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王”大拍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华侨城对“地王”又爱又恨(Cnsphoto供图)
李嘉诚对“地王”也很有兴趣,图为他与深圳市长于幼军在交谈
一场号称18年来最强悍的台风“尤特”,7月7日从高度紧张的深圳边缘划过。“世界之窗”门前的椰子树没有被吹落一片大叶,作为深圳华侨城集团副总裁和华侨地产总裁的陈剑,却从前一天就开始忙于参加紧急会议和视察工地,以至无法抽出时间来解释他对一桩与华侨城密切相关的土地交易的不同意见。
6月底,借助在香港召开房产推介会的时机,深圳市正式公布了将在年底拍卖深圳湾填海区2.9平方公里土地的消息。这块上世纪末深圳修建滨海大道时填出的土地,正处于华侨城以南,隔断了从“世界之窗”到民俗文化村再到“锦绣中华”这华侨城三大品牌与大海的邻望。按照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在香港和深圳先后展出的规划模型,这一地带将由西至东被开辟为高层住宅和低层别墅区——尤其是世界之窗以南50多公顷的面积将崛起座座二三十层的高楼,只在中部保留有一片填海围成的湖面。原来选址于填海区东部兴建的国际会展中心也已改往市内。
从去年深圳政府逐步向一些开发商和专家透露将在填海区兴建住宅的信息开始,不同意见便不绝于耳。尤其2001年两会期间,包括华侨城总裁任克雷在内的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保护深圳海景资源、建筑美学和旅游开发等等角度强调,在深圳湾大规模兴建住宅区尤其是高层住宅是不适当的。环保主义者则担心那里的湿地环境和珍贵的红树林遭受打击。甚至当地几家银行的行长在与记者吃饭时,也私下认为把这块滨海区开发为公共休闲景点或许更好。
反对意见使政府的推出计划由上半年延迟到年底。“但不卖看来是不可能的,”陈剑承认,他们的呼吁只是希望尽可能让未来的钢筋水泥与景观保持某种协调。两年前完工的9.66公里滨海大道算得上中国最宽阔最漂亮的滨海公路,但为填海和美化也耗费了29.9亿元的巨额资金,需要大笔资金的还有深圳正在修建的地铁。7月5日深圳市向全市号召,要用10年再造一个高科技的深圳一发展高科技同样需要钱,而对这块土地的出价已经高达50亿元。据透露,此次高层住宅区的出让面积按建筑面积算已经从原来的180万平方米增加到220万平方米,这代表着政府越来越多的土地收益。
从地产商的角度,填海区项目的诱惑大得连华侨城自己都无法抵抗。陈剑明确表示他们希望能参与其中,按照华侨城旅游地产的模式进行开发。“这块地的位置、规模、前景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用太好了来形容。”深圳万科副总经理罗永国感叹道,将近3平方公里一次性拿出来拍卖,而在深圳肯定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深港24小时通关已提上议事日程,未来这块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地车程也不超过20分钟的黄金住宅区升值潜力之大不言而喻。“谁拿到这块地,谁将来在深圳房地产界的地位将无法替代。”
然而,华侨城和万科这两家在深圳举足轻重的地产商都承认,由于政府希望整幅卖出,必须在一年内缴齐的至少50亿元的天价不是国内地产商所能承受。深圳规划国土局局长刘佳胜告诉记者,按照3月6日刚刚颁布实施的《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所有经营性土地出让,必须由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公开进行。他们正在委托地产顾问公司了解各家地产商和银行的意向,研究是整块推出还是分成几块同时推出,以及拍卖或招标方式及底价等,方案确定要到九、十月份。但他强调,“分成小块出让,政府的总收益肯定更大,但我们宁可以大面积或者整块推出,对未来统一设计建设、对城市的整体协调性会更有好处。”
深圳卖地的消息在香港引起的轰动同样巨大。深圳市长于幼军借港交会之机宴请香港巨富,推介这块香港媒体眼中的“地王”,结果出现了“本港有史以来千亿富豪云集最多的阵容”,排名前15位的香港地产大亨悉数到场,除了已经开出价码的李嘉诚等热门人物外,还包括香港置地这些从未在这种场合出现过的英资公司,而且每个人都表示对“地王”兴趣浓厚。按照深圳国土局官员们的说法,香港业界特别给面子。
“深圳对香港越来越重要,‘地王’的面子也确实大,但与其说是给深圳或‘地王’面子,不如说他们对我们拍卖这种方式给面子,他们认为这种公开的规则他们可以玩。”受土地交易部门委托对“地王”项目进行研究的深圳世联地产顾问公司董事长陈劲松说,根据他与香港等境外地产大亨们的接触,“他们对深圳土地买卖新的规则更感兴趣。” 华侨城