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石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9·11”事件后,世界石油价格迅即上扬,但没有按有关专业人士所分析那样,停留在30美元/桶,而是迅速并且持续下跌,甚至跌破20美元/桶,远远超过欧佩克价格调控机制规定的22美元/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战略处处长吕建中向记者解释说:“石油价格的波动向来都受不确定因素所左右,比如战争。”吕建中分析说,“如果这次战争是小打,将会抑制需求,价格要暴跌;如果大打,特别是波及了中东地区,出现运输可能被破坏,供给方发生问题,价格就会大涨。”与石油运输管道相关的一则报道说:美国方面已向沙特阿拉伯派出军队保护输油管道。

中国每年进口石油数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1/3,去年进口数量达到7000万吨,这其中有40%~50%来自中东地区,另外部分则来自亚太地区与非洲。这种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也是我国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对策。中国目前虽然没有建立石油贮藏制度,但由于进口比例不是特别大,同时我国目前仍然采用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所以,吕建中与能源研究所经济中心副主任朱兴珊都认为:“我们目前无须为石油价格而感到特别紧张。”

显然,从石油的角度看,“9·11”以及美国打击阿富汗对我国的影响并不体现在油价上,朱兴珊说,“需要重新审视的是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朱兴珊介绍说,我国进口的石油64%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里一直是个不稳定的地段,不仅海盗猖獗,也是美国舰队控制的区域。而未来承受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势必将增加,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到2020年,我们进口石油的总量将占消费总量的一半。安全因此成为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重要的目的之一,即建立陆路石油运输路线,以保证石油安全。吕建中介绍说,“未来我们希望从中亚地区进口石油达到600万至1000万吨。”现在的事实是,中国已在哈萨克斯坦有了自己的份额油,而1997年即已开始进口。去年也与土库曼斯坦签定了石油与天然气合作项目。

但是,由于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战争未来的走势并不明确,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诸国未来将会如何,也是未知数。中国设想的石油安全通道,未来是否安全便成了问题。

从石油的供需层面看,吕建中说:“过去10年表明,供需之间并无太大冲突,未来也很难出现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