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15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布丁 劳乐 电子情 陆离)
Burberrys和Lv,假的
布丁 图 谢峰
有一次跟一个姑娘逛国贸商场,那姑娘戴着一条花格子围巾,要进Burberrys店时,她说,等一下,等我把这个假围巾摘下来。说着她把围巾塞到衣兜里,却一头撞上了玻璃门,人家那儿的玻璃太亮了。我说,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吓成这个操行。心中盘算,穿假Burberrys进真Burberrys店,也许真要有点儿“浑身是假雄纠纠”的勇气。
一直觉得Burberrys的花格图案很像我们早年间用的桌布和床单,但直到今年才在上海的一本家居杂志上见到Burberrys的床罩,那是上海一对白领夫妻200平方米的房子,照片上卧室中最夺目的就是这名牌床罩,看来不是假的。
Burberrys风衣大都以那种花格子做衬里,但更多的衣服要把花格子显露出来,像有领子的T恤衫,领子就是花格的,再有亚麻色毛衣,胳膊肘的地方就是花格的。然而最最流行的是Burberrys围巾。我在广州用单价70元买过好几条,每一条都装在一个纸盒子里,纸盒子外面贴着1100块港币的价签,真他妈像真的,粗俗极了,送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撕标签。我就是这么干的,送一条给我们领导,他接过来一看,说多少钱买的?70就贵了,40多就能拿下。
专家说过:“服装是一种压迫工具,一种与穷人为敌的武器。它们被用来告诉人们,衣着豪华的人不仅不同于其他人,而且由于其财富而胜过其他人。这些人穿在身上的衣服表明他们在智力、道德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优越性。”
所以,你以为我们围在脖子上的是Burberrys花格假围巾吗?不是,那是武器,是撕破阶级压迫的匕首,是迷惑阶级敌人的战术。我真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冬日傍晚,从一大写字楼里面涌出一帮一帮的男女,穿的都厚厚的黑黑的,每个人脖子上都围着一条Burberrys。
另一件与Burberrys围巾异曲同工的武器是LV包,早些年,LV曾希望它的Agency公司调查一下中国大陆哪些人是LV包的主要消费人群,公关公司的人抱怨这怎么调查,告诉他们在北京主要是高级点儿的妓女在用LV?这话当然是不负责任的,但我觉得“快意思仇”,叫你丫瞎牛掰。
时至今日,北京大多数办公室小姐都至少有一个LV包了,或是不同款式的背包挎包,或是小钱包钥匙包,真假难辨。
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假Burberrys或LV,那用小点儿的就行了,这不是因为小钥匙包更难让人看出是假的,而是说针对敌人的重武器——风衣和大包,咱们弄点儿“四两拨千斤”的东西就够了。
理想收藏
劳乐
RPG游戏里必不可缺的场景之一是各种卖东西的地方。这些地方卖的东西一般都号称可以增加人物的某种属性,而且要的价钱大多是天价。在游戏里,对付这些“黑市”的最好办法大概只有“作弊”:把自己的金钱属性也调成天数,然后再到这些商店里去为所欲为。这种作弊的另一个好处是你甚至可以抱着“收藏”的心理去买东西。在我前不久玩的一个和古龙有关的游戏里,我花大价钱买下了一根“天机棍”。买“天机棍”纯粹是因为它在古龙的小说里被排到了所谓“兵器谱”的第一名,虽然没用,但把它放在道具中我感觉心里很踏实。
小时候我最让我妈妈头疼的毛病之一就是收集各种小破烂。除了最一般的糖纸以外,我还攒过碎玻璃片和一种当时我们称之为“鸟石”的东西。“鸟石”不知道是我的哪个同学的发现:用一个棒槌形的长石头在另一块石头的凹坑里来回摩擦,它们会发出一种有点像鸟叫的声音,这样的一对石头就叫“鸟石”。这些破烂当然早已经被扔掉了。但当发现现在各种快餐店里派送的小玩具也可以成为一种收藏品后,我有点后悔:如果当年坚持下来,也许我会成为世界上惟一的“鸟石收藏家”。
不过,收集快餐店里的小玩具或其他标榜为“限定版”的塑料人偶不仅有“低俗”之嫌,而且很危险。我发现这种危险是在看过加菲猫的创造者吉姆·戴维斯写的一段话以后。加菲猫造型的东西显然在美国比在我们这里更多也更流行,以至于戴维斯曾经不无骄傲地预测:如果我们的文明变成了一片废墟,外星人来发掘时很可能会以为这个文明存在图腾崇拜,而且崇拜的对象是一只黄色的胖猫形动物。因为他们在这个文明的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用塑料、毛绒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这一形象的象征物。以前我在各种考古报告上看到过专家根据几块当年不知干什么使的瓦片推断我们的祖先如何勤劳智慧勇敢,联想起这些,我觉得戴维斯的吹嘘未尝没有道理。
收藏品都是要留给后代的,从这方面考虑,最理想的收藏品应该是书。有一本畅销书就叫《理想藏书》。原书是法国人写的,因为考虑到法国人的标准可能和我们不大一样,出版社又出了一本《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作为补充。如今我准备为后代留下两个保险箱,分别放进这两本书里的推荐,保险箱上标明“国内版”与“海外版”,让我的后代自行选择。而我自己现世的收藏目标也已经确定:就像古龙的一本小说提到过的那样,当个“金钱收藏家”。
“巨人集团”的老赵
陆离
老赵很有领袖魅力,年轻时曾叱咤风云,他侃侃而谈时,周围聚者甚众,当年老赵最一呼百应的口号是——扛住,不结婚。看周围的哥们几点头应声,老赵轻蔑地扫了一眼大家,说,看看谁是真心英雄。
老赵有过几个亲密女友,他和女友的状态始终不胶着,也许因为几分“领袖魅力”,对她们大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豪迈。说起女友他也是一句“女人嘛”,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女人嘛,不过如此。他也曾笑着对小鸟依人的某女友说,女人如衣服。他的小女人只好在一旁诚惶诚恐地傻笑。一转眼,老赵踏入30岁,额头上多了几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他的口头禅变成了“我们老人怎么怎么样”,有人问起恋爱婚姻问题,他一如既往一笑置之,说,都黄昏恋了,还结什么婚?看到周围有当年单身俱乐部的同志叛变,老赵右手捂在心口,作心痛状,你们啊,你们堕落得太快啦。结婚的同志一脸愧色,说,不好意思,老大,我先走一步了。老赵琢磨过味来,你先走,什么意思?你是说,我步你后尘?你们老大从不背叛信仰。
前些日子,老赵终于有了个比较固定的女人,女人对他温香软语,他对女人也不再颐指气使,有人就在背后偷笑,老赵终于也服了。遇到老赵,就直截了当地问,老赵,这回从了吧。老赵一梗脖,不要见风就是雨,恋爱与婚姻无关。老赵的女人甜甜是个爽快的人,说,我们过两天就办手续,单位都开了证明了。老赵转向女人,甜甜,你也太庸俗了。如果不是你逼着我,一哭二闹,我能到单位开什么证明。婚姻不过一纸契约,俗了俗了。最后的半句是说给哥们儿听的。哥们儿并不介意,表示理解,拍拍老赵的肩膀,知道女人的厉害了吧。
不想,过了两天就传来了惊人喜讯,老赵要当爸爸了。当真是快刀斩乱麻,老赵这么个烈性子的人,如果从了,必然一从到底,想想也没什么。用老赵的话说,不就这点破事吗?干脆都一网打尽,省得留下后患,污了以后清白的名声。所以,他连甜甜向朋友的老婆打听婚纱照的有关事宜也不再插手,顺其自然。我记得老赵说过,傻子才去照婚纱照呢。脸上抹二斤面粉,被摄影师摆弄来摆弄去,我死也不受这种侮辱。
近来,老赵被朋友称做“巨人集团”的。我问,什么叫“巨人集团”的?朋友惊诧,这你不懂?——语言的巨人,行为的矮子。
遭遇恐怖预感
电子情 图 谢峰
小时候跟着大人赶集,经常碰到很难理解的事情,容易犯迷糊。那一次是路过区公所大门口,见一个妇女与一个客运机动三轮车司机打架,可能是女的被司机的粗口欺负了,执意不坐这辆三轮车回县城。这回轮到司机不干了,执意要拉这个客人。众人越围越多,我看不明白,就问大人那个妇女为什么不坐那男人的车。大人说那妇女有预感,坐他的车不安全,半路上那辆车要开到桥洞里去的。无论这个预感会不会发生,妇女就是坚决不坐,那司机也就没做成当晚的最后一笔生意,骂骂咧咧地走了。
记得上高中时,已经有《读者文摘》了,对什么是预感有了更形象化的理解。我看到的一个故事说,诺斯丁晚上做了一个梦,他在路上碰见一群人围着灵车在送葬,车上突然探出一个脑袋,问诺斯丁去不去,正好还有一个空位子……这是一个恶梦,诺斯丁被吓出一身冷汗,醒了。第二天上班,乘电梯,人很多,他正准备迈步,突然一个声音传来,问他还上不上电梯,正好还差一个空位子。他突然犹豫了一下,回想到夜里的梦,就停止了迈步。没出所料,奇迹出现了,电梯坠毁,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看了这个故事,我有点纳闷:有这么希奇古怪的事情发生吗?有一天在北京一个叫天域的酒吧闲坐,与一位从商多年的女友聊起了《读者文摘》上的故事以及预感。她不但给我讲述了她曾经阅读到的类似故事,居然还有所更新。故事说是一个美国的6岁小女孩,随父母到一个新庄园度假。入住第一天,女孩父母第一次发现6岁小女孩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起床,闭着眼睛到卧室门口外的小沙堆上玩耍,好像与别人在交流。受过心理学启蒙的妈妈感到奇怪,但她认真分析,认为这是梦游,是不能突然把她叫醒的,否则小孩会被惊吓昏厥、甚至休克。一连好几夜都是这样,小女孩自己玩耍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会回去,接着上床继续睡觉。到了白天,妈妈试图问小女孩有没有做梦,小女孩如实回答是每晚在做梦,在与另一个小女孩到沙堆旁玩。又过了一天,小女孩全家就告别了这个地方,小女孩再也没有发生过梦游和另一个小女孩玩的事情。后来,小女孩的妈妈就去打听那个庄园以前曾经居住过什么人,得到了一个准确的解释:居住过一位绅士,以及他的妻子和他6岁的女儿,那女孩因病夭折,那个沙堆是小女孩玩耍的地方。
其实,恐怖感也是极好的消费品,只不过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糙,连恐怖往往也很难满足我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