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库尔斯克”传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建强)
“库尔斯克”重见天日(法新 供图)
指挥打捞的俄北方舰队副司令莫察克在“库尔斯克”露出水面时脱帽致礼(法新 供图)
打捞起来的残骸(法新 供图)
证据
2001年10月8日以来,来自“库尔斯克”号的新发现接连不断,尸体,导弹,黑匣子,工作日志,遇难海员的遗书,等等。但是打捞前人们乐观的想法也在一天天被打消——潜艇失事的原因并没有因为上述东西的出现而水落石出。早就盛传的猜测仍然在继续:与另一潜艇相撞,遭遇二战时埋的水雷,或者潜艇自带鱼雷爆炸。
来自俄罗斯官方的说法不断在变化,而且即使同时的说法也大相径庭。消极者如“库尔斯克”失事原因调查委员会成员戈斯杜梅·瓦列里·达罗金:“应当承认,在潜艇上找不到失事原因的证明。就是说,‘库尔斯克’失事的准确原因永远都不会找到。”但积极的搜寻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10月30日,调查员在第五隔离舱(保障服务舱)找到了自动记录仪(一种与磁带录音机原理相似的装置),里面记录了核反应堆的工作状态,还有值班日志。日志由于水的浸泡损坏得很厉害,鉴定专家们正在使它尽快变干——他们迫切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材料。早些时候,在第三隔离舱也找到了自动记录仪,但记录的只是潜艇技术系统的工作参数,和失事原因没有什么关系。现在,调查员们把希望寄托在第四隔离舱的自动记录仪上——那上面会有一些潜艇中央指挥室的命令记录。“找到这个设备的希望还在。”俄罗斯海军总局的海军大将弗拉基米尔·古拉也达夫说。“就算找到了这个设备,事实上它完好无损的可能性根本没有。日志里的指挥记录可以说明一些情况,但是它损毁得太厉害了。”戈斯杜梅·瓦列里·达罗金说。
俄罗斯副总理克里巴诺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库尔斯克”失事的原因是艇内鱼雷爆炸。调查组成员也更多倾向于“库尔斯克”与外国潜艇相撞导致了鱼雷爆炸的论断。核潜艇上发现了多处程度不同的凹痕,其中有一处很像是和一艘潜艇相撞后留下的痕迹。这一结论的成立依赖于在“库尔斯克”号表面橡皮层上找到“另一艘潜艇”的碎屑,但这显然难以做到——“库尔斯克”在海下已经有14个月了。而如果“碰撞”发生在舰首,这种推测就永远不会得到证实,因为舰首已经严重毁坏了。
10月30日,调查组还在第九隔离舱找到了一个装有纸条的瓶子。纸条据称是海军上尉奥列格·鲍里索夫(他的尸体已于去年11月找到)写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遗书。具体内容有关方面拒绝透露,“那与事故原因无关”。与这份遗书同样的是,去年发现的海军大尉德米特里·卡列斯尼科夫所写的遗书内容直到现在也没有公布。据《俄罗斯报》说,卡列斯尼科夫在遗书中提到在第九隔离舱里共有23个海员,现在已经证实,并且已经全部打捞上来。有人猜测这两张纸条里藏着“库尔斯克”沉没的秘密。
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政府早就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潜艇人员发射鱼雷时操作失误导致了爆炸。比这个更为确切的应该是普京总统在7月18日的讲话:“我们希望通过打捞能够找到‘库尔斯克’失事的原因,但是我的观点是,这并不重要。”他认为打捞“库尔斯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俄罗斯社会更具凝聚力,因为“近年来俄罗斯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打捞“库尔斯克”也许能够让俄罗斯人感到自己的力量,但是很难想象他们会对一个没有结果的“库尔斯克”事件满意。从俄罗斯网站的一些论坛上可以看到,原来的悲伤和震惊已经被各种猜测代替。一个人问:“潜艇上明明装备了24枚导弹,怎么只说是22枚呢?”有人回答说:“很明显,出事之前已经发射了两枚。”
尸体
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找到的尸体数目每天都在增加。鉴定专家们承认对尸体身份的确认“很困难”,而且会越来越困难——残肢断臂和潜艇内部的碎片混合在一起,很难分离。可以想象这些生前大多年轻英俊的海军官兵(在http://www.gazeta.ru/komanda.shtml上有“库尔斯克”全体官兵的相片)现在已面目全非。他们的家属曾在政府决定打捞时写给普京总统一封公开信,要求“就让他们在大海的怀抱里永远地航行下去吧”。
截至10月31日下午5点,打捞上来的尸体一共有65具,其中53具是“库尔斯克”10月8日浮出水面后找到的。39人的身份得到确认,其中20具尸体已被运回故乡。第三隔离舱可能还有几个遇难的官兵,搜寻工作仍在进行。舰长梁钦上校始终没有找到。
遇难的118名官兵肯定不会都被找到,但他们已经成为俄罗斯的英雄。有评论说他们是“主动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而与潜艇共存亡”——这种说法看来并不可靠。更极端的说法10月30日出自俄罗斯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季诺夫之口。他在摩尔曼斯克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库尔斯克”官兵的死是“自杀”。这一断言当即被媒体称为“耸人听闻”。他说,已经证实,“库尔斯克”主要是前三节隔离舱被爆炸毁损,第九隔离舱的23个人完全有机会逃出潜艇,至少他们也能做到打出求救信号。按照他的说法,官兵们应该互相帮助穿上潜水衣然后迅速从应急舱逃跑。但由于事发突然,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得极差,从而丧失了逃生机会。“心理状态”,他着重强调了这个用语。检察院的调查员得出的结论与此相反,他们说,当时第九隔离舱的官兵们曾经试图逃跑,但他们没有能够打开应急舱口。
“这是在把责任从负有营救职责的北方舰队推卸到这些遇难的官兵身上。”针对乌斯季诺夫的论断,《俄罗斯报》评论道。此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装有鱼雷的隔离舱发生爆炸后,大火迅即蔓延到整个潜艇,火焰中心的温度高达8000摄氏度,潜艇里的人员根本无路可逃。
据鉴定专家得出的结论,潜艇内的大部分人是在事故发生后的135秒时间里(据说“库尔斯克”经历了两次爆炸,其间隔为135秒)死于一氧化碳窒息。跑到第九隔离舱(避难专用舱)的人则在4~6个小时后死去。
“你们将看到一个地狱,它就在这艘潜艇里。你们将看到可怕的爆炸和大火带来的灾难。”10月27日,乌斯季诺夫向记者介绍调查组所拍摄的7分钟的“库尔斯克”现状的录像片时说。
“左舷还有3枚导弹,右舷有11枚,拆卸它们至少要用三周时间。”俄罗斯海军大将弗拉基米尔·古拉也达夫10月30日说,“而潜艇的清理工作也不会少于2~3个月。”“库尔斯克”号目前还不会从人们的视野里走开,因为明年夏天,被切割下来的艇首的打捞工作才会开始。 库尔斯克海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