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男人心事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在从文字转到胶片上,《闪灵》是电影史上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因此斯坦力·库布里克在改编小说方面非常有发言权。他说:“最适合拍电影的小说,不是描写动作的小说,相反是那些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为主的小说。”他的理由是在这些小说里,改编者能找到“一只绝对准确的罗盘”,在它的基础上虚构出合乎逻辑的动作。从这个角度看,安妮·普罗克丝的《航运新闻》是极为合适于改编为电影剧本的,这本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
奎尔是个闷闷不乐的、孤独的纽约人,他对已经分居但还没有离婚的妻子有复杂的感情。妻子死于一场车祸,奎尔受不了这个打击,他彻底放弃了生活。一天,一个头发花白神态开朗自若的老太太敲开他的门,对他说她是他的姑母阿妮丝。奎尔跟着姑母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纽芬兰岛。奎尔在当地小报社《跛脚鸟》找了个工作,专门写航运新闻。慢慢他开始了解这个表面冰冷的岛,看到艰苦冷峻的生活表面下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在这里,奎尔遇到了另一个女子薇费,两人之间产生了浪漫的感情。奎尔的亲人、岛上的居民个个都像他的心理医生,用朴素的话和道理点醒他。奎尔的生活逐渐变得晴朗。
没有看过原著,不好评论改编得如何,不过据美国媒体目前的反应来看,人们好像是不太满意,觉得没有传达出原著的神韵。《滚石》杂志的彼得·特拉弗斯干脆说:“有些小说就应该让人家自个儿那么呆着。听到了吗,好莱坞?”一个叫查克·施瓦茨的人在《cranky批评》上建议:“还不如看书去。”正面的评价的声音稍微强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
演员的表演倒是没遭到什么非议。能很明显地看出来,米拉麦克丝是想用《航行新闻》押奥斯卡的宝,所以在选用演员上很显气魄,整部电影里挤满了其貌不扬、但演技出神入化的演员。奎尔是凯文·斯派西在获得奥斯卡影帝后签下的第一个角色,他在事后的采访中称奎尔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从来没有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奎尔是个对生活彻底死心的人,他什么也不要。斯派西的话让人想起《美国美人》里什么都想要的中年男人。也许他想通过奎尔创造出另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年男人形象。有心事的中年男人(包括女人)和精神病患者、肢体残疾者、智力非同寻常的人等等,都是奥斯卡和各种奖项极容易垂青的对象。朱迪·丹奇女爵士扮演阿妮丝,她坐在椅子上跟凯文·斯派西说话的时候,你会对她产生深深的敬意,为她豁达的气度和历练的人生观。阿妮丝在奎尔和他的祖先之间建立了联系,等于是给他接上了生活的命脉。朱迪·丹奇更为人熟知的形象是007坚定而幽默的女上司。
如果进入《航行新闻》的官方网站,就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其他影片会设cast一栏介绍演职人员,但这部电影用了talent(天才的、有才气的)一词。这样的宣传用辞也说得过去,在凯特·布兰切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伊丽莎白女王》)提名后,有几部电影敢于让她开场没多久就死于一场车祸?看过《诺丁山》的观众一定忘不了休·格兰特穿着内裤搔首弄姿的室友,他的扮演者在《航行新闻》里穿上了毛衣,斜眉吊眼地看着奎尔说着跟咒语有关的事情。看这些演员表演应该很过瘾。
《航行新闻》是部一石二鸟的片子,首先它是给新年市场的,其次是奔着奥斯卡奖去的。它不太可能重复《美国美人》的成功,后者是一部锐利而辛辣的作品,但前者像一杯温吞水。再说心灵受了伤害的人跑到另一个环境里治愈创伤的题材太常见了,《马语者》里面的女主人公已经到马场上去过了。但奥斯卡真是很难说,它的心比中年男子还难猜测。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电影,就是老听见响动但不见人影的《间接伤害》。里面也有一个受伤害的中年男人,但他的反应与消沉的奎尔完全不一样。高迪(阿诺德·施瓦辛格扮演)在爆炸中失去了妻儿,他奋起反击,只身与哥伦比亚恐怖分子作斗争,以保护更多的妇女和儿童。因为怕观众联想起“9·11”,所以《间接伤害》一直推迟到今年才上映。难保奥斯卡不会把奥斯卡小人给了这个受伤的中年男人,它以前就干过这样的事情——把最佳影片奖给了《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