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恐怖主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沈宏非)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一种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在人,曾被用来治疗酵喘;在猪,则用于增产瘦肉,浑号“瘦肉精”,饲料市场上又称“大猪宝”。听起来,“瘦肉精”和“大猪宝”都不可怕,甚至能叫一个《大话西游》的超级Fans备感亲切,然而,猪吃了“瘦肉精”,瘦肉率增加10%,人吃了残留有适量瘦肉精的猪肉,10分钟内便有可能被麻翻在地,倒也倒也。

用盐酸克伦特罗喂猪(可能还包括别的牲畜)以增其瘦肉据说是美国人先搞起来的。人在食用瘦肉之后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大致相同,但吃了“瘦肉精”之后的临床表现则各有各的不幸。据上海报章的一则报道:“几十位吊慰者竟然在吃‘豆腐羹饭’时集体跳起‘桑巴舞’。巨大的恐惧发生在酒酣耳热时。站在桌首正要敬酒的冯小毛,怔怔地盯着自己的手,因为两只手突然像筛糠般颤抖不已。‘我的手,你看……’此时,满满一屋子几十位伸筷夹菜的亲朋都中了邪似的,手抖起来了,脚颤起来了,连滴酒未沾的女客亦脸如红蟹,手舞足蹈、亢奋莫名。”灵异,恐怖。经血液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医生的“三堂会审”,确诊为“瘦肉精”中毒。医生说,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头晕、呕吐或心悸,当然也包括这种“抖起来了”的现象,后者又名“肌肉震颤”。

11月15日,农业部紧急通知:严惩使用“瘦肉精”的生产和经营者。此前一周,484人在广东河源市因“瘦肉精”集体中毒,这是自8月广东信宜530人“瘦肉精”中毒之后的第二起,三个月下来,粤省已有近千人受“精”入院。在京、沪以及浙江等地,此等事件亦相继发生。去年,全国有近7000人食物中毒(死亡135人),其中相当部分系盐酸克伦特罗及甲胺磷等农药、兽药所致。尽管同样伤人,但是中国餐桌上的盐酸克伦特罗与东京地铁的甲氟膦酸异丙酯(沙林)以及纽约写字楼的炭疽芽孢杆菌并不能相提并论,其间最本质的差异,在于后者系投毒者和被毒者积极互动之下的一种被动的后果。用时髦的术语,亦可称“共谋”(Complicity),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广泛的共识基础:要瘦肉不要肥肉,向肥肉索要瘦肉。在这个以人为本的事件中,只有猪完全置身度外。

昔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今之“瘦肉精”事件,就属于“百姓好细腰,百姓多麻翻”的自作自受了。管理者的失职和投毒者的罪责固不可赦,不过,按照当代的美学及健康观念,进食肥猪肉肯定直接导致肥人肉的正增长,而肥猪肉和肥人肉都是一种不良和不安的“坏肉”。事实上,猪的产肉量本已属极高,即能将饲料中35%的能量转化为肉,而羊只有13%,牛更低至6.5%,但是这还不够,于是我们培育出“瘦肉型”的猪,但是这仍然不够,利用不同猪种之间的交配来增产瘦肉的技术手段似乎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和“瘦肉”之需求的不断增长,“瘦肉精”于是就担任了除暴安良、“精益求精”的角色。据农业部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主任陈杖榴教授称,在生猪出栏前15天给猪食用含有“瘦肉精”的饲料,出栏时猪肉的瘦肉率可提高3%~5%乃至10%。如停药一周后再屠宰,残留不会太多。但因停药一周后猪的瘦肉率也会锐减,故有人不愿停药,有的明天要杀猪,今天照样用药,使猪肉中兽药残留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并且在第六天里把人和猪都造了出来。神看了他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人看看猪,再看看自己,看着看着,渐渐就觉得样样都不太好,于是就不断地按照自己的身材来改造猪。原产英国伯克郡一带的巴克夏猪(Berkshire),目前被养猪界公认为瘦肉型种猪之首代,而在1770年前后,英人自广东、东南亚引进黑色和黑白花色猪以及暹罗猪作为外援与英猪杂交,目的是将后者育成脂肪型品种并促其早熟,约100年后,英人喜得脂肪型的“巴克夏”。二战以降,食风发生了喜瘦厌肥之转向,遂再度改变选育方向,“巴克夏”再度变身为瘦肉型。

猪的肥瘦随着人类的风尚在肉感与骨感之间飘忽游离,当两者间的改变速度一旦发生脱节,恐怖主义随即在裂缝中滋生。要培育出一个瘦肉率增加10个百分点的新猪种,育种专家可能要穷其一生,而使用“瘦肉精”则只需3周,故某些职业竞技者亦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来提高肌肉力量。有识之士说,堵住“瘦肉精”是个系统工程,要从立法、生产、屠宰、销售环节下手,方能有效持久。实际上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猪。对瘦肉的偏执与对瘦身、增高、整容的迷恋以及对兴奋剂、毒品的依赖一样,都是强迫性自我身体改造的表现,这项思想工作如果一直做不到位,今后无论是吃喝还是做爱,碰到放心肉的机会怕是越来越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