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猪宝贝风云再起

作者:鲁伊

(文 / 鲁伊)

2002:猪宝贝风云再起0

Immerge公司克隆猪项目的负责人兰道·普拉塞博士(Getty/Imaginechina)

2002:猪宝贝风云再起1

PPL公司克隆出的5只小猪(路透/Reuters)

如果一定要评出2002年初风头最劲的科技明星,毫无疑问,9只小猪会是最具竞争力的选手。同1995年环球电影公司出品的《猪宝贝》(Babe)中立志成为“牧羊猪”、最后有志者事竟成的猪宝贝不同,这9只小猪都是先天不足的——它们一生下来就缺乏一个名为GGTA1基因。可是,正是这一点,使它们成了各大媒体追捧的对象,其风头远超当年获得68届奥斯卡多项提名的聪明伶俐的猪宝贝。

9只小猪中的5只来自英国,于2001年圣诞节诞生于位于苏格兰的PPLTherapeutics公司。这个PPL正是在1997年协助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穆特教授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的那家公司。1月2日,PPL公司对新闻界公布了5只克隆小猪的消息和照片,该公司副总裁大卫·埃亚里斯(DavidAyares)对这一举动的意图并不讳言。他说,依照法律规定,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必须及时被提示可能会影响到其持有股票价格的信息,“这是高科技产业的通例”。他的目的达到了:这条新闻使PPL的股票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一夜之间上涨了46%。

保守的英国人一反常态,向来激进的美国人这次却深沉了一回。其实,早在PPL公司的小猪诞生之前的2001年11月20日,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和ImmergeBioTherapeutics公司的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就已经把成功克隆4只除掉GGTA1基因的小猪的论文提交给了《科学》(Science)杂志。这篇论文于12月17日被《科学》杂志接受,可能是考虑到论文发表后可能会引起的外界轩然大波,它被压了下来。直到PPL公布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轰动效应,不甘人后的美国人才回过劲儿来,赶快在《科学》的网络版上发表了这篇论文,而此时,Immerge公司克隆出的4只小猪已经有两三个月大、重达80~130磅了。

9只小猪都是“猪美眉”,但这并非它们惟一的共同点。令全世界的生物学家、新闻媒体和患者都欣喜莫名的,是因为它们是世界上第一批被去除了GGTA1基因的小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700名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因为捐献器官的短缺而死亡。尽管各国已经努力开展捐献器官的宣传倡导工作,但器官短缺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科学家在无奈之中开始别寻蹊径,异种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的概念应运而生。在近20年的时间中,猪一直是被科学家们认为最有可能将其器官移植给人体的动物。它在生物学上和人类非常近似,组织和器官大小仿佛,而且不像灵长类动物那样携带有诸多致命的疾病。然而,迄今为止,所有试图将猪器官移植给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全部宣告失败。移植的器官几乎毫无例外的遭到受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往往不出几小时就会死亡。经科学家反复研究,这种排斥的罪魁祸首,就是GGTA1基因。

GGTA1是猪体内的一对特殊基因,一个继承自父体,另一个则继承自母体。人类和灵长目动物都不具备这对基因。它能在猪内皮细胞的表面生成一种名为阿尔法一1-半乳糖(alpha-1-galactose)的糖,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危险的外来入侵者而给予无情打击。科学家们曾经试图采用药物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办法来克服排斥,但均收效甚微,而且,即使第一轮排斥被抑制,还会产生第二轮排斥。显然,彻底根除GGTA1基因是一芳永逸的办法。

PPL公司和Immerge公司在这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两家公司所采用的手段都是从猪胚胎中取出一个细胞,向其中注入一段DNA,使一对GGTA1基因中的一个不起作用。尽管目前成功克隆出的9只小猪体内还含有另一个GGTA1基因,其器官被移植时依然还会发生排斥反应,但成功去除一个基因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就像梅奥医院移植中心的主任克里斯托弗·迈克格里戈(ChristopherMcGregor)在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采访时说的,“这(只)是一步,但却是一大步”。两家公司都宣称下一步的工作是培育出只带有一个GGTA1基因的雄性小猪,并使此次克隆出的雌性小猪与其自然配对。PPL这一次似乎先行一步,大卫·埃亚里斯宣称,在他的研究小组中,一只猪妈妈将在今年晚些时间产下只带有一个GGTA1基因的雄性小猪。根据基因学原理,当父体和母体都缺少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时,产下的后代有1/4的几率两种基因都不具备。而那头不带有GGTA1基因的小猪届时将能够提供不会产生排斥反应的各种供移植器官:胰腺、肾脏、肝脏、心脏和肺等等。

把猪的器官移植给人体,这个想法多少会让人联想起哥伦比亚电影公司2001年夏季推出的喜剧《人面兽心》(theAnimal)。在这部电影中,因车祸几乎丧生的小警察被神秘人向其体内移植了多种动物的器官,痊愈后却带上了动物习性:像狗一样睡觉、抢飞盘,像猴子一样攀援、吃香蕉,像海豚一样擅长游泳……如果移植了猪器官的病人也会带上猪的习性,那未免太可怕了。

不过幸好,生物学家指出,器官移植会改变接受移植者性格的说法确属无稽之谈,不过是小说家言而已。然而,对猪器官移植的反对并不因此而有所减少,就算不考虑一直以来围绕克隆问题上的伦理争论,风险依然存在于其他方面。

人们已经知道,在猪体内含一种“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它与猪共生了有几百万年之久,现在已经成为猪的基因的一部分。它不会对猪的健康形成任何危害,但如果猪器官被移植到人体,会发生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不会发生,就像有些研究表明的,人类在接触猪细胞时,PERV并不会感染人类细胞。但反对者立即指出了它的破绽:首先,移植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接触;其次,在生物界中,“此之甘饴,彼之砒霜”的先例数见不鲜。生物医学研究西南基金会(SouthwestFoundationforBiomedicalResearch)的乔纳森·艾伦就指出,可能源自非洲猿猴体内病毒的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最著名的例子。他还举了叶猴的例子:某种逆转录病毒是叶猴基因中无害的一部分,但当恒河猴感染上此种病毒时,却会患上严重疾病。他对美联社记者说,“异种移植科学需要发展进步,但重要的是要解决这种感染的危险”。

此外,还应看到,即使如此次克隆出转基因猪的密苏里大学的兰道·普拉塞(RandallPrather)博士所说,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培育出其器官不被人体免疫系统排斥的猪之后得到解决,但那一天的到来也难以预期。

克隆技术的失败率非常高。克隆羊之父维尔穆特在论文中表明,只有1%~4%克隆成功的胚胎最终能够成为活着被生出来的幼体,而活下来的很多也在出生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突然神秘死去,这说明克隆几乎在所有的胚胎中都造成了变异。作为佐证的是,最近,维尔穆特报告,“多利”小小年纪就患上了不同寻常的关节炎,极有可能就是克隆技术带来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2001年轰动一时的美国ACT公司成功克隆人体胚胎事件中,克隆出的人体胚胎只分裂出6个细胞就死了,在这么早的阶段,还根本没有出现有实际意义的胚胎干细胞。而研究中的绝大多数卵子甚至没有分裂一次就死去了。

话题转到PPL和Immerge公司的实验上,前景依然不容乐观。Immerge公司的朱利亚·格林斯坦(JuliaGreenstein)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成功去除一个GGTA1基因的几率为五百万分之一,而将两个基因全部去除的几率将“两倍于此”。而且,克隆出的小猪是否能够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也属未知。两家公司都预测,大约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培育出可以为人类移植提供器官的猪群。

2002:猪宝贝风云再起2

上一篇: 最佳唱片是……
下一篇: 观察(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