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甲骨文的反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钟敏)
。6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甲骨文公司全球技术大会上,埃里森对Gartner Dataquest调查结果给予了回击
埃里森的烦恼
从去年8月始,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就与Gartner Dataquest较上劲了。
2001年8月,Gartner Dataquest指出,伴随着在数据库市场上地位的下降,甲骨文2001年下半年业绩将出现明显下滑。“在2001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甲骨文的数据库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和-5%。”而Gartner Dataquest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更令拉里·埃里森大为不满:2001年,IBM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份额占到了34.6%,甲骨文的份额是32%。“在我所知道的20项调查中,有19项表明甲骨文的数据库占第一位,Gartner Group是如何取得这些数据的?”
埃里森认为调查数据中的每一字都可疑。6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甲骨文(甲骨文)公司全球技术大会上,埃里森连续用了三个“It's a secret(那是秘密?)”来质疑Gartner Group调查方式。埃里森引用了高盛所做的一项调查,试图“颠覆”业界对甲骨文数据库优势的怀疑。“通过对400多人所做的调查,我们发现60%的人在使用甲骨文,只有不到3%的人使用IBM的DB2产品。”埃里森说。
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埃里森都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1998年之前的甲骨文与IBM还是“井水不犯河水”,但伴随着IBM一掷千金,双方在数据库市场上狭路相逢。1998年,IBM决定在4年内花费10亿美元,大举进入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库软件领域,IBM为其数据库业务聘请了1000名销售人员,增派500名工程师加强其DB2产品,并拨款2亿美元用于市场营销。1999年4月24日是道分水岭,IBM宣布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nformix,一举改变了在数据库市场上的弱势。数据库市场顿时变成了甲骨文、IBM和微软之间的博弈,在Unix高端领域上,甲骨文和IBM打得不亦乐乎,而在Windows平台上,微软则凭借天然的平台优势独享其成。
IBM大中华区软件部数据管理业务总经理周捷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BM数据库软件业务在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8%,其中DB2数据库软件增长了12%。“这些数字与甲骨文公司宣布其同期数据库软件销售跌落2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捷威不无得意地说,甲骨文的数据库业务已经经历了连续4个季度的递减。
据了解,甲骨文公司由于亚洲地区业绩状况较差而使得其该季度收入将低于华尔街预期。分析家Charles DiBona指出,虽然甲骨文公司数据库管理软件功能强大,但是其价格偏高。“主要是受到IBM和微软数据库产品价格战的影响。”他说。
数据库的三国演义,IT的三国演义?
“我们在中小型ERP(企业资源计划)产品上使用微软的SQL,而在使用J2EE技术开发的大型ERP产品才使用甲骨文产品。”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卓君说,由于自己的主打产品——K/3主要是基于微软平台开发的,所以自然而然在选择数据库产品上更倾向于SQL。同样是Gartner Dataquest的调查,2001年,微软SQL Server的新用户销售额突破了1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25.3%。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开发合作部经理王静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微软不断向高端走,从普通用户向企业级用户渗透的趋向越来越明确,所以会不断与一些企业级应用提供商产生冲突。“什么样的厂商是微软的竞争对手?如果从大客户领域来讲,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IBM。”王静茹说。
无独有偶,埃里森的北京之行,尽管主要的精力依然在于对微软的攻击。“世界将分化成两大阵营:一个是基于互联网标准的阵营,它属于全世界的;而另外一个阵营则是.NET,它只是私人财产,但是开发者必须在它们之间进行抉择。”埃里森说。但是相对于微软来说,蓝色的IBM则更接近于“在喉”之“鲠”。一位甲骨文的市场人员不无担心地对记者说,近几年来,IBM已经成功地笼络住了SAP、Peoplesoft和Seibel等应用软件厂商,而这些厂商自甲骨文宣布进入应用软件领域之日起,便成为“不共戴天”的直接竞争对手。
“技术标准并不构成IT企业的真正核心力。”王静茹很反对“.NET”与“Sun One”之争,她认为埃里森所提倡的J2EE不是一个产品,对于开发商来说采用开发工具的瓶颈在于开发商是否熟悉自己的开发环境。“今天,如何适应开发环节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挑战。”王静茹说,微软的战略是与全球同步的,并不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是“以不变应万变”。
经过巨额投资、成功收购,IBM改变了自己数据库市场的弱势
甲骨文的反击
一位来自石化行业的记者不解地问记者,难道每一个IT企业领导人对竞争对手都这么赤裸裸地评价么?确实,有“坏孩子”之称的埃里森毫不掩饰自己对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好恶。与以前大部分精力放在攻击微软身上不同的是,今天,他又多了一个靶子——IBM。
“IBM很多程序都是由祖父级程序员编写的。”埃里森认为,DB2既庞大且运行缓慢,完全不是甲骨文的对手。而有意思的是,根据Gartner Dataquest的调查显示,2001年,IBM恰恰在较老的IMS数据库系统方面令人惊讶地增长了5%之多。
有意思地是,很多用户是由于甲骨文的应用软件产品而爱上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的。在甲骨文爱好者的一个论坛上,不断有人对甲骨文抛出溢美之词。一位网名为“我是一条游来游去的鱼”的程序员用“博大精深”四个字表达自己对甲骨文产品的“忠心”。“甲骨文的应用软件产品只能在甲骨文数据库上运行,这有可能造成它数据库产品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它的应用软件产品的销售。”金卓君说,甲骨文此举可能会产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效果。
据甲骨文有关人员向记者透露,在甲骨文渗透进应用软件领域(ERP、CRM和电子商务软件)之前,甲骨文的数据库有很大部分是通过SAP和Siebel等厂商进行销售的,在甲骨文进入中国之前,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是和SAP的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的。1989年携带着关系型数据库进入中国以后,尽管受到IBM、Sybase和微软的冲击,甲骨文产品几经沉浮,但始终是高端数据库产品的首选。
然而,与其他软件产品相比,数据库产品市场略显平淡。甲骨文把目光投向了更具成长性的应用软件领域,此举造成了甲骨文与原来一些合作伙伴的“僵局”,如SAP和Peoplesoft等。国内厂商也学到了这些国际软件厂商的“经营之道”。金卓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在ERP方面,甲骨文是竞争对手,但是如果甲骨文在数据库产品上对金蝶采取歧视态度,金蝶会通过采用SQL或者其他厂家的产品来达到制衡的效果。但是,埃里森显然不仅把宝压在数据库软件上,他说:“我们给予中国的中小软件厂商更多的优惠条件,希望它们能够在甲骨文的电子商务套件上开发自己的产品。”
也许,又一个新的战场开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