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报道:来去匆匆的能源巨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纪江玮)

公司报道:来去匆匆的能源巨人0

已被裁员的员工匆匆走出安然公司(WWP/21Pic)  

在今年7月的《财富》杂志上,安然公司名下还是一连串漂亮的数字:655亿美元的资产,2000年增长率排名第七,达到151.3%;5年来的平均增长率为61.5%,名列这一分类的第5名,仅次于美国在线这样的网络公司。在行业内,它的实力更是遥遥领先:2000年的收入达1010亿美元,超过了其他7家入榜公司收入的总和。

然而,现在安然的崩溃如同泰坦尼克的沉没一样突然而迅速。

今年8月,安然的CEO斯凯林上任刚6个月就突然离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安然的高层都对他的离职原因讳莫如深。更令人迷惑的是,按照他和安然原来的协议,到今年年底,他欠安然的一笔200万美元贷款就可以免除。但是短短4个月他都等不了。另外,由于是主动辞职,他损失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离职补偿金以及大笔垂手可得的股票期权。

斯凯林上任以来遭遇了一连串的麻烦与失败。加州发生电力危机以后,州政府要求安然和其他的电力公司吐出数十亿美元的所谓过高收费。在印度,为了它30亿美元的电厂工程款,安然卷入了一场与印度政府的耗资巨大的官司。斯凯林力主投资宽带业务,吹嘘安然新的宽带业务价值350亿美元,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收入,与布劳巴特(Blockbuster)公司合作的宽带点播项目也不得不灰溜溜地结束。投资界开始有些灰心,安然股票一路下跌了50%。

斯凯林的神秘离职使安然股票继续震荡。曾执掌安然15年的前任CEO坎尼雷不得不重新出山。那时候就有人猜测斯凯林的离职与安然的会计问题、业务问题有关。但坎尼雷坚决否定了这些猜测,并对《商业周刊》说,安然现在处于最好、最强大的时期。

但是安然高层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符合他们的言论。据《财富》报道,到2001年9月,安然的高层经理已卖出了175万股公司股票。公司的股票一下跌,他们就开始卖出股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CEO坎尼雷是交易大户,他共卖出了40多万股,价格从去年年底的81美元到今年7月的43美元。其他两位高级经理辞职后也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投资者开始对安然失去信心。

崩溃始于10月中旬发布的第3季度财务报告。安然极不情愿地透露说,由于与某些合作伙伴的交易,公司损失了12亿美元的资产净值。然后它又承认自1997年以来虚报了6亿美元的利润,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这一惊人的消息令各界哗然。英国保诚投信的分析师斯托瓦尔对路透社说:“安然公司甚至将最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也蒙在鼓里。”他认为这将成为一个经典案例。在华尔街工作近50年的斯托瓦尔称,没有哪一家公司的内幕曝光能与安然同日而语。《财富》杂志自认为老于世故的资深记者也深感震惊,感慨他们还是太天真了。

人们终于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财富500强公司,其财务状况也如谜团一般。

据《财富》报道,由于能源贸易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定价与交易过程又极其复杂。安然提供的信息太少,华尔街的分析师无法建立独立的模型。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如天然气的低价格和相对稳定的市场对安然利润的影响。安然公开的收入与实际现金回笼的关系也令人困惑。在今年上半年,安然报告说它的净收入是8.1亿美元,但运营中的现金流却是负13亿美元。

10月24日,安然高层再次震荡。首席财政官法斯特突然辞职,他同时管理着与安然有合作关系的公司,这其中的利益冲突使得美国证管会展开了调查。

安然的信誉一落千丈,股票也随之狂跌不止。

并不是没有人想挽救它。壳牌公司曾打算收购安然,但最终不了了之。11月9日,美国第二大能源销售商第尼及(Dynegy)表示要出资100亿美元进行收购。但随着安然股票的继续下跌,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将安然的信用评级降低为垃圾等级后,第尼及决定放弃收购计划。第尼及CEO沃森说:“最终,我很难向董事会解释,这件事最后会有希望出现。”收购者的退出使安然终于滑向了破产的境地。到11月30日,安然股票已从一年前最高峰时的90美元跌至26美分,99%的市值化为乌有。

公司报道:来去匆匆的能源巨人1

公司报道:来去匆匆的能源巨人2

安然公司CEO坎尼雷(右)  

11月30日是安然公司的发薪日。2万多名员工领到薪水后,在不安地等待着。据路透社的报道,在休斯敦安然公司的总部,已有一些员工在整理东西,准备公司裁员。一名员工对路透社记者说:“一切来得太快,你都没时间感到失望。”有人还抱有一线希望。员工伊斯特对休斯敦当地的媒体说:“真是艰难,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你想去找新工作,但又怕这个工作还有希望。”有些员工则自己想办法减轻压力。11月30日周五的时候,有人在安然中心的三层组织了一个啤酒聚会,经理们发现以后制止了它。在公司大楼外,职介服务已开始忙活起来,有不少人在向他们打听找工作的事。英国的安然公司在11月30日宣布裁员1100人。

《纽约时报》因此评论说,虽然在华尔街上发生过大量令人意外的爆炸性事件,但像安然这样,时间之短,金额之巨,实属罕见。很多银行和能源公司的金融健康都可能因此受到损伤。

对安然的调查现在正继续进行。据《纽约时报》报道,安然公司的董事长坎尼雷与布什交往甚密,在游说方面十分努力。在近年来对其贸易运作的公开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安然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中的很多成员与公司不清不楚的利益关系也被发掘了出来。据《纽约时报》报道,审计委员会中有两位成员所属的研究机构几年来一直在接受安然的捐助,其中一家癌症研究中心5年来所接受的捐款高达60万美元。

安然的会计公司——安达信也成为批评对象之一。它没能在安然的会计报表上发现漏洞,也没有对那些有问题的交易提出有力的质疑。人们怀疑,会计公司在审核大公司时是否足够敬业与细心。

安然在中国也有电厂

自从坎尼雷1985年任CEO以来,安然从一个美国国内地区性的天然气管道公司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市值由20亿美元升至高峰时的800亿美元。资产遍及世界,包括阿根廷、巴西、印度、玻利维亚、韩国、中国等。股票的回报率达到S&P500的3倍。“安然在线”在世界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日交易量达5000宗以上。到2000年6月交易量达310亿美元,几乎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安然被吹捧为改革的力量,搭建了.com世界和传统能源销售之间的桥梁,成为新经济中成功转型的典范。有人甚至预计它会成为能源贸易业内的通用电器。 安然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