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7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沈京炳 老石 凌非 何毅 曹又清 徐迅雷)
“在我们的记忆里,历史的演出是由一幕一幕的高潮组成的,高潮之间的平庸期对后人没什么意义。拉登到底有没有核弹并不那么要紧,按照规则,已经到了他谢幕退场的时候了,惟一值得期待的是一个别那么平庸的大结局。”
北京 沈京炳
何必同志何必呢?
仿佛有约定,首都的几家媒体同时在显著位置大篇幅揭穿了最近众多媒体报道的齐齐哈尔19岁的“牛津少女”吴杨的神话。此前所谓吴杨在牛津读大二,数学、计算机两门11项科目全部名列第一,破牛津800年纪录;大二就破格获博士学位,并获牛津大学6万英镑奖学金等报道均是谎言。记者调查、牛津大学来信来电澄清了事实,所有功课满分不可能;学校曾给吴杨60英镑奖学金;任何人没修完第一学位不可能获博士学位。牛津大学圣休斯学院院长伍德先生称,按英国法律,谎称拥有学位是犯罪行为,吴杨如返校,他要亲自询问她报道是怎么回事儿。
说实话,此前看报道就怀疑其真实性,没想到谎言是如此的彻底。不知谁是谎言始作俑者,媒体还是吴家人,但他们显然难脱干系。尽管吴杨称:不要这样乱捧,所有报道者均未采访过她本人。但吴父称“牛津授吴杨博士学位待遇、获6万英镑还多的奖学金”。其实吴父说谎水平都具“中国特色”,他还以为英国和中国一样,也会搞这种安慰干部“官本位”的“享受博士待遇”,一下露了怯。谎言谁制造的并不重要,我觉得没劲的是不少人爱说谎,虚荣心强、夸大其词的毛病,一有机会就犯老毛病,一些不自重的职业操守极差的媒体又推波助澜,把人丢到外国去。
其实,吴杨本来已经很优秀了,何必呢?
北京 老石
为什么不赖账呢?
近期的两则新闻,叫人感觉“欠账赖账界”又翻出了新意,不由得人不“刮目相看”。一条是:一家被白俄罗斯最高经济法院判决支付诉讼税而未主动支付的中国企业,终于被白俄罗斯法院追债追进了国门——这说明某些国内企业“光荣”的欠债行为已经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另一则早两天见报:安徽省临泉县某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股份制企业。该县检察院在为其追讨债务时,除了索取办案经费6万余元外,还将追讨回的15.02万元挪作他用。公司经过几年追讨,均被无理拒绝。尽管省、市、县三级领导对此都有批示,有关部门还颁发了督办文件,但该县检察院依然置之不理——这说明我们有的执法部门也已厚颜无耻地迈入了欠债者的行列。为什么欠账者敢于如此肆无忌惮?为什么有的人和单位又甘愿加入欠账者的行列呢?
原因很清楚,执法部门的执法不力。我们河南南乐县与湖北交界,两省农民生意来往十分密切,因为是跨省经营,骗子和老赖也掺杂在其中。受骗者开始还找当地工商、法院等部门,但由于这些部门要么不接案,要么接了案长期搁置起来。有一个叫桑俊生的农民被骗后“心生一计”,约上几个朋友将骗子骗到车上,利用拘禁和恐吓其家属等非法手段,终于为自己讨回了公道,要回了被骗的钱。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纷纷找上他。后来他如法炮制,为人催讨债务。这一事情告诉我们,执法部门的执法不力,有可能使受害者变成害人者,也有可能使良民变为无赖。安徽省临泉检察院为什么会从执法部门变为赖账的无赖部门?该院的人难道不知道欠债不还是违法的吗?不,他们不仅知道欠债不还是违法的,而且知道欠债不还虽是违法但是是较难追究较难执行的——否则,他们哪敢如此放肆。
河南 凌非
售假新思路
某主流媒体在安徽定远县采访时发现,部分公安机关发放假户口本,在一些派出所的档案里,竟存有大量填写过的假户口本,而在青山乡,当地4000户村民的绝大多数都使用着这种假户口本,村民们自己却并不知晓。违法犯罪人员做假、售假,无非就是出于一个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而这次披露出来的定远县部分派出所的买假、制假,却也并非有着更加高尚的动机:两年以前,青山乡派出所以每本几毛钱的价格,共花费4500元从一个造假者的手中购得大量近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空白户口本,而派出所通过正规渠道向上级部门购买空白户口本每本要花4.5元。售假、制假,本应当受到国家执法机关的打击,而那位制假户口本者在派出所的眼皮子底下售假,可以算是撞到了枪口上来,可派出所不仅网开一面,“枪”下留人,反而在唯利是图的心态驱使下大肆买假,走上以谋取“有赚头”为目的的制假、用假的路子,售假者和买假者真可谓是两相欢喜。派出所岂不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制假者吗?
对这样的事情如果联想下去会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这些年,有多少假冒伪劣的东西是通过某些部门有意无意塞到我们手里来的呢?吃的、穿的、用的,连孩子在学校都没法幸免,指望谁呢?
安徽 何毅
有跑车,你就开吧
19岁的韩寒开上了跑车,引得媒体大做文章——“跑车将把韩寒送往何处?”之类的担忧严肃认真。其实,韩寒19岁开跑车怎么了?19岁已经可以合法拿到驾照,韩寒开跑车不违法,也不妨碍任何人。韩寒买跑车是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没偷没抢,甚至也不是依赖父母超前消费,有什么过分的地方?
19岁的花季男孩开着漂亮的跑车,应该是很美的画面,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精彩。在我们19岁的时候,不知道跑车为何物,连梦里都没有跑车的影子,那当然也并不值得悲哀。现在的孩子19岁开上了跑车,我由衷感到的是欣喜,说明我们为这个时代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社会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是健康的,也是美好的。17岁成名,使韩寒拥有了不那么按部就班的人生,为什么非得上大学?为什么非得对普遍的人生次序亦步亦趋?韩寒靠能力也靠机遇超越了被规定的人生程序,其实很前卫,但是不应该被嫉妒。19岁开上跑车会影响韩寒的成长吗?有些人把这辆跑车看得也太重了,其实不过就是一件耐用消费品,显得过于时髦了一点而已。对韩寒这一代来说,它只是一个工具。
珠海 曹又清
短评
民间行动还是政府作为?
2001年11月22日凌晨,一场民间截污的“零点行动”在嘉兴上演。上百条水泥船一条条沉入河底,几万只土石麻袋一只只抛入河中,几千村民在河岸河里彻夜忙碌,一条“断河坝”生生筑就,截断了一江污水。这不是抗洪救灾,而是发生在嘉兴西雁镇的筑坝截污民间“断河行动”,村民们在堤坝上打出的巨幅标语是:“还我一河清水,还我鱼米之香!”
被截断的是一条宽度二三十米的名叫“大河”的河流,这条河基本上是江苏与浙江的界河,流入京杭大运河。嘉兴方面的调查表明,自1993年以来,嘉兴北部水域连年受上游的污染侵害,对渔业资源、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灾害,严重威胁了这一区域人民的生存环境。最直接的污染源,是江苏吴江县盛泽镇蓬勃发展的纺织印染产业,多数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跨省流入嘉兴。
“零点行动”,本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法”行为。公安“零点行动”打黑,工商“零点行动”打假,环保“零点行动”治污。但这次嘉兴如此令人惊悚的“民间零点行动”为什么呢?
污染导致利益损害、民间纠纷,主要有两条解决之途可走:一是通过法律途径,但嘉兴这头已经打了好几场官司都赢不了;二是通过政府途径,但政府的协调管理能力有限,环保执法也无法天天进行。多年的问题久拖不决,就会引爆情绪激化矛盾导致冲突,于是出现了“民间零点行动”的第三条路。如果我们的问题都要通过“民间零点行动”来解决,或者通过“民间零点行动”来促进解决,那是非常危险的情形。
以破坏生存环境、牺牲他人利益、贻害后代子孙为代价的污染问题,庶几已成千夫所指,万人所恶。如果说腐败是政治肿瘤的话,那么污染就是自然的癌症。但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来,跨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症状似乎越来越严重,这些跨省污染纠纷对政府宏观作为、行政能力、落实本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是公共权力的基本载体。在现代的法治观念中,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担负的应该是三种角色:一是“守夜人”,抵御外来侵略,打击犯罪,保障人民安全;二是“慈善家”,为社会提供困难救济和福利保障;三是“经济警察”,征税、预算,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是政府应该的作为。从广义的角度看,截污治污,保护环境,就是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只“视察”不“警察”的行为,都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背道而驰。
浙江嘉兴 徐迅雷
(本栏编辑:吴晓东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