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对话:与黄澄波谈职业经理人和营销泡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高昱)
黄澄波 1993年进入名人电脑公司,PDA(掌上电脑)行业的四大元老之一,在业内人称“波叔”。2001年8月出任香港上市公司权智集团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操盘权智集团“快译通”品牌的掌上电脑和电子翻译辞典。
记者:您是怎么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的?
黄澄波:我没有辉煌的历史,从工作开始一直在搞工业,年轻时候做过机械、光学仪器和家电,服装、化妆品也都干过。1993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进入了名人电脑公司,帮助“名人”建了生产基地,1996年后接手做市场销售。一个企业从生产制造到建销售通路的整个经营过程,我都负责过。像我们这一代人,受香港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很大,尤其在我们广东珠江三角洲。那时候还没有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但当时一大批厂长经理,在敬业精神和企业管理理念上,都在跟香港人学习。如果没有那样一个阶段,广东的工业化不会这么发达,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上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记:像您这样依靠丰富的实战打拼出来的企业管理者,怎么看待新一代读过MBA的职业经理人?
黄:MBA课程肯定是必需的,我虽然不可能再去学MBA,但也需要看一些MBA的书籍。在企业小的时候,依靠经验还可以应付,但企业发展得越好,规模到一定程度,就必然需要有一定理论性的管理模式和框架,才能站稳。企业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凭着那些个经验和直觉是控制不住的。因为不按一个很好的模式操纵企业,随意性就大了,再有经验的人也难免不失误。
当然,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健康的程序、机制和结构。我看好企业的经验比较少,失败的企业案例却经常读。有一些很大的、上百亿的企业,为什么一下子说倒就倒?关键就是管理机制问题。有很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原来学的是会计,现在在读MBA,他问我以后的路该怎么,我的忠告是毕业后最好进一家企业,先从企业管理做起。你光会做生意,不会企业管理,没有资格当CEO,因为做市场和做企业完全是两码事。用10年时间,哪家企业要请副总经理的时候,你就可以去了。一个企业应该把有先进管理理论的人和有实践经验的人搭配起来,而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讲,能同时拥有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当然是最好的。
记:您既做过生产管理,现在又在做市场,目前人们好像更看重营销,认为制造已经是最无足轻重的环节,而依靠市场手段能化腐朽为神奇,您怎么看?
黄:生产制造的工艺确实已经很平常了,你没有生产基地,找家工厂做OEM就行了。但有些做市场的人,确实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依我十多年的经验,一个企业要真正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绝对是产品第一,不是营销第一。没有好的产品,代理商也不买你的账。你耽误他的时间。你只有那么一两个好产品,不能有连续的好的产品推出,可以风光一段时间,但接下来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一旦不成功,前期大笔的推广广告经费都化为乌有。没有好产品,再高手也撑不下去的,都是泡沫。在产品与营销两个环节中,最起码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要占到51%以上的比重。
但是做什么产品,不是生产和开发部门的事,一定是市场部门的事,开发部门并不知道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什么,但他有技术,可以实现要做的产品。所以每周都要组织一两次市场部和开发部的对话会。
记: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把您做的PDA这个行业与当年的VCD相提并论,因为两者好像都在采取同样的市场手段,比如价格战和广告轰炸。
黄:PDA跟VCD不一样,VCD是真正的市场饱和,供过于求。1998年的时候,电子部有一个材料,预测当年全国市场需求1500万台,可当年全国VCD厂家的生产计划已经到了5600万台。我们现在PDA全行业每年总共才200万产量,我估计在目标人群中,对PDA有认知度的不超过30%,普及率更只有8%~10%。而在香港写字楼里,PDA几乎是人手一个。所以还有这么巨大的市场,我们欠缺的是没有耐心地做推广。起码在国内,它还不是公众享受的产品,没有多少人觉得这一类产品对他有帮助。既然它还不是像彩电冰箱那样必需的商品,因此不是靠降价就能卖出去的,怎么诱发出新的需求,是整个行业的责任。
记: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讲,电脑、移动通讯和掌上电脑都被称为大IT行业,但现在人们在谈到移动互联这个概念的时候普遍抱怀疑的态度,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未来?
黄:移动互联还是大方向,无论PC、手机还是PDA,这一点可以从微软、索尼、摩托罗拉、惠普等大公司都把能上网的掌上电脑列入产品战略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英特尔2001年也给我们投了几千万。问题是,有时候技术不能决定一切。掌上电脑上网的技术很多企业都掌握或者很快就能掌握,但如果网络不能支持,几个小时都上不了网,或者没有足够有用的内容提供,这样的终端消费品是没有消费价值的。有的行业可能不是卖产品的,卖的是Idea概念,但我们做的是大众消费品,消费者要的不是概念,而是他生活中必需的而且简单实用的产品。
记:对您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什么样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黄:我希望老板是个企业家,而不单纯是个商人。企业家会理智地、有远见地看待企业发展,怎么去投资,怎么调整管理和生产结构,给我们这些打工的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企业在漫长的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投资,改进设备,培养人才,塑造企业文化。这需要老板有企业家的心态,归根到底就是要有长远的规划,而不是赚笔钱就走人,不能现在还用七八年前的那些机器设备。
对经理人来说,老板和打工仔永远都是老板和打工仔,他可以尊重你,但你不要因为功劳大,举足轻重,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因为有比你更强的人,他随时可以替换你。老板就是老板。老板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因为老板与职业经理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身份。但不一定当老板的人才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