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习惯了的毕加索

作者:舒可文

(文 / 舒可文)

被习惯了的毕加索1

被习惯了的毕加索2

毕加索的威名让人觉得他画的什么都值得看  

被习惯了的毕加索4

12月13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的《黑白意象——毕加索版画展》是毕加索1942年至1968年创作的160多件版画,所有展品均为一对意大利夫妇多年的私人藏品。展览分为《大自然的故事》、《卡门》、《斗牛》、《塞莱斯蒂纳》四个主题。虽然是毕加索信手拈来之作,但因为毕加索的威名也让人觉得值得一看。

《大自然的故事》是毕加索为同名自然主义读物作的插图,那时候他刚学会细点腐蚀版画技法。38幅《卡门》系列是梅里美短篇故事《卡门》的插图,毕加索标示了故事中不同主角的面貌,极为简练地摆弄出人类面孔的无穷变相。其中波希米亚人和骑马斗牛士描绘得最有毕加索风格,他笔下的牛也有寓言式面具特色。《斗牛》系列取自著名的斗牛士约泽·德尔加多的故事。德尔加多1801年5月死于马德里斗牛场之后,他的故事成了西班牙民间传奇。在《斗牛》中保留仪式规矩与斗牛传统步骤的实景,把它分为三部分:马背上的斗牛动作、斗牛士助手动作和蛮牛之死。本次展览引人注目的有毕加索在87岁时创作的《塞莱斯蒂纳》系列,这是为同名故事作的插图。《塞莱斯蒂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部散文诗,故事讲的是小伙子卡利斯特爱上诺伊贝伊,但被她拒绝,其男仆献计,建议给塞莱斯蒂纳大量金钱,说服她做红娘。塞莱斯蒂纳性格鲜活,用尽一切花招与诡计,接近被家人紧紧看管的纯情小女孩诺伊贝伊,引诱她爱上卡利斯特。她很快便安排两人相会,但因为不肯与男仆分享卡利斯特的金钱而被杀死。卡、诺二人的恋情曝光,之后不久,卡利斯特死于意外,诺伊贝伊绝望之极,从父亲的塔楼跳下轻生。在毕加索作品中,牛和女人是最常出现,最吸引人的题材。小件作品中也不例外。在《塞莱斯蒂纳》系列中依然能看到老年的毕加索保持着不减的欲念和野性的激情。

毕加索是少数活着时候就成了经典人物的艺术家,在他85岁寿辰时,在巴黎大小皇宫的画展由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主持开幕式;1971年在卢浮宫的展览是法国当时总统蓬皮杜主持开幕。1996年10月在纽约开幕的《毕加索肖像画展》曾轰动一时,毕加索的情人之一弗朗索娃在纽约看了这个展览,对展览说明不以为然。当被问到看到自己的画像展出有何感受时,她说:“我无动于衷。在我眼里,它们不再有趣。”弗朗索娃是从1943年到1953年与毕加索一起生活的情人,毕加索和两个女人纠缠在一起的事贯串他的一生。这不仅是他的私事,与他的作品风格的多变也大有关系,毕加索曾说过:“你猜我为什么把我做的一切都标明日期?因为光认识艺术家的作品还不够,人们必须知道他何时、为什么、在何种条件下创作。”所以很多传记作家都从他情人的更换来整理他作品的线索。与他其他情人不同的是,弗朗索娃在他又有了新的情人之后带着两个孩子远远地离开了他。这件事曾让他异常愤怒。

毕加索总是希望给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戴上神秘的光环。30年代,费尔南德·奥利维埃是他早期的情人之一,曾写过一本有关毕加索的书。毕加索对这本书的反应是竭力禁止它发行。他对美国先锋派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写的《毕加索》也颇多微词。1964年,曾是他妻子的弗朗索瓦兹·吉洛与人合作出版了一本《与毕加索在一起的日子》,《巴黎竞赛画报》曾载文介绍过这本书,这使毕加索极为恼火。他向法院起诉了此书的出版商和《巴黎竞赛画报》,最后他败诉,这些事说明毕加索不愿让人真正地了解他,戳穿飘浮在他头顶的光环。

其实即使现在有那么多传记,有那么多他作品的印刷品,他还是有少有可比的号召力。也许弗朗索娃可以无动于衷地说“它们不再有趣”,但以各种名目组织起的毕加索画展还是终年不断地世界各地举办。今年5月《色情毕加索》画展在巴黎举行。在300多幅色情作品的轰炸下,这位20世纪最成功的画家曾俨然把巴黎现代艺术画廊变成了一个尽情狂欢的快乐宫殿。北京此次《黑白意象——毕加索版画展》尽管只是毕加索的小作品,但在当天中央电视台的午间电视新闻报道后,下午就来了300多人,第二天有700多人,第三天是个星期六,观众多至4000人。

最近一次对法国人的调查中表明,尽管法国本国出过众多的印象派大师,法国人仍愿意把西班牙人毕加索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位艺术家之首,梵高名列第二。毕加索也是至今惟一一位在生前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进卢浮宫的艺术家。毕加索与法国有缘,1900年《格尔尼卡》是他最初在巴黎的隆重亮相,40年代之后他就常住法国。虽然老想着西班牙,最后还是死在了法国。他的牛气冲天显然不仅在法国,英国佛里奥协会今年出版的《世界最伟大的100件艺术品》中罗列的艺术品,从1283年杜齐奥到1937年的毕加索就止住了,并明确声言此后没有艺术品。毕加索在这份目录中成了一个划分有没有艺术品的时代标志。艺术品市场也有佐证,1989年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全球艺术品拍卖的十大天价拍品中就有6件是毕加索的。

除了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都有他的收藏品,法国、西班牙等地还有以毕加索命名的博物馆专门收藏他的作品。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不在旅游的中心区,每天来自世界各地到此一游的人却不少,差不多和卢浮宫一样成了旅游者必去的地点之一。

1912年毕加索画过一幅《鸽子与豌豆》,在重叠的不规则方格子之间出现了弧形,画中有5颗灰色粒似的物体。这大概是真实的生活描述。当时的毕加索已经很有名气,他不再是在酒吧里穷混的波西米亚,餐桌上常有一碗鸽子豌豆:这是西班牙名菜之一。立体主义都把表象打散了重新组合,立体主义时期的他却在画中加上形态分明的豌豆和鸟脚,毕加索对此解释是:“为了使普罗大众容易吸收新的艺术风格,你得出点花巧。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只能明白他们已知之物。那怎样引导他们去认识新事物呢?最佳办法,就是在新事物中渗点旧东西,叫他们慢慢习惯。”

就是在这种习惯中,毕加索超越了人们评价好坏的模式,他头顶的迷雾也几乎散尽,渐渐地曾加了些都市的消闲意味。(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毕加索博物馆卡门文化艺术品

下一篇: 告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