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BNP百富勤:披着“洋”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公司报道:BNP百富勤:披着“洋”皮0

BNP百富勤的执行总裁赵卷临

“引狼入室”

7年前,摩根斯坦利和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投行业务在国内独树一帜。与中金公司不同,目前国内外券商都在观望长江证券和法国巴黎百富勤(即BNP百富勤)的这次携手,毕竟这极有可能是中国入世后证券业第一次中外合资,其模式将影响深远。

对国内券商而言,积极“引狼入室”无外乎三个理由:充实放大资本实力,获得更好的收益,加强风险控制。华泰证券的分析师姚文平认为,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加入WTO后3年内,中外合资投行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33%。而根据《外资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又明确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应当具备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所以外方肯定无法掌控公司管理权。在控股权和管理权都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外方的经营风险不言自明。

对此,BNP百富勤集团执行副总裁赵卷临曾对记者表示,合资投行持股比例的安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理念吻合,计划合拍。

事实上,在亚洲市场合资投行的发展并不顺利。美林放弃了曾投入巨资的日本合资投行;高盛在印度、印尼的合资投行都以失败告终。而中金公司,在3年前摩根斯坦利已将全部人马撤走。摩根斯坦利全球总裁裴熙亮曾表示,他们更愿意做一个财务投资者。有专家评论,中金公司的高层震荡凸现了“华尔街哲学与中国银行业传统”的矛盾。

BNP百富勤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相信,与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美资大银行相比,BNP百富勤更是一家基于中国本土的投资银行。到目前为止,BNP百富勤的职员90%以上是中国人。所以,对一家投行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投行文化来说,BNP百富勤与国内券商更容易沟通融合,因而更加拥有成功的把握。赵卷临乐观地认为,这家合资投资银行一定是一家盈利机构。

公司报道:BNP百富勤:披着“洋”皮1

BNP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的合资投行成立后,所有项目的海外部分,仍由BNP百富勤独立运作

“完美”的安排

BNP百富勤的报告显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最大的市场,股市综合市值接近5000亿美元,而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上升一倍。同时,预计一系列的市场改革将会出台,包括中外合资基金可以进入内地证券市场,A股可以容许外资买卖,容许内地交易H股,以及红筹公司可以增发中国预托证券(CDR)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BNP百富勤当然想分一大杯羹。

据数据统计,2001年长江证券在国内券商承销新股、配股、筹集资金和推荐上市等主要排名中,仅配股承销排名位居19名,其余位次均在20名开外。BNP百富勤之所以选择这家实力并不强大的券商作为合作伙伴,申银万国证券的分析师认为:长江证券虽是一家中型券商,却拥有国内资本市场几乎所有的业务资格和牌照,它的股权结构相对灵活,同时,因为实力并不雄厚,所以谈判时的要价也高不了。用赵卷临的话说:“长江证券有完备的业务架构,年轻、有朝气,作为合作伙伴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在BNP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签署的合资框架协议里,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避免这家合资投行与长江证券及BNP百富勤产生业务上的冲突。这显然比当初中金公司设立之初考虑得更为成熟,因为中金公司后来事实上已发展成为摩根斯坦利在中国业务的竞争对手。赵卷临说:“我们会在合资公司组建之时就防止其与BNP百富勤竞争,因为BNP百富勤的高层管理者都明白,一旦这种竞争存在就会很难处理。”

据介绍,这家合资投行将主要负责国内公司在国内上市、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中国业务部分,以及外资公司在中国上市的国内业务部分。长江证券在合资投行正式挂牌运营后将自动放弃所有投行业务,而一切项目的海外业务仍由BNP百富勤独立开展,这对BNP百富勤来说,称得上是完美的安排。

业界有人乐观地认为,过去对中型证券公司而言,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继而开展业务是奢侈的想法。与外资券商“联姻”后,内地证券公司未来在香港甚至亚洲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已不再是非分之想。而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说:“外方关注的是如何从内地的证券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收益,他们没有帮助国内券商成长的愿望与义务。内地券商想利用和外资机构合资之机,积极开拓自己的海外融资业务,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恐怕只是一相情愿。”

博弈中国市场

中国入世3年后,外资可占合资投行总股本的49%,5年后可以控股。BNP百富勤期待再次在中国投资银行市场呼风唤雨的时刻。

虽说BNP百富勤的实力难以与国际投行巨头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匹敌,但它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香港与内地却非同一般,这缘于它的前身香港百富勤集团。1988年,梁伯韬联席创办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投资银行百富勤集团,叱咤十年,发展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投资银行。业内人士对其评价是,堪称发达成功的港资综合性投资银行唯有百富勤,真正能够与来自华尔街的专家们一决雌雄的港资投资银行也唯有百富勤。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百富勤在大中华市场累积多年的经验和政府关系,中国企业最早正是通过百富勤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并为梁伯韬赢得了“红筹股之父”的美誉。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百富勤受到重挫,被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收购而成BNP百富勤。但BNP百富勤略有变化的只是名称,公司文化和惯用的运作手法都没有实质改变。去年梁伯韬跳槽到所罗门美邦,带走的只有秘书和司机,而百富勤的所有业务尤其是与大中华区的良好关系仍然为BNP百富勤所拥有。姚文平说:“与内地政府和企业良好的人脉关系,是BNP百富勤最大的优势。时至今日,很多内地企业包括政府官员最信任的外资投行仍是百富勤,这使得百富勤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承揽中资企业海外融资项目上稳坐头把交椅。”

BNP百富勤是一家在东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姚文平认为,除了明显的资金优势外,在项目运作上BNP百富勤并不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优势,而对企业的包装上市以及概念的炒作倒是BNP百富勤的强项。

从百富勤所推介上市的公司情况看,有很多公司表现最好的就是刚刚上市那段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公司业绩每况愈下,二级市场表现也是一落千丈。百富勤推介的红筹股股价一度比高位时下跌80%~100%,而且普遍跌破发行价。红筹股名声也由此受到拖累,使另外一些确有实力、素质不错的红筹股股价也跟着下跌,同时还使新中资公司无法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最近几年红筹股在香港上市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就与前些年百富勤包装的红筹股在香港市场上市后表现不佳有很大的关系。

BNP百富勤保荐了tom.com和hongkong.com两支网络股,这两支股票在上市以后的价格基本上一路下行,下跌幅度远远超出创业板指数。虽说这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网络股的整体走势不佳有一定关系,但与保荐人的过度包装也密切相关。BNP百富勤因此受到市场方面有意造势的指责,其市场形象也受到一定损害。

与长江证券的这家合资投行是否会沿用BNP百富勤的这种运作方式,并在监管环境更为宽松的内地证券市场上“发扬光大”呢?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认为,关键在于监管层的包容度,“明显违规的事总不该被允许吧”。

“现在是全球投资银行业的低谷,那些投行巨头都大规模收缩了在大中华区的业务,而BNP百富勤却如此着急的挤进中国市场。”姚文平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作为新兴资本市场所具有的市场容量大、监管环境宽松、融资方便等特点,被BNP百富勤视为规避风险、通过区位投资获取高收益的最佳场所。”

对于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中国只是其全球投资策略的一部分,而对于BNP百富勤,中国——是它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