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五队的终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杀手阿一》里浅野忠信扮演的极端自虐的黑帮干将,在幻想中被阿一打落大厦天台,坠向地面时,兴奋地呼喊着“终于完结了”。
在南斯拉夫人古洛维有连续两次三分球命中,在康塞科体育馆为梦五队的棺材上钉上最后一颗钉子之前,“梦之队”的衰落其实早已注定。无论是在8月31日晚上对中国队的比赛中首节落后12分的尴尬,还是9月5日面对阿根廷队整整48分钟没有一次领先的无奈,都只证明了一个事实:这场自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的美梦,终于变成了噩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一次美国男篮在本土输球是在1987年的泛美运动会败给巴西队,也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地点是在NBA步行者队前主场市场街体育馆。
梦五认从7月组建。ESPN体育台资深篮球记者彼得•梅说:“他们在一起只集训了一周,基本战术与配合都没有确立,更遑论什么整体特点与风格了。”要分析出梦五队有什么独门“兵器”,估计也只有依靠身体素质组织的快攻,和以往梦之队在对手心中造成的巨大阴影了。
回想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梦四队,虽然拥有“独狼”加内特,“加拿大飞人”文斯•卡特这样的“Y时代”新星,但仍被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讽刺为“一群做梦的无名小子”,今日这些号称“朴实”、“不张扬”的NBA二线球员组成的“梦五队”更让人失望。“一切都和当年,甚至和常规赛不一样了。”曾参加过梦二队的老球星雷杰•米勒在接受CBS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抱怨道,“没有球迷,没有上来表示敬意的对手,甚至连记者都没儿个。”的确,场内场外,吸引观众眼球与记者闪光灯的东西太多了——动手术的奥尼尔,为找发妻而吃官司的艾佛森,四处寻找新赞助商的布莱恩特,或对手中首位国际状元姚明,衣锦荣归的德国人诺威斯基和西班牙人加索尔;甚至身陷“葫芦案”的王治郅和诸如吉诺比利这样在本年选秀大会上,被NBA相中的千里良驹,他们之于媒体和联盟的意义,都远远大过这几个在联盟中半红不黑的家伙。“梦五队”不但缺乏自己夸口的效率与团队精神,更缺乏先辈那种富于传奇的色彩——尽管芬利可以和乔丹一样飞身扣篮,小奥尼尔可以和尤因一样火锅盖帽。
但是,无论是衰落,还是噩梦,都不算真正意思上的死亡。与其说美国篮球在这次世锦赛上“死”了,倒不如说它自己为了配合全世界爱好篮球的人民的殷切期望,冬眠了一把,顺便静心下来好好想想以后的对策。这是自从1992年允许NBA球员参加世界男篮锦标赛和奥运会以来,NBA球员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输球,从而使自己在国际比赛中58连胜的记录到此为止,可是回过头想想,按照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原则”,如此漫长的连胜带来的恐怕已经是反胃和神经质的“输不起”,自豪与欣慰则一去不返。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南斯拉夫,或者阿根廷,甚至整个国际篮球界,只是击败了一些并非一流的美国球员,赢得了两场比赛,
不仅如此,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这两场比赛的失利,恰恰证明了美国篮球仍然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看看那些在赛场上充当“定海神针”的各国球队主力们,“不是在NBA,就是在去往NBA的路上”。比美国球员、教练更神通广大的职业体育联盟,利用招徕国际球员的“吸星大法”,把美国式的篮球技术理念,乃至价值取向,逐渐扩展到了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锦赛不过是一场另类版的NBA全明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