自己的演播厅做晚会了,又回到了剧场,然后从剧场发展到体育馆,从体育馆发展到体育场,最后从体育场发展到街区、景区……一步一个台阶,晚会的盘子越做越大。但恰恰是晚会这个盘子越来越大,在很多方面留下了漏洞。
盘子做大,就意味成本增加,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如今投入已经到了4000万元左右。现在看上去稍微像样的一台晚会,都要在100万元左右。
这些成本都投在什么地方了?一台晚会,投入基本上包括:舞美、灯光、音响、服装、演员劳务、吃住行。投入最大的是舞美、灯光、音响、服装,一台晚会,有3/4的投入被这几项占去。至于演员出场费,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所有演员都明白,没人敢向电视台导演开价,导演说给多少就给多少。比如刘欢是现在商业演出出场费较高的歌手之一,但是如果参加某电视台的节目,能拿到1/20就不错了。但导演在向投资、赞助方报价的时候绝对不会为刘欢报出很低的出场费。
演员这块很明显留出了许多空额,而投入较大的舞美、灯光、音响、服装,空额就更大。有心的舞美人员每次晚会结束后,会把没用的布景、道具收起来,一块板子翻个面再刷上漆就又能用一次。同样,灯光和音响大部分是电视台的固定资产,只有个别设备需要临时租用,所以成本也不会很高。但灯光师和音响师报价却很高,投入越大的演出,报价越高,空额也就越大。甚至,像服装师也常常把用过的服装收到仓库里,过段时间又可以拿出来用,哪个观众会盯着演员的服装看呢。这样算下来,在投入最大的几块,反而没太多成本。
在80年代,一些幕后工作人员还仅仅·拿很低的劳务费,后来随着各行业独立性逐渐增强,分工细了之后,就逐渐出现了“行价”。这样,预算成本也高了。但从晚会质量上看,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什么进步,与10年前的水平差不多,但是成本却翻了好几番,主要原因就是实际投入并没有怎么增加。前段时间崔健发起了真唱运动,遭到好多媒体奚落,为什么崔健把矛头直指电视晚会?就是因为歌手在晚会上不能真唱,歌手不能真唱往往是导演的要求,因为电视台的音响设备不能保证歌手真唱的音响效果。设备落后,音响工程师业务上没有提高,最后只能以假唱来糊弄观众。如果在硬件设备上多投入一些,完全可以保证歌手真唱时的效果,但如果这样,制作费就又可能翻番了。与此类似的还有灯光,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电视晚会上的新灯光技术,原因和音响设备问题差不多。
近些年,由于各地都在强调地方文化,所以各种文化节就应运而生。有些地方为了卖领带甚至都要搞一个莫名其妙的“领带节”,搞文化节少不了电视晚会,这为一些导演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后来,人们发现,盘子越大,越好从里面挣钱,因为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空额也是按比例增大的。
虚报成本价,然后吃中间空额,这是目前一些人做晚会捞钱的基本做法。但由于目前各电视台在财务上都有严格控制,所以,采取这种吃差额办法在电视台自己搞的晚会中是无法实现的。如何绕开台里的财务审核?那就是“上山下乡”——到外地办晚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台里财务无法监控,外地资金充足,随便什么名堂都能办一个晚会……
那么,外地投资方财务就没有人监控么?一般情况是,出资方大都是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他们把钱拨出去,最后只要票据能把账上摆平就行了,至于这些钱花到什么地方,企业是不过问的。而且,企业一般投入的这笔钱都是广告费,属于每年预算中必须支出的一部分。
一旦钱拨进节目组银行账号上,一些剧组的关键人物导演、制片人和相关各环节技术人员便飞到外地,这样做看上去是为了保证节目质量,实际上是如何把这张支票上的数字一点点花掉,并且把它吃到自己的口袋里。
怎么吃呢?首先要吃大环节,舞美、灯光、音响等这几项可以把成本价开得很高,比如20万元的实际需要,最高可以报到80万元。另外,地方公司的介入,还带有某种认标色彩,公司与导演、制片人心照不宣,地方公司的报价中还能包括导演、制片人的回扣,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最高能到三七开。所以说,一个导演,只挣他自己的劳务费,严格上讲是挣不到什么钱,他必须把晚会当成一个工程,他是发包人,这样才能挣到钱。现在稍微知名一些的导演,都有一套自己的草台班子。
在资金使用上,就需要另一位高手——制片人出面了。什么叫好的制片人?好的制片就是你必须会做账,会洗钱。100万元的支票到他手里,很快就能洗出来。
晚会剧组一般都住高级酒店,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浪费。但事实上,住高级酒店是另有所图。酒店是独立经营的实体,有床位、娱乐、餐饮,关键是还有商务中心。如果制片人和酒店的财务非常熟悉的话,完全可以帮助洗钱。早些年都是围绕着饭店做文章,一是要吃床腿,比如剧组实际需要3间房,但却开出10间房,就可以在剩下的7间房上做文章。另外是吃桌子腿,别小看吃饭,这里的空额一倒腾,也是一笔很大数目,一般剧组集结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在吃这一项上,流水太大了,所以文章也好做。
大的项目上吃,小地方也不放过,演职人员劳务费比起前面说的大项目虽然不算什么,但同样可以从中做些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